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5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业经济、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2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19319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开发研究、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地理教学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2013年学术大会、第三届全国油气储运科技、信息与标准技术交流大会、石油天然气勘查技术中心站第二十次技术交流会(2012)等;黄土高原地区的相关文献由720位作者贡献,包括彭珂珊、徐勇、朱士光等。

黄土高原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2 占比:2.08%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9319 占比:97.76%

总计:19761篇

黄土高原地区—发文趋势图

黄土高原地区

-研究学者

  • 彭珂珊
  • 徐勇
  • 朱士光
  • 邵明安
  • 孙虎
  • 任邦来
  • 党素珍
  • 刘启兴
  • 刘晓燕
  • 刘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薛锋; 王程
    • 摘要: 本文以陕西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能否蓄水问题进行探讨,比较淤地坝与小(2)型水库的区别与联系,结论为淤地坝不宜长期蓄水,提出淤地坝(碾压型式筑成)确有蓄水需求,必须经专家论证,提高工程建设和防洪标准,除险加固后,按照水库模式运行管理,同时认为水坠坝不宜作为水库蓄水使用。
    • 任正龑; 张栋; 杨志; 马文涛
    • 摘要: 基于宁夏海原县树台水土保持试验站的20个径流小区2014—2019年连续6年的观测数据,对5°、10°、15°、20°和25°五种坡度在不同降水强度等级(中雨、大雨和暴雨)下的产流产沙进行统计分析,量化不同降水强度等级和坡度下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中雨、大雨和暴雨是该地区发生频次较高的侵蚀性降雨类型,且集中发生于7—8月;所有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产沙量均表现为暴雨>大雨>中雨,裸地呈现最高的产流产沙量,且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4种水土保持措施中人工乔木林地和人工灌木林地的减流减沙效益最高,减流效益在0.8附近波动,减沙效益接近1,在坡度15°时人工乔木林地的减流减沙效益最高,在坡度20°和25°时人工灌木林地减流效益最高,减沙效益与人工乔木林地相当;与中雨和大雨相比,暴雨条件下4种措施的减流效益均降低,减沙效益变化不明显。
    • 张耀宗; 张勃; 张多勇; 刘艳艳
    • 摘要: 蒸发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研究黄土高原地区的蒸发皿蒸发对区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意义重大。通过收集黄土高原地区61个气象站点的蒸发皿蒸发、气温、风速、降水、相对湿度、水汽压等数据,使用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线性趋势法分析了1960—2018年黄土高原地区蒸发皿蒸发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探究了影响蒸发皿蒸发的主要气象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近59 a黄土高原地区蒸发皿蒸发以-6 mm·(10a)^(-1)的速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呈增加趋势;该区域蒸发皿蒸发存在2次转折、3个阶段的变化,1960—1974年呈增加趋势,1975—1996年呈减少趋势,1997—2018年呈增加趋势,春、夏、秋呈减少趋势,冬季呈增加趋势。(2)空间上蒸发皿蒸发整体变化和局部变化不同步,陇东、陇中黄土高原、河套地区和鄂尔多斯高原呈增加趋势,关中平原、山西黄土高原呈减少趋势。(3)平均风速、日照时数、水汽压依次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蒸发皿蒸发的主要气象因子,平均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减少、水汽压升高是蒸发皿蒸发减少的原因;各季节中,影响春、秋季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风速、夏季为相对湿度、冬季为温度。
    • 张达斌; 黄文凤; 惠蕾; 张东亮; 李志琴; 陈姣; 付蓉; 王朝辉; 曹卫东; 高亚军
    • 摘要: 【目的】研究苗期抗旱能力突出的油菜绿肥种子萌发特性和生理特征,为筛选适宜于黄土高原旱作区种植的油菜绿肥品种提供可靠的方法及建议。【方法】采集了30份油菜绿肥品种进行室内发芽试验,设正常水分对照和以10%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高渗溶液人工模拟的干旱胁迫处理。分析苗期的根长、芽长、鲜重、根芽比、萌发指数、发芽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的变化,并采用隶属函数、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抗旱指数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油菜绿肥品种苗期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分析三类油菜绿肥抗旱群体[抗旱能力强(HR),抗旱能力中等(MR),抗旱能力弱(LR)]各抗旱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处理油菜绿肥苗期的根长和根芽比分别平均增加了52.7%和96.6%(P0.05)。参试油菜绿肥种子的萌发特性与综合抗旱指数的关联度均在70%以上,其密切程度顺序为:萌发指数>相对活力指数>根长>芽长>发芽指数>鲜重>根芽比。对参试30份绿肥品种的加权抗旱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5时,17份参试油菜绿肥归为强抗旱品种,8份归为中等抗旱品种,5份归为弱抗旱品种。3类抗旱品种芽长无显著差异,高抗旱性品种的发芽率、根长、单株鲜重和根芽比显著高于中等和弱抗旱性品种(P<0.05)。【结论】油菜绿肥种子萌发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和根长与其综合抗旱指数关联较为密切,而鲜重和根芽比与其关联度较弱。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通过提高发芽率和根芽比,增加根系长度来抵御干旱胁迫。30个供试绿肥油菜品种中有17个品种,因其苗期较强的萌发特性和抗旱能力,适宜在黄土高原旱作区推广种植。
