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炎症

免疫炎症

免疫炎症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6716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国际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三届中国西南神经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二O一一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第11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等;免疫炎症的相关文献由56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健、忻凌、郭锦晨等。

免疫炎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6716 占比:99.63%

总计:46888篇

免疫炎症—发文趋势图

免疫炎症

-研究学者

  • 刘健
  • 忻凌
  • 郭锦晨
  • 黄旦
  • 龙琰
  • 周巧
  • 孙艳秋
  • 张颖
  • F·斯蒂戈欧
  • K·诺德霍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常永龙; 郭锦晨
    •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可伴有关节外损伤,如血管炎、心包炎、周围神经炎、皮下结节,及眼部疾病等。疾病后期,关节呈现出强直、畸形等不同程度的病损表现,直至关节功能丧失,致残率较高。在多因子刺激作用下,中性粒细胞活化可形成活性氧、弹性蛋白酶及髓过氧化物酶并转运到细胞核,引起蛋白质解凝、核膜破裂,最终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NETs的过量产生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通过对NETs的产生机制、基本特征、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调控作用,以及以NETs的形成通路、组成成分为靶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等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为研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关节炎症的潜在方法和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 李迎; 宋宇; 王旭; 张吉林; 宋玉国
    • 摘要: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皮肤组织细胞中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的激活作用,基于Nrf2的作用通路从整体水平上探讨EGCG促进皮肤损伤愈合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治疗糖尿病伤口愈合障碍的新药物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进而构建糖尿病伤口愈合障碍动物模型。配制EGCG治疗药物,治疗小鼠创口,用皮肤创口愈合剩余面积判断药物疗效。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皮肤组织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还原型辅酶/醌氧化还原酶1(NQO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TNF-α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情况。在免疫组化检测中增加了3-硝基酪氨酸(3-NT)指标。结果:EGCG对皮肤组织特别是糖尿病小鼠皮肤组织中Nrf2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小鼠皮肤组织中Nrf2含量显著降低(P<0.01)。糖尿病小鼠皮肤组织中HO1和NQO1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ICAM-1、VCAM-1、TNF-α和3-N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皮肤创口应用EGCG治疗后,HO1和NQO1水平明显升高(P<0.01),ICAM-1、VCAM-1、TNF-α和3-NT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EGCG具有上调Nrf2的作用,Nrf2上调后可提高糖尿病小鼠皮肤组织中抗氧化应激指标,降低免疫炎症指标。EGCG上调Nrf2表达并促进糖尿病小鼠创伤皮肤愈合,是糖尿病伤口愈合障碍治疗新的候选药物。
    • 张丞; 唐潇潇; 阿地拉·阿吉
    • 摘要: 目的探究miR-124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作用和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长期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构建小鼠抑郁症(MDD)模型,利用脑室注射miR-124慢病毒质粒诱导miR-124在海马中过表达。通过糖水偏好,悬尾,强迫游泳与社交互动测试评估小鼠抑郁症状,RTPCR检测miR-124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组织中Iba1/TLR4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CUMS造成小鼠糖水偏好摄取率降低,悬尾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社交互动行为减少,且miR-124在CUMS小鼠的海马组织中下调,但miR-124表达上调可明显减轻小鼠抑郁样行为并抑制由CUMS造成的IL-6,IL-1β,TNF-α和MCP-1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与此同时,miR-124上调明显抑制了TLR4/MyD88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且Iba1表达明显减少。结论miR-12可能是通路抑制TLR4/MyD88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同时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最后改善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
    • 王炎; 聂晓博; 刘姣; 程杰
    •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EMS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体内性激素失衡、免疫炎症刺激下的异位增生以及基于肿瘤特性的侵袭逃逸等密切相关。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其与EMS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肠道菌群参与EMS的具体途径和机制可能涉及雌激素、免疫炎症、肿瘤特性等环节。因此,未来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肠道菌群失常可以为EMS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 李加鹏; 谢秋容; 文颖; 陈海春; 彭军; 沈阿灵
