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儒士

儒士

儒士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北方论丛、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江海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儒士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汪荣、孔现红、刘中建等。

儒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 占比:99.4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53%

总计:189篇

儒士—发文趋势图

儒士

-研究学者

  • 汪荣
  • 孔现红
  • 刘中建
  • 周学军
  • 奚刘琴
  • 姜燕
  • 孟古托力
  • 彭莎
  • 曾祥旭
  • 杨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宋来伟
    • 摘要: 李炳宪(1870-1940),是韩国末代儒士中与中国颇有渊源的一位,他最代表性的事迹是接受了康有为的孔教思想与今文经学主张,并将其传播到韩国。但实际上,李炳宪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远不止此。20世纪初,在强权的蹂躏下,韩国知识分子苦于救国无方,或奔走于世界各国,或沉浸于亡国哀痛,李炳宪则在救国忧患之中于1914年~1925年间5次游历中国。其首次游华不仅为探索救国方案,更是一次寻求文化归宿的治愈心灵之旅,而杭州西湖在这次旅行中是重要之地。
    • 刘岳超
    • 摘要: 儒医作为一个亦儒亦医的群体,赋予了中医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儒医的养成,则是历史与现实、制度与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元代儒医群体的扩大既植根于身处乱世而力求保全家族的历史背景,也与济世救人、不仕新朝这样的个人情操有关。部分儒士选择习医则是为了保身孝亲,抑或因至亲死于庸医之手而决心专研医学。而科考废罢入仕不能,加之“良医良相”说的引导以及儒士对于中医文化的认同与接受则促使广大儒士纷纷选择以医行道。总的看来,元代儒士习医的多种面向正体现了儒医复杂且深厚的历史底蕴,而这些因素也为当代的儒医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参考依据。
    • 李晓巧
    • 摘要: 出生于西汉宣帝时期的朱云,曾任杜陵令、槐里令,“长八尺余,容貌甚壮”,少好任侠,以勇敢著称乡里,为人忠正耿直,甚至狷狂,多次上书评论时政、抨击朝廷大臣。朱云有三件事令人刮目相看,甚而“辣人眼球”,也可看出这位汉代儒士的风骨和个性。第一件“辣眼”的事情是劝老师自杀。朱云曾跟随一代名儒、汉元帝时期名臣萧望之学习《论语》,是萧望之很看重的门生,当萧氏得罪了权宦外戚势力,被他们逼迫捉弄要将其下狱审讯时,他就征询朱云,该如何应对?
    • 郝财梅; 邓福禄
    • 摘要: 汉代对于屈原形象的主流认识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从同情赞赏到惋惜批判,再到对屈骚进行儒化改造,其中潜藏着的是“大一统”时代下的士人风气和学术路径的转变,即从战国周游四方的游士到专制王朝文士的变化。这种趋向无关操行的高下,却能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时代风气与士人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屈原及其辞赋,则由于异代隔膜,在评价体系中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目,屈子精神合乎儒家价值判断的一部分被筛选出来无限放大,渐渐取代其本身,成为文化传统中无法忽视的符号。
    • 赵军伟; 廖隆琦
    • 摘要: 在宋代,儒学之士的政治主体意识觉醒,与此同时,其思想主体意识亦觉醒.宋代儒士的思想觉醒,在其寺院书写(以寺记为代表)这样一种"涉佛文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鲜明.他们在寺记中表现出的身份自觉与区隔即是他们作为思想主体觉醒的表现与反映.宋人寺记中的"吾儒""韩愈""固辞"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关键词,集中体现了宋代儒士身份的自觉与区隔,据此我们可以具体而微地感受宋代儒士作为思想主体的觉醒.
    • 黄晓红
    • 摘要: 杨仁沐(1901—1979)字政平,乳名沐奴。祖籍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护田村,生于东平后宅村。其父杨献金系乡村草医,深知百姓疾苦,关爱贫苦民众。乐施善举,扶贫济困的家风给童年时期的杨仁沐良好的影响,使他成为民国时期享誉闽北的一位儒士
    • 胡俊酉
    • 摘要: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小说,深刻批判了明清科举制度的弊端及其对于文人儒士的影响,但是透过这部小说,我们也可以看到明清科举制度下文人儒士的生存状态,其还具有一定的纪传性质.
    • 方小凤; 王德明
    • 摘要: 宋初文风发展几经周折,它的演变固然与当朝政治、文学本身的发展有关,同时也与当朝儒士的个性紧密关联.宋初儒士张扬自信、有胆有识、刚勇有为的理想个性赋予作家责任与担当,用敢作敢为的血性磨砺了批判的刀锋,成为宋初文风变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因而宋初儒士对时风的批判是有力有效的.而宋初部分儒士偏激狂妄的个性在有助于彻底一击时风的同时,又将文风引向艰涩或狂怪,使宋初文风呈现曲折变易的发展轨迹.
    • 孙明君
    • 摘要: 在《庄子祠堂记》中,苏轼提出了一个在儒学史和庄学史上都颇为著名的命题:“庄子阴助孔子。”此说一出,有人击节赞赏,也有人大不以为然。在封建时代,儒士与士大夫阶层的关系最为密切。意在人朝为官的读书人是儒士,进入朝廷任职的儒士则成为士大夫。所以在讨论庄子与儒家关系时,不应忽视庄子思想与士大夫阶层的联系。
    • 郑天骄
    • 摘要: 李谦为元代政治家、文学家,以才学闻名,是"东平四杰"之一,著有《野斋文集》《授时历议》《古今历参校》等.本文通过对李谦事迹的初步研究,梳理他在儒学传承、治国策略和书法、文学等方面的贡献,为"东平学派"研究做出积极尝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