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受教育年限
人均受教育年限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1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062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瞭望、今日民族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新中国人口60年——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等;人均受教育年限的相关文献由18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军、赵统山、周亚等。
人均受教育年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062篇
占比:99.12%
总计:19232篇
人均受教育年限
-研究学者
- 李军
- 赵统山
- 周亚
- 姜璐
- 张懿
- 李克强
- 杜晓利
- 杨军木
- 沈百福
- 沈鸿
- 王家赠
- 纪建悦
- 胡瑞文
- 薛焕玉
- 郭虎
- 陈培瑞
- 丰捷
- 付龙望
- 仲伟玉
- 任绪富
- 伍孝江
- 侯靖方
- 傅征
- 冯博
- 冯志远
- 刘丽群
- 刘云
- 刘传铁
- 刘冰莹
- 刘复兴
- 卢朝忠
- 叶丽
- 吴学安
- 吴安
- 和润培
- 唐天正
- 商江
- 商集
- 夏忠
- 夏昊
- 夏海勇
- 夏润祥
- 姜卫良
- 宋华明
- 宋嘉
- 宋本江
- 宋梅
- 宗序平
- 小谢不谢
- 尹辉
-
-
范子英
-
-
摘要: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人力资本发展取得显著的进步,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985年的6.38年上升到2016年的10.23年,远高于同期的发展中国家,并且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人力资本获得的公平性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即人力资本的代际流动性相对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机会公平的违背,不利于同代间人力资本的横向公平,导致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群体很难获得潜在的成就。
-
-
-
-
摘要:
贵州实施"七大工程"提升教育水平贵州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贵州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提出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主攻目标,以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为主抓手,以加强基础教育办学力度为主支撑,实施七大提升工程,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
-
夏昊;
宗序平
-
-
摘要:
对于SVMRSAR模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常系数参数,B样条函数序列估计非参数,并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估参数估计的精确性.运用该模型分析了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人口比例、性别比例、人均教育投入、师资配比等因素对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教育投入与师资力量对教育水平发展的影响最显著;性别占比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明显自相关;不同省市的教育发展水平与邻近省市也有一定的关联.
-
-
李立国
-
-
摘要:
一、分析框架1.高等教育发展矛盾的变化建国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发展数据看,1949年全国4亿人口中有八成是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1.6年,高等学校20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26%,全部在校生为11.7万人。到了2018年,高等学校总数量为2663所,在学人数总规模达到了3833万.
-
-
-
陈岳堂;
雷志翔
-
-
摘要:
基于2010-2017年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间及区域内各省域的教育发展状况表明:全国教育整体相对公平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并存,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缓慢提高,教育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21~0.22的水平,整体处于比较公平的阶段,但仍有一半的省份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地区间的教育公平发展不平衡,西部与东部、与中部的教育公平差距虽大但呈缩小趋势,东部和中部的教育公平差距虽小但呈扩大趋势;东部各省域的教育公平差距越来越大,中、西部各省域的教育公平差距在缩小.
-
-
-
-
-
陈逢文;
郑圣楠;
付龙望
-
-
摘要:
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企业家精神及人力资本的要素生产函数,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私营企业雇佣率表示的企业家精神和人均受教育年限表示的人力资本作为解释变量,将地区生产总值表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考虑将信息共享程度、政府参与程度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全国层面的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层面的不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企业家精神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且中部明显强于西部,而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呈现出地理上的中间强、两边弱的区位特征;而人力资本的影响效应自东向西逐级递减,呈现出东高西地的阶梯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