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22056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微生物与感染、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世界中联第六届中医儿科国际学术交流大会、2014年度中部六市医学会检验学术交流会、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等;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献由313位作者贡献,包括闻良珍、何俊瑛、陈平洋等。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2056篇
占比:99.98%
总计:422149篇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研究学者
- 闻良珍
- 何俊瑛
- 陈平洋
- 万晓青
- 代继桓
- 侯娟娟
- 刘娟
- 刘霞
- 季育华
- 张婧
- 张美英
- 徐小刚
- 李丹
- 毛根祥
- 王三应
- 王明丽
- 苏慧丽
- 范颖芳
- 贾小妮
- 赵海燕
- 郑红军
- 高玉林
- 万盛华
- 仲人前
- 侯哓菁
- 兰安杰
- 刘丽宏
- 刘文君
- 刘玲玲
- 叶寒青
- 姜合作
- 姜宏
- 孙川
- 张双红
- 方峰
- 李敏
- 李香莲
- 杜开先
- 王弘
- 王皓
- 王蕾
- 臧娅
- 蓝苑元
- 谢宗德
- 谭龙益
- 贺晓日
- 赵晓瑞
- 邢文敏
- 邢玮
- 郝良纯
-
-
曹慧玲;
余霞娟;
袁瑞琴
-
-
摘要: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感染病原体之一,呈全球性分布,我国的孕妇HCMV-IgG阳性率约为94%-98%,新生儿先天性HCMV感染率约0.7%,是新生儿罹患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视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肺炎等疾病的常见原因,严重时可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和新生儿死亡[1]。
-
-
赵庭岳;
高晶晶;
付婷;
程颖
-
-
摘要:
目的:分析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凝血4项对巨细胞病毒(HCMV)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4月本我院就诊的HCMV感染孕妇58例纳入感染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58例纳入对照组,比较感染组与对照组、感染组中不良妊娠结局与良好妊娠结局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血βHCG、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分析β-HC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预测HMCV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价值。结果:感染组血HCG、APTT、PT、T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感染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孕妇血Free-β-HCG、APTT、PT、TT水平均低于良好妊娠结局孕妇,FIB水平高于良好妊娠结局孕妇(均P<0.05)。上述各指标对HCMV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联合检测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最高(0.903),敏感度85.7%、特异度79.6%。结论:HCMV感染孕妇血游离β-HCG表达降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发生不良妊娠孕妇异常变化更大,各指标联合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较高,对早期干预有一定指导意义。
-
-
-
张帆;
邢益平
-
-
摘要: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感染人类的八大疱疹病毒之一,常感染免疫力低下者,尤其是移植术后患者、晚期艾滋病患者以及新生儿.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酸肌醇-3-激酶(PI3K)家族下游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该激酶可影响HCMV感染的所有阶段.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mTORi)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移植术后患者,可降低HCMV感染事件.本文就mTORi降低肾移植受者HCMV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
-
岑日东;
麦飘予;
陈永强
-
-
摘要:
目的:探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诊断婴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婴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84例,分别取患儿的晨尿1-2mL、晨血3-5mL,取母亲的乳汁3-5mL,均进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考察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尿液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的阳性率(57.14%)高于血液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4.05%)[前面检测中并没有检测血液标本?],尿液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MV-DNA阳性与母乳配对占比(89.58%)略高于血液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MV-DNA阳性与母乳配对占比(78.38%)[是否是:血液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MV-DNA阳性与母乳配对占比?].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诊断婴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效果良好,宜于临床推广.
-
-
刘娟;
侯娟娟;
贾小妮;
范颖芳;
郑红军;
赵海燕;
刘霞
-
-
摘要:
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问题给予系统综述,并指出对出生24 h之内出现黄疸的患儿尤其要高度怀疑HCMV感染,有必要常规进行病毒检测筛查;可采集患儿晨尿作为检测标本替代血液监测,且需反复、连续、多次检查,以提高检出率;若条件允许,同时采集产妇的乳汁进行HCMV核酸检测;发挥现代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与优势,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广泛应用,并加强产前及围生期HCMV感染筛查,强调预防工作,以降低感染风险。
-
-
庄太平;
尹杨艳;
谢蔓芳;
冯乃超;
陈彩华
-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HS患儿194例,HCMV感染婴儿212例,选择同期健康婴儿194例,采用PCR法检测尿HCMV DNA,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HCMV IgM.给予黄疸婴儿茵栀黄注射液治疗2 w,给予HCMV感染婴儿更昔洛韦治疗7 d.结果 HCMV感染婴儿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82.1%、45.3%和50.5%,显著高于IHS婴儿的34.5%、21.1%和33.5%(P0.05),治疗前HCMV感染婴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32.6±8.4)μmol/L,治疗后降至正常,而IHS患儿血清TBIL水平由(73.9±8.6)μmol/L下降至(37.6±5.4)μmol/L;随访6个月,大多HCMV感染患儿痊愈,死亡5例(2.4%),其中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IHS患儿均痊愈.结论 HCMV感染婴儿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而IHS患儿以黄疸和肝脾肿大为主;HCMV感染可引起IHS,急性感染可出现危重病例,甚至导致死亡,而IHS的病因多样,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治疗以退黄为主,预后较好.