    • 摘要: 目的:探讨游泳对大肠癌移植瘤小鼠瘤体生长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和炎症角度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构建CT-26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游泳组,游泳组进行30 min/次,2次/d,6 d/周,连续3周的游泳运动干预;在最后1次游泳结束后24 h取小鼠新鲜粪便并置于液氮冻存,通过电子天平测量瘤体质量,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小鼠粪便菌群结构的变化,并通过KEGG分析肠道菌群的功能富集情况,比较2组样本肠道菌群的功能基因在代谢途径上的差异;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6.0、GraphPad Prism 7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游泳可降低小鼠大肠癌移植瘤瘤体的体质量(P<0.05);粪便菌群测序及OTU聚类分析发现2组共有487个重叠细菌种群,模型组特有细菌种群数目为73种,游泳组特有种群数目40种,但游泳组的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优于模型组(P<0.05),从门、纲、目、科、属各分类等级进行物种分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泳干预降低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F/B值),增加了毛螺菌科等分泌丁酸盐的菌群丰度(P<0.05);模型组中功能基因代谢通路在传染病、碳水化合物代谢、寄生、膜转运、外源性生物降解与代谢、药物依赖、免疫疾病及其他氨基酸代谢通路等方面富集程度显著高于游泳组(P<0.05);游泳组中功能基因代谢通路在免疫系统、运输和贮藏、其他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能量代谢、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内分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途径等方面富集程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游泳组小鼠游泳干预后血清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降低,IL-10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规律性游泳干预可显著抑制大肠癌移植瘤生长,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丰度,降低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
    • 李兴瑜; 王玲玲; 胡俊强; 张杰
    • 摘要: 目的探究胃安除幽汤辅助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免疫-炎症、肠道菌群的调控效应。方法选取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180例H.pylori相关性胃炎患者,依据1∶1对照试验原则,根据患者就诊序号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生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胃安除幽汤辅助四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H.pylori清除率、中医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炎症[CD_(4)^(+)、CD_(4)^(+)/CD_(8)^(+)、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肠道菌群,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结果研究组H.pylori清除率97.78%、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8.89%、87.78%(P均<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血清CD_(4)^(+)、CD_(4)^(+)/CD_(8)^(+)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血清IL-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大肠杆菌、肠球菌均低于治疗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肠杆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44%(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为1.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9%(P<0.05)。结论胃安除幽汤辅助四联疗法能进一步改善H.pylori相关性胃炎患者免疫-炎症及肠道菌群,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 陈汉江; 张喜莲; 戎萍; 马融
    • 摘要: 癫痫的防治策略已经由控制癫痫发作向控制癫痫发生前移。癫痫发生是癫痫的萌芽和前期阶段,是癫痫形成的“时间窗口期”,也是药物干预的最佳阶段。神经元损伤与免疫炎症是癫痫发生的基本特征,免疫炎症参与儿童癫痫发生的全过程。研究发现抑制早期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并不能阻止癫痫发生,近年来晚期炎症因子高迁移蛋白B1(HMGB1)在癫痫发生中的特殊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在功能上,HMGB1存在细胞内基因调控和细胞外促炎的两种不同功能。抑制HMGB1的转胞易位是调控其功能的关键。HMGB1通过两个经典的转导通路激活下游免疫反应:HMGB1-RAGE轴和HMGB1-TLRs轴。中药主要通过HMGB1/TRL4/NF-κB通路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干预癫痫发生的进程。本文从HMGB1的源流、结构、功能、释放形式、信号通路、抑制剂及中医药干预的概况进行综述,为中医药干预HMGB1及癫痫发生提供文献依据。
    • 颜鹏; 邓育琼; 黄杏兰; 黄彩凤; 赵晓庆; 刘升; 程喜平; 刘晓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活性氧、线粒体基因MTCO1的影响。方法 动物实验采用BALB/C小鼠利用卵清蛋白诱导生成哮喘模型鼠,21只小鼠分为地塞米松组、哮喘组、空白组;所有实验小鼠检测丙二醛;使用qPCR和WB检测肺组织MTCO1。细胞分为地塞米松组、IL-5组、空白组。荧光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使用qPCR和WB检测线粒体MTCO1。结果 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丙二醛组较空白组增高(P 0.05);对比空白组,IL-5干预组及地塞米松组的线粒体活性氧均增高,地塞米松组线粒体活性氧较IL-5组有增高的趋势;IL-5组、地塞米松组线粒体膜电位较空白组均降低,对比地塞米松组线粒体膜电位较IL-5组,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地塞米松降低哮喘肺组织中已异常下降的MTCO1表达并升高哮喘肺组织中已异常升高的活性氧,不利于哮喘的缓解。糖皮质激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调控作用可以增强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哮喘不定期发作的潜在危险因素,抗氧化可能缓解在糖皮质激素通过线粒体途径调控造成对哮喘的不利影响。
    • 白文娅; 杨渊; 霍思颖; 杨鑫; 邵建林
    • 摘要: 胆绿素、胆红素是血红素代谢的产物。有研究发现,胆绿素依靠胆绿素-胆红素氧化还原系统,不断地消耗氧自由基,激活胆绿素还原酶,从而发挥抗氧化、抗炎、抑制免疫反应、稳定血管内皮细胞、调控细胞凋亡等作用。将从胆绿素、胆红素的结构与代谢、胆绿素的作用及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 黄晓燕; 叶咏菊
    •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为妇科常见病,以内分泌紊乱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常见有肥胖、闭经、月经稀发等,严重者会出现排卵功能障碍、糖代谢异常甚至不孕[1]。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代谢综合征、免疫炎症因素、青春期生理特点、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2-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