内模原理
内模原理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6568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甘肃科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届电工技术前沿问题学术论坛、第15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继续教育学术会议、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等;内模原理的相关文献由22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洪华、郭庆鼎、周克亮等。
内模原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568篇
占比:99.51%
总计:16649篇
内模原理
-研究学者
- 张洪华
- 郭庆鼎
- 周克亮
- 唐功友
- 王芳
- 孙艳娜
- 杨治平
- 丁大勇
- 丁明
- 何率天
- 何英姿
- 刘廷权
- 刘成瑞
- 刘爱民
- 卢闻州
- 尤伟
- 庄文许
- 张军
- 张宇
- 张志方
- 张立炎
- 李世华
- 李娟
- 杨俊
- 林瀚峥
- 王会明
- 王德进
- 苏建徽
- 葛红娟
- 葛芦生
- 董文强
- 蒋华
- 谷伟
- 达飞鹏
- 郑诗程
- 陈启宏
- 颜赟达
- 万泽法
- 乔平原
- 亓迎川
- 付发
- 付立军
- 伦恒星
- 侯艳
- 傅绍文
- 冯红银萍
- 刘一武
- 刘俊杰
- 刘岳滨
- 刘春光
-
-
陶玉昆;
杨飞飞;
和萍;
李从善
-
-
摘要:
为提高电压源变换器瞬时功率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内模无差拍预测直接功率控制方法.首先,对传统无差拍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揭示了建模假设对瞬时功率跟踪精度产生影响的机理.然后,依据内模理论,在瞬时功率参考产生环节嵌入反映功率动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新的预测控制方案.最后,基于MATLAB软件进行了对比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无差拍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及其改进型相比,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实现瞬时功率的准确跟踪.
-
-
冯红银萍
-
-
摘要:
系统观测和控制的过程本质上是信息提取和信息利用的过程.好的控制策略应建立在信息充分、合理利用的基础之上.这些信息既包含通过系统观测得到的在线信息,也包含系统的先验信息.基于上述认识,文章提出线性系统的动态补偿方法,它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动态信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大多数控制方法都是基于模型的,控制器的设计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数学模型往往很难合理地描述真实系统.这使得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系统模型鲁棒性的引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学模型和实际系统之间差异造成的困难,但仍然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近年来,数据驱动控制的引入虽然摆脱了控制策略对模型的依赖,但是却存在系统先验信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与这两种情况不同,线性系统动态补偿方法是一种信息驱动的控制设计策略,它从信息利用的角度设计控制器,既可以充分利用系统和干扰的先验动态信息,又摆脱了对控制模型的依赖,是一种新的控制设计范式.
-
-
-
-
谭翠兰;
陈启宏;
张立炎;
周克亮
-
-
摘要:
为提高三相四桥臂并网逆变器的动、静态特性,采用改进无差拍控制内置重复控制器的复合控制方法对并网电流进行控制.无差拍电流控制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给定信号,基于内模原理的重复控制通过在基频及其整数倍频处提供高增益可快速消除每一周期的稳态误差.根据电压型三相四桥臂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推导了无差拍控制算法,并分析了无差拍控制中的控制延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内置的重复控制器能改善无差拍控制对电感参数敏感的缺陷并降低算法对模型精确度的依赖,从而消除周期性稳态误差,通过对模型传递函数的分析,得到重复控制器的最佳补偿拍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实现对参考电流的快速准确跟踪.
