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95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2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04318篇;相关期刊426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九届粤桂琼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南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年全国儿童营养与发育健康促进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佝偻病防治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文献由2064位作者贡献,包括邢小平、宋淑军、刘俊丽等。

维生素D缺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2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4318 占比:99.25%

总计:105102篇

维生素D缺乏—发文趋势图

维生素D缺乏

-研究学者

  • 邢小平
  • 宋淑军
  • 刘俊丽
  • 司少艳
  • 夏维波
  • 王鸥
  • 刘春峰
  • 孟迅吾
  • 杨妮
  • 褚雪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付林; 陈远华; 徐德祥
    • 摘要: 目的探讨母体孕期维生素D缺乏(VDD)诱发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的机制。方法4周龄雌性CD-1小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TRL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VDD组),低维生素D饲料喂养5周构建VDD动物模型,然后与正常雄鼠交配,在孕第16天剖杀部分孕鼠,收集胎盘、母血以及胎血,Western blot法检测胎盘甾体激素合成关键酶以及氧化应激信号蛋白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母血雌激素、孕激素和25-(OH)-D水平;在孕第19天剖杀剩余孕鼠,称量胎盘和胎鼠重量,测量胎鼠身长和胎盘直径,观察妊娠结局。结果5周低维生素D饲料喂养成功构建VDD小鼠模型;母体孕期维生素D缺乏减轻胎鼠重和胎盘重量,降低胎鼠身长和胎盘直径。VDD组胎盘芳香化酶P450(CYP19)表达升高,孕鼠雌激素合成增多。此外,维生素D缺乏上调胎盘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PH氧化酶-4(NOX-4)和3-硝基酪氨酸(3-NT)蛋白表达水平,促进了胎盘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转位水平。结论母体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部分通过诱发胎盘氧化应激损伤胎盘内分泌功能,促进胎盘雌激素合成进而诱发IUGR。
    • 黄孆婵; 李善霞; 崔芳榕; 蒙艳村
    • 摘要: 现代研究表明维生素D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促进母胎免疫耐受维持妊娠,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防治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临床实践中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表现与中医肾虚证相似,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及维生素D对RSA的作用有一定的重合性。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中医学中认为RSA多责之于肾,故本文旨在基于"肾主生殖"理论浅析维生素D与RSA的联系,以期为RSA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罗彩红; 李志菊; 魏方; 鲁云涯; 江润昌; 胡贵方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维生素D缺乏对妊娘期糖尿病(GDM)发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孕妇1,516例,均在妊娠11〜14周检测血液总25(OH)D含量和血清Ca^(2+)、Mg^(2+)、碱性磷酸酶、孕妇骨密度值等其它实验室指标,在妊娠24〜28周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共有264例孕妇诊断为GDM。根据年龄±3岁并按1:2的比例匹配了528例非GDM孕妇进行研究。应用配对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与GDM发生的关系。应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及GDM发生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25(OH)D0.05)。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妊娠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早产发生风险较高,OR值为2.124(95%CI:1.111〜4.060,P=0.023)。未发现妊娠早期维生素D缺乏与其他妊娠结局如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和低出生体重儿等有关。结论妊娠早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早产发生的风险,定期检测维生素水平,指导维生素D缺乏孕妇积极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 高杲; 陈晓
    •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成人维生素D水平状况,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1864例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男性10566人,女性11298人。结果21864例研究对象的25(OH)D水平为19.68(15.12,25.48)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正常的比例分别为51.66%、35.20%、13.14%。25(OH)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维生素D缺乏率则相应下降(P<0.01)。18~29岁年龄组青年血清25(OH)D水平最低,维生素D缺乏率最高(男性57.94%,女性82.68%)。男性从60~69岁、女性从50~59岁开始,血清25(OH)D水平维持在稳定状态。无论男女,在夏季血清25(OH)D水平最高,冬季最低,夏秋两季的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冬春两季(P<0.01)。各年龄组、任何季节,女性的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相应男性,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相应男性(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季节影响维生素D水平变化。结论上海地区成人维生素D缺乏比较普遍,尤其多见于青年女性。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性别、年龄、季节相关联。
    • 韩晓文; 孙桢; 李雪姣; 邢丽
