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技术
介入治疗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1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76067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血管外科手术及介入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学术会议、第四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首届中原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第二届河南省心血管疾病院士专家论坛等;介入治疗技术的相关文献由275位作者贡献,包括欧阳墉、倪才方、刘一之等。
介入治疗技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6067篇
占比:99.96%
总计:476263篇
介入治疗技术
-研究学者
- 欧阳墉
- 倪才方
- 刘一之
- 刘建民
- 孙文善
- 宋治远
- 张保敏
- 张杰
- 戴军
- 王洪建
- 王素娟
- 王红
- 王静
- 郑宝森
- 郭艺芳
- 陈春林
- Sean P.Lyden
- 丁亚辉
- 丁宛海
- 丁小强
- 于加省
- 于娜
- 于敬哲
- 于晓昀
- 付强
- 何晓霞
- 何秋娴
- 余婷婷
- 侯熔
- 倪一鸣
- 傅先明
- 储颖
- 凌锋
- 刘变英
- 刘圣文
- 刘家佐
- 刘建庄
- 刘映琼
- 刘爱梅
- 刘爱英
- 刘玉清
- 刘瑛
- 刘莹
- 刘萍
- 厉娜
- 史万超
- 史可梅
- 史宏伟
- 吕强
- 吕桂玲
-
-
王燕妮
-
-
摘要:
目的 评估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22例本医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是抽取时间,全部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比对介入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并统计其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胱抑素C、血肌酐、尿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总有效21例,占比95.45%.结论 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临床指标.
-
-
阮明慧;
曹国庆
-
-
摘要:
目前,癌症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多数患者的疼痛控制不理想.而癌症相关性疼痛会引起情感抑郁、生活质量下降,对各种治疗的适应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癌症疼痛的治疗共识目前已朝着多模式治疗的方向发展,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早应用介入治疗技术.其优势在于良好的镇痛疗效、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下降及良好的经济效益.文章主要对癌痛治疗现状、癌痛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机制,以及介入治疗技术控制癌痛方面进行综述.
-
-
王恩贤
-
-
摘要:
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对其实施介入护理有利于促进其疾病恢复。对介入护理方法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能够将更加贴心、专业的服务提供给患者,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本文主要探究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运用介入护理的临床价值。
-
-
敬文瑞
-
-
摘要:
超声介入技术可能对与大部分人来说比较陌生,但是它其实是一种近年间新起的疾病诊断治疗法。超声技术只是现代超声医学中的一个分支而已,在1983年的时候才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超声医学技术的延伸,它在超声显像的基础之上,将临床诊断与治疗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叩响了现代医学超声技术的一扇全新大门。
-
-
刘家佐
-
-
摘要: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疾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对人类健康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在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其中,介入治疗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在影像学设备监视引导下,穿刺进入病变位置,实现精准的微创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发挥出了良好的临床价值。
-
-
宋达
-
-
摘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发往往较急,且病发对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均较高,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介入治疗技术则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次我们主要分析介入治疗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的现状和进展情况,并作出综述.
-
-
-
-
-
-
-
-
-
-
-
钟维章
-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脑血管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病及肿瘤的第三位致死疾病,更是造成成年人残废的第一位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但获得确切病因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比例却非常低。近年来,随着各种神经血管影像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的认识和治疗的策略有了很大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