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错例
典型错例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常用外国语、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190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考试周刊、小学教学参考、初中生辅导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学会98年年会暨客车底盘技术研讨会等;典型错例的相关文献由89位作者贡献,包括田云庆、邱文华、徐芳等。
典型错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190篇
占比:99.09%
总计:10284篇
典型错例
-研究学者
- 田云庆
- 邱文华
- 徐芳
- 朱雅萍
- 李月昕
- 杨丽
- 楼娇英
- 邵明
- 麻晓红
- 丁金强
- 于伟利
- 何晓勤
- 何江
- 侯林光
- 侯美玲
- 俞春波
- 刘嘉玉
- 刘少平
- 刘爱东
- 卢士富
- 吴先登1
- 吴玉丽
- 周建华
- 周波
- 周海燕
- 周航永
- 喻沛
- 孙佳峰
- 孙文能
- 宋广超
- 宝丽
- 张英锋
- 张蓉
- 徐征
- 徐扬
- 徐燕丽
- 徐秀连
- 曹丽娜
- 朱信鹏
- 李九香
- 李冬红
- 李剑欣
- 李建高
- 李旭东
- 李红春
- 李红炳
- 李长江
- 李雪梅
- 杨姗娜
- 杨斯超
-
-
徐秀连
-
-
摘要:
为了做好小学数学中年级“图形与几何”的错题分析,并寻找和探究改进对策,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一课为例,通过在课前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精心选好例题;在课中收集学生典型错题,深度剖析交流;在课后学生记录各种错题,强化减少错误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读懂学生的错题。
-
-
沈俊
-
-
摘要:
“典型错例”是指学生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错例。追溯典型错例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知识与方法的缘由;二是心理与情感的因素。矫正典型错例应奉行长期主义,葆有长程视域,把每一个错“点”联结成“线”,系统地看待错失与疏漏,其基本流程与策略是:错误原因预判、引领课堂讨论、倡导直观分析、学生自主出题,以期矫正得当。结合教学实践,从概念理解、算理算法和问题解决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丰富了典型错例的题型和矫正方法,以供一线教师教学时借鉴。
-
-
-
刘爱东
-
-
摘要: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受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影响,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将其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运用。本专辑梳理了小学数学中的典型错例,并进行全面诊断分析,制订出可行的矫正策略,供大家参考。
-
-
边泽琪
-
-
摘要:
日常教学中,典型错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资源.合理利用错例进行纠错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巩固新授知识,有效规避数学错误等有积极的作用.让错例成为学生初探究或再探究的资源,不断改进教学,就会获得更内化的收获.
-
-
王运芹
-
-
摘要:
一、精心搜集,呈现典型错例六年级下学期整理和复习完"常见的数量关系"后,接连两份测试卷中都出现了"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学生错误面大、错误率极高,许多学生还会反复出错。原因何在?如何解决?二、直面"困惑",访谈错误原因交卷后及时对十余个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主要思路摘录如下:生1:求平均的速度,当然就要把速度加起来,再平均嘛!生2:求往返的平均速度,现在去的速度和回来的速度都告诉了,所以就把这两个速度合起来再平均分,所以就是(15+10)÷2=12.5(千米)。
-
-
孙文能
-
-
摘要:
数学是学生重点学习的课程之一.为保证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质量,使其数学考试成绩有所提升,教师应该对目标数学问题的失误原因进行分析,并围绕典型的错误问题展开授课,引导学生改正自身数学学习方式,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以小学数学六年级典型的错误问题为中心展开探讨,对其错误原因及改进对策进行细致分析.
-
-
路杰
-
-
摘要:
小学阶段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维分析能力的关键阶段。通过对小学数学典型错例的科学研究,能够制定出高效的分析和矫正方法,从而进一步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积极的环境,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已经有许多教育者正在积极研究小学数学相关典型例题的分析与矫正方法,并取得巨大进步,本文旨在学习已有经验,对小学数学典型错例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几点矫正方法策略,以供相关教育者参考交流。
-
-
喻沛;
刘嘉玉
-
-
摘要:
数学典型错例折射的是教与学的问题,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如何利用"小学数学典型错例微课"提升教与学的成效,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从"开发、应用"这两个维度,谈谈具体做法。一、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微课资源开发的策略我们从错例微课的内容选择、解说分析、视频录制、同步练习编拟、课件资源积累、思维策略展示等层面进行实践研究,现已逐步形成专项微课开发的基本框架策略.
-
-
杨丽
-
-
摘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漫漫英语学习的路途上,是需要不断总结和归纳的.如果说词是地,篇是天的话,那句子就是衔接词和篇的桥梁.学生要想写出正确的句子,不仅需要大量的单词积累,还需要正确的语法作为支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对句子掌握的灵活度,决定了其英语学习的最终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