    • 摘要: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维生素D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生长,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还可改善血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研究发现,人群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孕妇更易出现,而维生素D的缺乏会使孕妇发生GDM的风险增高。妊娠期间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于预防及治疗GDM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尚无统一的定论,本文对维生素D与GDM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GDM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尼玛顿珠; 秦绪珍; 边珍; 张婉
    • 摘要: 目的 分析拉萨地区0~12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布,观察地域、性别、年龄、季节对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纳入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 196例0~12岁儿童,排除明确诊断患儿,采用索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收集性别、年龄、检测日期等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拉萨地区0~12岁儿童血清25(OH)D总体水平为19.7(10.2,27.9)ng/mL。1 196例儿童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不足、充足、过量组患儿分别占24.3%、26.9%、27.2%、21.3%、0.3%。不同年龄、性别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高于女童(P<0.05),学龄前儿童25(OH)D水平最高。夏、秋季儿童25(OH)D水平高于春季,春季高于冬季,冬季维生素D缺乏、不足率明显高于其他3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萨市0~12岁儿童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应补充维生素D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加强户外运动。
    • 刘连琴; 李磊; 吕艳关
    • 摘要: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及代谢紊乱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肥胖儿童为肥胖组,另选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肥胖组维生素D缺乏和非维生素D缺乏儿童、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和非维生素D缺乏儿童心血管及代谢紊乱危险因素指标差异。分析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维生素D缺乏者占比、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左侧CIM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组儿童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体质量、BMI、左侧CIMT呈负相关(P<0.05);肥胖儿童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体质量、BMI、左侧C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肥胖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CIMT心血管危险因素显著相关,而与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代谢紊乱危险因素无关。
    • 赵乃蕊; 王光亚; 许金秀
    • 摘要: 肌营养不良症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临床罕见病,而合并扩张性心肌病者更是罕见报道。但目前肌营养不良症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以延缓病情进展为主。维生素D缺乏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发挥着潜在作用。本研究报道1例以双下肢进行性乏力就诊的成年男性患者,除家族中有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同时合并扩张性心肌病,伴低血钙、低血磷、低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升高等实验室异常。住院期间给予补充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患者下肢乏力症状有所缓解。通过分析病例特点及相关文献复习,了解并探讨肌营养不良症、扩张性心肌病、维生素D缺乏及低钙血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醒临床医师重视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增强警惕性。
    • 李丽; 聂春霞; 李晓鹏; 田丹丹; 李浩文; 胡宁; 闫艳
    • 摘要: 目的:分析足月及早产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季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2019年冬春季和夏秋季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共638例。采集患儿静脉血3 mL,不抗凝,室温放置2~4 h,2000 r/min离心15 min,将血清保存于-20°C冰箱待测,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25-(OH)D水平。比较足月儿和早产儿血清25-(OH)D缺乏情况、冬春季和夏秋季足月儿25-(OH)D缺乏情况、冬春季和夏秋季早产儿25-(OH)D缺乏情况、冬春季足月儿和早产儿25-(OH)D缺乏情况及夏秋季足月儿和早产儿25-(OH)D缺乏情况。结果:足月儿和早产儿血清25-(OH)D缺乏率、冬春季足月儿和早产儿25-(OH)D缺乏率、夏秋季足月儿和早产儿25-(OH)D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春季足月儿、早产儿25-(OH)D缺乏率高于夏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阳地区早产儿及足月儿均明显缺乏维生素D。冬春季节出生的足月儿及早产儿血清25-(OH)D缺乏程度均明显大于夏秋季节出生的足月儿及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与出生时是否足月无关,冬春季或夏秋季出生的早产儿及足月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无明显差异。应重视孕妇孕期维生素D的补充,增加户外活动,防止孕妇孕期维生素D的缺乏,从而减轻新生儿维生素D的缺乏。
    • 杨雪静; 侯雪勤
    •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多元化干预对维生素D缺乏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重庆市东南医院儿科收治的维生素D缺乏性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模式基础上予以系统多元化干预。观察2组患儿干预效果、骨代谢水平(包括骨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脱氧吡啶啉)、身高、骨密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碱性磷酸酶(NBAP)低于对照组,25-羟维生素D3、脱氧吡啶啉、身高、骨密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生素D缺乏性患儿使用系统多元化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骨代谢状态,促进身高及骨密度增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