-
-
-
Yang Yan;
杨燕;
Tian Meng-meng;
田萌萌;
Mu Jing;
穆静;
Li Xin;
李歆
- 《世界中联第六届中医儿科国际学术交流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细胞病变及增殖活性的影响.rn 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ELF为靶细胞,将“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和更昔洛韦含药血清分别作用于HCMV AD 169株感染的HELF,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病变,MTr检测细胞增殖活性.rn 结果:HCMV感染24h~72h后出现细胞病变(+),即细胞变大,细胞核及细胞质内可见病毒包涵体等,96h~144h未见病变细胞,空白血清对照组所见细胞病变与病毒感染组相似,“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组及更昔洛韦含药血清组168h出现少许细胞病变(+),其余各组及各时段均未见明显细胞病变.同时,HCMV感染24h~72h后,HELF增殖活跃,增殖活性逐渐减低,而“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更昔洛韦含药血清干预后HELF增殖活性呈升高趋势且均高于病毒组,尤以72h时显著升高(P<0.05);更昔洛韦含药血清组增殖活性低于“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h~144h,两组HELF增殖活性均呈降低趋势,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清肝化瘀方”、更昔洛韦均可较好的阻遏HCMV感染,通过在不同的HCMV感染状态下促进或抑制HELF增殖发挥抗病毒作用,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
刘春梅;
刘义庆;
邹建文;
刘玲玲;
田文君;
张炳昌
- 《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标本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核酸检测在HCM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及HCMV感染对肝脏损伤情况.rn 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104例疑似HCMV感染患儿新鲜尿液、血液及对应母乳中HCMV-DNA,并同时检测患儿血清中AST、ALT、GGT、TBIL水平.rn 结果:尿液、血液及乳汁标本阳性率分别为52.9%(55/104),24.0%(25/104),81.7%(85/104).尿液阳性的患儿中,血液阳性率占32.7%(18/55),其对应的母亲乳汁阳性率占85.5%(47/5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92%(23/25)的血阳性患儿的母亲乳汁为阳性,且患儿HCMV拷贝数越高,肝脏损伤的可能性越大。rn 结论:尿液HCMV DNA检测对于诊断婴儿HCMV感染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拷贝数越高越应注意保肝治疗.
-
-
-
-
-
-
-
刘杨;
廖毅;
刘玲玲;
张菊;
秦文卿;
黄媛;
方峰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诱导的人胚肺(HEL)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法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测定HEL细胞在高低感染复数(MOI分别为2.5、0.25)HCMV感染后24h,48h,72h,96h的凋亡细胞比率;大小剂量黄芩苷(20μg/ml、10μg/ml)处理的模拟感染组及高低感染复数组分别于感染后24h,48h,72h,96h的凋亡细胞比率.2用Western-blot法检测HEL细胞在感染高感染复数(MOI为2.5)HCMV 36h,48h,60h,72h,84h后pro-caspase-3的表达情况;及大小剂量黄芩苷处理的感染高感染复数(MOI为2.5)HCMV的HEF细胞72h后pro-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与模拟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细胞比对分析.结果:1模拟感染组凋亡细胞比率维持在恒定的低水平;大小剂量黄等昔处理的HEL细胞凋亡细胞比率均出现小幅上抬,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凋亡细胞比率稍高,但与同时间模拟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高低感染复数的HEL细胞凋亡细胞比率总体趋势为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峰值分别为:低感染复数组96h达峰值(28.75%),但高感染复数组72h达峰值(36.36%),96h出现凋亡细胞比率的下调(31.17%)。大小剂量黄芪苷处理感染细胞后表现出较强细胞保护功效,除黄芪苷处理的高感染复数组96h出现凋亡细胞比率上调外,其余各感染组在黄芪苷处理后凋亡细胞比率均出现下降,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与同时间感染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 HEL细胞感染高感染复数HCMV后pro-caspase-3随感染时间延长表达量先增多后逐渐降低,于感染后72h达最低值;大小剂量黄芪苷处理的高感染复数组,pro-caspase-3表达量均较未处理前稍增多,以高剂量处理组更为显著,与感染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CMV是HEL细胞凋亡的强诱导剂,随感染复数增加及感染时间延长细胞凋亡逐渐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影响pro-caspase-3表达水平相关;黄芪苷体外具有直接抗HCMV效应,并具较强抑制感染细胞凋亡的功效,拮抗pro-caspase-3的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
