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生涯
从教生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9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职业技术、中国德育、当代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对接京津——区域经济历史回顾研讨会等;从教生涯的相关文献由126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娟、张永新、张鹭(整理)等。
从教生涯
-研究学者
- 卢娟
- 张永新
- 张鹭(整理)
- 徐淑芳
- 本刊编辑部
- 郑文庆
- 丁海燕
- 丁银花
- 于燕
- 任德敏
- 何炳文
- 余东安
- 侯昭树
- 刘勇
- 刘千千
- 刘君
- 刘国强
- 刘崇德
- 刘应福
- 刘文棣
- 刘明杨
- 刘晓晔
- 刘芸
- 叶明照
- 吕凌云1
- 吴滨
- 吴荣华
- 周亦军
- 周恩芝
- 周美荣
- 孙列峰
- 孙巧玲
- 安舒心
- 宋晓羚
- 宋矿生
- 崔树理1
- 常福胜
- 张云云
- 张从霞
- 张传来
- 张喜
- 张天锐
- 张志琦
- 张立
- 张雄(口述)
- 当代教育记者
- 徐雪华
- 敖洁
- 方长洲
- 晏燕
-
-
谢嗣极
-
-
摘要:
从教以来,反复琢磨的,唯有“教书”二字。关于教师职业意义的累积体悟,源于入职之初遇到的人和事。遇到的人,可概括为“严”,严格、严谨、严肃;遇到的事,可概括为“松”,不是松散,是宽松、自由。三十五年的从教生涯,以不会教书始到不会教书终,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愿不是简单的重复。
-
-
李文送
-
-
摘要:
有人说,人生中有一天最有意义,就是今天;有人说,人生中有两天最有意义,一天是出生的那一天,一天是知道自己为何而生的那一天。本人认为,在教师的从教生涯中,有三天最有意义:成为教师的那一天、专业觉醒的那一天、重新成为“学生”的那一天。
-
-
-
韩爱玲
-
-
摘要:
在31年的从教生涯中,我一直担任班主任,至今仍未离开班主任岗位。50岁的我,却被孩子们围着叫“韩奶奶”。“韩奶奶”听了很开心,因为“韩奶奶”知道,在这一声声的呼唤中,尽是孩子们的信赖、爱恋和敬重。
-
-
叶明照
-
-
摘要:
20世纪60年代末,教育系统曾制定过一项政策:公办教师必须回原籍工作,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回到我的户口所在地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高沟公社健全小学工作的。那是1969年的春天,一场春雨刚过,土路尚未干透,我挑着一担行李——两床被褥、一只木箱及若干衣物,总共不过六七十斤重的家当,前往健全小学走马上任。
-
-
郑国栋
-
-
摘要:
一转眼从事教育事业已经十三个年头,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懵懂少年。过了而立、迈向不惑的年纪,让我对从事的职业、拥有的收获有了更深的感悟,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展望未来、不负青春。一个篮球场引发的"悲剧"当梦醒照进现实。2006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向往,刚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我,选择来到了距离家乡徐州四百多公里之外的古镇安丰,成了安丰高级中学的一分子。
-
-
-
-
-
崔树理1
-
-
摘要:
我自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教育培训工作,蓦然回首,至今已有35个年头了。从学历教育到短期培训,既讲授过数学专业课程,也传授过计算机、电路、微课制作等专业知识;既有授课教学任务,也有工银大学系统及单位电脑、网络的管理维护工作。
-
-
李莉
- 《对接京津——区域经济历史回顾研讨会》
| 2020年
-
摘要:
时代的发展要求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要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即积极主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主体性品质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因为儿童从生下来便具有主体性的“潜能”,然而这种潜能只有在支持和鼓励探索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地变现出来;反之,则会阻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甚至造成主体性品质的缺失.但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常常是被忽视的.因此,为使幼儿的主体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角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