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麻诱导期

全麻诱导期

全麻诱导期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1589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第十三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2008年西部麻醉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六次麻醉学术会议等;全麻诱导期的相关文献由30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红、关江、吴平蕾等。

全麻诱导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1589 占比:99.63%

总计:31705篇

全麻诱导期—发文趋势图

全麻诱导期

-研究学者

  • 张红
  • 关江
  • 吴平蕾
  • 周耘
  • 夏晶
  • 孙雪梅
  • 孟彦平
  • 席娟
  • 敖程斌
  • 曾红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米克热依·赛买提; 胡芸; 王晓军; 黄建成; 雷毅; 彭铖; 赵涛
    • 摘要: 目的:分析全麻诱导期不同面罩通气压力水平对患者氧饱和度(SpO_(2))、胃胀气程度及恶心、呕吐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新疆军区总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P12、P15及P20组,每组30例,在全麻诱导期予患者不同水平的面罩通气压力,比较3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反应分为反应组及无反应组,比较并分析面罩通气压力水平与胃胀气程度的相关性。结果:P20组患者插管后SpO_(2)水平高于P15及P12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的人数多于P12组患者,且P20组和P15组患者胃胀气程度均高于P12组患者(P<0.05);反应组患者面罩通气压力、插管后SpO_(2)水平及胃胀气程度均高于无反应组(P<0.05);Logistic分析示面罩通气压力水平升高(OR=1.469,95%CI:1.186~1.819)是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且面罩通气压力水平与胃胀气程度呈正相关(r=0.676,P<0.01)。结论:全麻诱导期,20 cm H_(2)O面罩通气压力水平可有效提高患者的SpO_(2),但同时胃胀气程度及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反应风险也会升高。
    • 王朝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诱导期静脉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该院行喉罩全麻的86例小儿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期予以丙泊酚输注,观察组加用右美托咪定输注。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恢复情况、丙泊酚用量、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诱导后1 min(T2)、喉罩置入时(T3)时平均动脉压(MAP)[(100.34±9.05)、(106.36±9.27)mmHg]、心率(HR)[(70.13±7.05)、(75.56±7.24)次/mi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8、7.384、6.145、4.252,P<0.001);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382.58±31.81)mg,少于对照组,喉罩拔除、自主呼吸恢复及Steward清醒评分≥4分时间为(10.53±2.14)、(6.81±1.12)、(15.33±2.28)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3、6.863、9.338、7.334,P<0.001);观察组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4.074,P=0.034、0.044)。结论喉罩全麻诱导期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应用价值高,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且利于提高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降低喉罩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 刘小勇; 王志勉; 王军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对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予以右美托咪定0.2μg/kg,B组予以右美托咪定0.6μg/kg。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认知功能评分、术后苏醒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1)、T_(2)、T_(3)、T_(4)时,两组的DBP、SBP、MAP及HR均较T0时明显降低(P<0.05)。T_(1)、T_(2)、T_(3)、T_(4)时,两组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1、3、5 d,A组的MMSE评分高于B组(P<0.05)。A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的心动过缓、高血压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应用0.2μg/kg或0.6μg/kg右美托咪定均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但0.2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更有利,也能提高苏醒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米卫东; 时文珠