    • 摘要: 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2022年4月9日上午,“亚洲黄土第一坝”巴家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该水库正式进入“治疗”周期。巴家咀水库位于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境内,属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478 km^(2),总库容5.40亿m^(3),是一座以防洪、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Ⅱ型水库。
    • 齐月; 张强; 胡淑娟; 蔡迪花; 赵福年; 陈斐; 张凯; 王鹤龄; 王润元
    • 摘要: 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一直是热点问题。为了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以甘肃省9个冬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区,利用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近57 a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生态区法AEZ模型计算9个站点1961—2017年57 a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研究近57 a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近57 a,黄土高原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升高趋势,而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则表现为减少趋势。(2)冬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和≥10°C积温均表现为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9°C·(10 a)^(−1)(P<0.01);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3)伴随气温的升高和≥10°C积温的增加,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63.05 kg·hm^(−2)·(10 a)^(−1)和517.57 kg·hm^(−2)·(10 a)^(−1)。冬小麦生产潜力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的升高是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增加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和≥10°C积温的升高,有利于冬小麦光合作用,是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 郭玉梅; 刘红梅; 刘思君; 雷欣
    • 摘要: 传统淤地坝溢洪道因建设成本大幅增加、砂石料开采受限、征地形势严峻,或因工程标准低,对坝体安全造成威胁,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淤地坝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针对传统淤地坝溢洪道建设及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陈祖煜院士提出淤地坝柔性溢洪道的理念,经过模型设计、材料试验、模型试验、室外试验、野外试验后,于2020年被列入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运用清单,予以推广。其中柔性溢洪道野外试验是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辛店沟白草洼淤地坝坝体上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柔性溢洪道具有节省土地资源、抗冲性能好、适应形变、价格低廉、坚固耐用、环境友好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不仅适用于淤地坝新建及除险加固工程,也可在其他流域抗侵蚀、泄洪等工程中推广应用。
    • 杨炳强
    • 摘要: 黄土高原地区修建淤地坝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能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工程区属典型的黄土沟壑地貌,水土流失严重和干旱缺水,复杂的地质环境决定了冯堡沟修建淤地坝工程困难很大。结合工程特点及区域地质条件,通过地质勘察、土工试验及分析,查明了库区和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修建淤地坝工程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防治措施,解决了冯堡沟淤地坝工程建设的地质问题。
    • 摘要: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水利厅、发展改革委: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水利部、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 王晓庭
    • 摘要: 通过分析山西省国有林区面临的森林资源质量低下、经营模式落后和产业发展落后等问题,探讨了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理念、布局、模式、技术等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