刘杨;
廖毅;
刘玲玲;
张菊;
秦文卿;
黄媛;
方峰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诱导的人胚肺(HEL)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法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测定HEL细胞在高低感染复数(MOI分别为2.5、0.25)HCMV感染后24h,48h,72h,96h的凋亡细胞比率;大小剂量黄芩苷(20μg/ml、10μg/ml)处理的模拟感染组及高低感染复数组分别于感染后24h,48h,72h,96h的凋亡细胞比率.2用Western-blot法检测HEL细胞在感染高感染复数(MOI为2.5)HCMV 36h,48h,60h,72h,84h后pro-caspase-3的表达情况;及大小剂量黄芩苷处理的感染高感染复数(MOI为2.5)HCMV的HEF细胞72h后pro-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与模拟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细胞比对分析.结果:1模拟感染组凋亡细胞比率维持在恒定的低水平;大小剂量黄等昔处理的HEL细胞凋亡细胞比率均出现小幅上抬,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凋亡细胞比率稍高,但与同时间模拟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高低感染复数的HEL细胞凋亡细胞比率总体趋势为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峰值分别为:低感染复数组96h达峰值(28.75%),但高感染复数组72h达峰值(36.36%),96h出现凋亡细胞比率的下调(31.17%)。大小剂量黄芪苷处理感染细胞后表现出较强细胞保护功效,除黄芪苷处理的高感染复数组96h出现凋亡细胞比率上调外,其余各感染组在黄芪苷处理后凋亡细胞比率均出现下降,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与同时间感染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 HEL细胞感染高感染复数HCMV后pro-caspase-3随感染时间延长表达量先增多后逐渐降低,于感染后72h达最低值;大小剂量黄芪苷处理的高感染复数组,pro-caspase-3表达量均较未处理前稍增多,以高剂量处理组更为显著,与感染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CMV是HEL细胞凋亡的强诱导剂,随感染复数增加及感染时间延长细胞凋亡逐渐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影响pro-caspase-3表达水平相关;黄芪苷体外具有直接抗HCMV效应,并具较强抑制感染细胞凋亡的功效,拮抗pro-caspase-3的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
刘杨;
廖毅;
刘玲玲;
张菊;
秦文卿;
黄媛;
方峰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诱导的人胚肺(HEL)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法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测定HEL细胞在高低感染复数(MOI分别为2.5、0.25)HCMV感染后24h,48h,72h,96h的凋亡细胞比率;大小剂量黄芩苷(20μg/ml、10μg/ml)处理的模拟感染组及高低感染复数组分别于感染后24h,48h,72h,96h的凋亡细胞比率.2用Western-blot法检测HEL细胞在感染高感染复数(MOI为2.5)HCMV 36h,48h,60h,72h,84h后pro-caspase-3的表达情况;及大小剂量黄芩苷处理的感染高感染复数(MOI为2.5)HCMV的HEF细胞72h后pro-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与模拟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细胞比对分析.结果:1模拟感染组凋亡细胞比率维持在恒定的低水平;大小剂量黄等昔处理的HEL细胞凋亡细胞比率均出现小幅上抬,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凋亡细胞比率稍高,但与同时间模拟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高低感染复数的HEL细胞凋亡细胞比率总体趋势为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峰值分别为:低感染复数组96h达峰值(28.75%),但高感染复数组72h达峰值(36.36%),96h出现凋亡细胞比率的下调(31.17%)。大小剂量黄芪苷处理感染细胞后表现出较强细胞保护功效,除黄芪苷处理的高感染复数组96h出现凋亡细胞比率上调外,其余各感染组在黄芪苷处理后凋亡细胞比率均出现下降,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与同时间感染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 HEL细胞感染高感染复数HCMV后pro-caspase-3随感染时间延长表达量先增多后逐渐降低,于感染后72h达最低值;大小剂量黄芪苷处理的高感染复数组,pro-caspase-3表达量均较未处理前稍增多,以高剂量处理组更为显著,与感染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CMV是HEL细胞凋亡的强诱导剂,随感染复数增加及感染时间延长细胞凋亡逐渐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影响pro-caspase-3表达水平相关;黄芪苷体外具有直接抗HCMV效应,并具较强抑制感染细胞凋亡的功效,拮抗pro-caspase-3的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