-
-
韩霞;
曹琼
-
-
摘要:
D-STATCOM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配电网由于分布式电源以及其他类型电力电子负荷的广泛接入导致的电能质量恶化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D-STATCOM动态响应能力和补偿效果,有必要对其控制策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首先以D-STATCOM的并网点网侧电流、直流母线电压作为状态变量,建立了三相四线制D-STATCOM在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的特殊性:功率波动频繁、不平衡、非线性等,直接在静止坐标系下采用该文提出的三相四线制D-STATCOM改进型控制策略进行电流环控制器的设计,改进后的三相四线制D-STATCOM具有动态响应时间短、稳态精度高、计算量小的特点.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
-
王吉彪;
陈启宏;
张立炎;
周克亮
-
-
摘要:
并网逆变器是分布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重要接口,其输出电能质量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可靠运行.为抑制逆变器引入电网的谐波,该文针对并网逆变器周期性信号的精确控制问题开展研究,结合常规PI控制器以及内模原理控制器的优点,将奇、偶次谐波内模作为积分环节并取代常规PI控制中的积分器,构造出基于内模原理的双模PI控制器.该双模PI控制器既具有常规PI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好以及参数设计简单的优点,又可以实现对周期信号的无静差跟踪控制,能够有效抑制电网谐波扰动.同时,双模PI控制器可实现对奇、偶次谐波的独立控制,具有优异的谐波抑制效果.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
曹以龙;
伦恒星;
江友华
-
-
摘要:
提出一种适用于三相交流微网的电能质量治理装置控制器设计方案,该方案从电路模型入手,然后基于内模原理在控制器中引入该装置模型结构,并且在零稳态误差跟踪和抑制干扰的目标下根据一重自由度情况无法对系统多个目标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设计了双重自由度的控制方案,并给出参数设计方法,该控制方案能够在最少反馈的情况下定义更多的系统参数,实现多目标控制.最后,仿真与实验证明了该控制器的简单有效性.
-
-
侯艳;
张武
-
-
摘要:
针对工业过程普遍存在的无静差跟踪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常用的跟踪方法后,重点研究了基于输出调节及内模原理的无静差跟踪控制,分析了其理论方法,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跟踪效果及特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non static error tracking in industrial process,In this paper, after analyzing of the current commonly used tracking methods ,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trol of non static erro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output regulation and internal model. Its theoretical method is analyzed. The tracking resul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verified by a numerical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of great advantage.
-
-
刘俊杰;
高曼曼;
王月;
江威风
-
-
摘要:
PWM整流器具有网侧功率因数高和电流畸变小的特点,但实际中电网电压的畸变及死区等多种非线性因素可能导致并网电流畸变甚至含有偶次谐波.将基于内模原理的重复控制器应用到单相PWM整流器的控制中,利用其在谐波频率处高增益的特点提高并网电流质量.推导了单相PWM整流器的平均开关模型,并分别基于经典控制理论和最小增益原理介绍了比例系数和重复控制器的参数整定过程.最后搭建了实验样机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
-
郑诗程;
葛芦生;
丁明;
苏建徽
- 《第二届电工技术前沿问题学术论坛》
| 2005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新型控制策略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基于内模原理的改进型并网电流的重复控制技术可以抑制周期性的负载扰动,改善稳态情况下的并网电流波形,有效降低并网电流波形的THD;电网电压的前馈控制可以抵消电网作用,使系统近似成为一个简单的无源跟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策略简单有效,系统的并网电流波形较好。
-
-
-
-
何率天;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达飞鹏;
尤伟
- 《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概述了时滞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时滞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分类,系统的鲁棒性与稳定性分析,最优与次优控制等;时滞控制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现状,时滞控制与其他控制方法的结合情况。文章同时指出了时滞控制系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
-
何率天;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达飞鹏;
尤伟
- 《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概述了时滞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时滞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分类,系统的鲁棒性与稳定性分析,最优与次优控制等;时滞控制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现状,时滞控制与其他控制方法的结合情况。文章同时指出了时滞控制系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
-
何率天;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达飞鹏;
尤伟
- 《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概述了时滞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时滞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分类,系统的鲁棒性与稳定性分析,最优与次优控制等;时滞控制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现状,时滞控制与其他控制方法的结合情况。文章同时指出了时滞控制系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
-
雷浩;
贾英民
- 《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
| 2002年
-
摘要:
通过对某一具体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进行参数收敛性的分析,部分地解释了系统存在未建模动态情况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参数收敛值的意义,并且初步地探讨了在系统存在未建模动态时,改善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
-
雷浩;
贾英民
- 《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
| 2002年
-
摘要:
通过对某一具体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进行参数收敛性的分析,部分地解释了系统存在未建模动态情况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参数收敛值的意义,并且初步地探讨了在系统存在未建模动态时,改善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
-
雷浩;
贾英民
- 《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
| 2002年
-
摘要:
通过对某一具体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进行参数收敛性的分析,部分地解释了系统存在未建模动态情况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参数收敛值的意义,并且初步地探讨了在系统存在未建模动态时,改善系统稳定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