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专利文献589381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中国综合临床、浙江临床医学、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相关文献由570位作者贡献,包括姜蕾、崔丽英、王卫庆等。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9381篇
占比:99.96%
总计:589618篇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研究学者
- 姜蕾
- 崔丽英
- 王卫庆
- 丁则昱
- 刘明生
- 吴卫平
- 柯青
- 叶蕾
- 周少碧
- 唐北沙
- 姚合斌
- 宁光
- 尹延英
- 张培培
- 张娥
- 张小蝶
- 张平平
- 张敏
- 张晓敏
- 张晶
- 徐全刚
- 戴晓帆
- 朱娜
- 李晨
- 李海燕
- 李美芳
- 林泉
- 洪道俊
- 王传家
- 王枫
- 王海鱼
- 甘淑芳
- 石建喜
- 程晓娟
- 等
- 管宇宙
- 胡建霞
- 苏学宁
- 蒋正强
- 谢荣堂
- 赵凡
- 赵咏桔
- 赵春媚
- 赵玉武
- 赵玉芳
- 赵艳霞
- 邱俊霖
- 郑峰
- 钟永明
- 阎胜利
-
-
袁海霞;
贺春燕;
张晶;
周锋
-
-
摘要:
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TPP)是由甲状腺毒症引起的一种内分泌急症,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肌无力和低钾血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血钾降低的水平与TPP患者肌无力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补钾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肌无力症状和低钾血症。但过量补钾治疗会导致TPP患者出现急性反跳性高钾血症,再次威胁患者的健康。本文报道了3例TPP患者因过量补钾治疗而导致急性反跳性高钾血症,分析引起反跳性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希望为TPP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资料。
-
-
廖文玲;
周少碧;
邱俊霖
-
-
摘要:
目的 分析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病因,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3—2019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97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诱因、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97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中,性别以男性为主;发作季节以夏季为主;麻痹部位以四肢为主.51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有明显诱因,占52.58%,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导致21例,运动导致9例,饮料导致21例.42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为甲亢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占43.30%.经补钾治疗、健康教育等措施后,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结论 临床应重视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护理评估、治疗中护理及康复后护理,使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
-
周少碧;
邱俊霖
-
-
摘要:
目的:探讨北海市住院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升医师对该类患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在本院住院的97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肌力、电解质、血气分析、甲功、CK等指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7.39±14.35)岁;夏季发作最多,占35.1%(34/97);78例出现四肢肌力下降,19例出现单纯下肢肌力下降;平均血钾(2.28±0.55)mmol/L、 血钠(139.54±0.62)mmol/L、pH(7.43±0.23)、HCO3-(24.02±4.26)mmol/L.其中甲亢患者42例,非甲亢患者55例.91例患者检测了CK,结果为226(134,578)U/L,其中45例CK升高.甲亢组患者的HCO3-及年龄均低于非甲亢组(P0.05).CK升高组与CK正常组的年龄、pH、血钾、HCO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与肌力正相关,与FT3、FT4、血钠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年龄跨度大,好发于20~29岁;常见于夏季;血钾与肌力呈正相关,与FT3、FT4均呈负相关;注意检测甲状腺功能,及时予补钾治疗.
-
-
张玉海;
于静雯;
方团育;
全会标;
陈开宁
-
-
摘要:
目的 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家系的临床特征及SCN4A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中提取先证者及弟弟、父母DNA,用全外显子测序明确先证者的突变位点,根据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明确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 患者,男,19岁,汉族,该患者表现周期性麻痹,发作时血钾低,家族中其父亲及爷爷有类似症状,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在患者SCN4A基因12号外显子检测到1个杂合错义变异(p.R672H),先证者父亲也检测到相同突变.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SCN4A基因杂合错义变异(p.R672H)导致家族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为患者将来的遗传咨询提供参考,并丰富基因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关系的研究资料.
-
-
马福慧;
穆妮热·阿塔吾拉;
周忠凯;
王新玲;
郭艳英
-
-
摘要: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ypoP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以反复发作、骨骼肌松弛性瘫痪、低钾血症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约60%的HypoPP由CACNA1S基因R528H和RI239H突变导致,中国人群及东亚人群以CACNA1S基因突变多见,而SCN4A基因突变较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SCN4A基因Arg672His突变所致HypoPP伴维生素D严重缺乏患者,并进行了文献复习,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腹泻并诱发HypoPP,临床发现低钾血症患者并明确排除其他病因后,需考虑到HypoPP的可能.
-
-
-
-
-
鹿英华;
张金妮;
郑佳丽;
张元莉;
徐燕;
康娟
-
-
摘要:
目的:探究长程运动诱发试验(exercisetest,ET)的两种方法在诊断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价值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3月我院住院和门诊的72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根据ET检测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ET检测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的10、20、30、40、50、60 min的双侧尺神经进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和ET阳性率;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指标,分析两组ET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的ET检测的阳性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波幅降低百分比在运动后即刻以及运动后的10、20、30、40、50、60min对比无差异(P>0.05),在20min后观察组波幅降低百分比趋势稍比对照组慢.临床诊断结果阳性68例,阳性率为94.44%.观察组ET检测的特异性为50.0%,灵敏度为88.23%,对照组ET检测的特异性为25.0%,灵敏度为80.88%,观察组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长程运动诱发试验是低钾型周期性麻痹诊断中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且运动持续50s,休息10s,只做1个循环的方法,简单、快捷,可供临床诊断时优先选择.
-
-
李海燕;
周晓路;
郭纪锋;
唐北沙;
付越娇;
孙九艳
-
-
摘要:
目的 报道一个中国人低钾性周期性瘫痪(HOKPP)家系,探讨该家系的临床及致病基因特点.方法 对该家系先证者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该家系进行详细的调查;采集该家系6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并抽提其基因组DNA,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周期性瘫痪相关基因检测,对所发现突变采用SIFT、PolyPhen 2及Mutation Taster软件进行突变蛋白功能的致病性分析;采用一代测序技术进行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共分离研究.结果 该家系3代患者3例,发病年龄21~42岁,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四肢无力,以呕吐为首发症状,伴肌肉酸痛,持续3~5 d后缓解;先证者发作时肌酶明显升高,缓解后长时程运动诱发试验阳性,肌电图及肌肉病理未见异常;先证者周期性瘫痪相关基因二代测序发现SCN4A基因c.2458A>T(p.N820Y)新突变,该突变位于SCN4A蛋白保守区域,功能预测为致病性突变,一代测序验证该突变与家系内患者共分离,同时发现先证者儿子携带相同突变,目前尚未发病,为症状前患者.结论 HOKPP患者可以呕吐为临床表现;SCN4A基因新突变c.2458A>T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对伴有呕吐的周期性瘫痪患者尽早行血钾和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治和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