    • 摘要: 气管插管是全麻诱导期的首要关键环节,为了确保这个过程的平稳及患者的安全与舒适,麻醉科医师常个体化选择不同插管途径、插管工具及插管时的麻醉诱导方式,而麻醉诱导方式的合理选择,对某些特殊患者,特别是(潜在)困难气道患者安全顺利建立人工气道尤为重要。目前各类麻醉书籍及文献对麻醉诱导方式的分类,存在分类不统一、名称不准确及标准不具体等问题。本文拟以目前临床实践中所应用的麻醉诱导方式为基础,进行相应地探讨、分析和归类,以期阐明这些临床问题。
    • 杨希; 陈骢; 周晓爽; 刘斌
    • 摘要: 目的 评价全麻诱导期T-line300系统所测连续无创血压对医生决策处理影响的可靠性。方法 纳入择期手术需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60例,ASA II-Ⅲ级。麻醉诱导前无菌操作下动脉导管置入一侧桡动脉内行有创血压监测,另一侧手臂连T-line300系统行无创连续血压监测,血压稳定后间隔15s记录一次两种方式所测的收缩压(SBP)和平均动脉压(MAP)。将每隔15s监测的血压值视为一个处理决策点,以SBP波动超过稳定后T0时刻的基础血压20%上下限、MAP超过65-150mmHg区间需进行决策处理为原则,分别记录每个处理决策点麻醉医生根据两种血压监测方式所测SBP和MAP作出的决策表现,并以有创连续血压监测结果为金标准构建诊断准确性模型,金标准规定的需要进行处理的决策点为“阳性”决策点,反之为“阴性”决策点。结果 T-line300对金标准确定的“阳性”和“阴性”决策点的诊断结果SBP:敏感度0.759,特异度0.846,ROC曲线下面积0.803(95%置信区间:0.779-0.826);MAP:敏感度0.576,特异度0.965,ROC曲线下面积0.770(95%置信区间:0.727-0.814),P<0.01。结论与有创连续血压监测相比,无创连续T-line300系统可在全麻诱导期间异常血压波动的关键节点较好地辅助麻醉医生作出临床决策。
    • 田萍华; 黄成; 郭林玲; 过雪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期超容量液体补充对老年患者胃癌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与对照组49例,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试验组围术期液体总输入量和尿量多于对照组,气腹后、关腹后中心静脉压、收缩压、心率及麻醉诱导后5分钟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气腹后、关腹后心输出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麻醉诱导期进行超容量液体补充可维持老年胃癌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 程晨; 叶志坚
    • 摘要: 目的:观察测量胃窦部截面积(CSA)法联合腔镜直视下胃胀气评估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诱导期不同通气压力对胃胀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PCV:气道压力分别为10、15、20、25 cmH2O.于麻醉诱导前及面罩压力通气后测量CSA、潮气量、腔镜直视下观察胃胀气.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P25组患者面罩通气后CSA增加与通气前相比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与腔镜直视下观察到P25胃胀气率明显高于P10、P15、P20组(P<0.05)相一致,面罩通气后P25组患者面罩通气后CSA与P10、P15组组间相比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而且随着面罩通气压力的增加,胃内进气率显著增加:P20组、P25组与P10组、P1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胃进气率高达60%以上;P25腔镜直视观察胃胀气与P10、P15、P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0组存在通气不足的情况,其中20例中有7例低于机械通气的最低潮气量阈值VT<6ml/kg,P20组VT为14.5±2.1ml/kg;P25组VT为18.9±1.5ml/kg,P20组、P25组存在过度通气情况.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下15cmH2O的面罩通气压力既能保证有效的通气,又可以避免过度的胃胀气,为患者安全提供保障.超声的监测技术有利于及时发现全麻诱导期面罩通气阶段的胃进气.
    • 席娟; 申媛; 曾红依; 魏丽丽
    • 摘要: 目的 观察精细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期3个月(2019年2-5月),在此时间段选择105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该次研究,根据手术室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53例观察组和52例对照组.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准护理服务.而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率、血压、舒适度以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舒适度(0h、1h、2h、3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7,P=0.043<0.05).结论 精准护理服务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极佳,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提升了患者舒适度的同时降低了躁动发生率,值得将精准护理服务在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中大力推行.
    • 陈百鑫
    • 摘要: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1~2019.12期间手术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麻醉诱导S组采用七氟醚,P组采用丙泊酚。对比不同时期患者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心率在麻醉诱导后5min、10min较诱导前均显著下降,p<0.05;S组表现为低频缓慢下降,P组表现为高频缓慢下降。结论:相对于丙泊酚而言,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时选择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对心率的影响更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