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麻醉恢复

麻醉恢复

麻醉恢复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6471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当代护士(学术版)、解放军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一次长江流域暨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术会议、第一届中华麻醉学杂志学术论坛、2004急危重症论坛等;麻醉恢复的相关文献由44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畅、周玲、D·A·佩尔科夫斯基等。

麻醉恢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471 占比:99.66%

总计:46630篇

麻醉恢复—发文趋势图

麻醉恢复

-研究学者

  • 刘畅
  • 周玲
  • D·A·佩尔科夫斯基
  • J·A·圣西尔
  • 何苗
  • 刘存明
  • 卢琴
  • 吴敏
  • 周述芝
  • 姜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泽; 栾艳霞
    • 摘要: 目的探讨低体温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小儿全麻手术后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低体温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体温、麻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时体温、复温30 min体温高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体温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小儿全麻手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利于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麻醉复苏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 王兵东; 郭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保温干预的集束化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手术室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1∶1模式进行随机分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保温干预的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各应激反应指标、麻醉恢复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麻醉诱导时、术毕及术后2h时两组患者体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在气腹前及气腹后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数据分析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麻醉苏醒和拔管用时相比于较对照组有显著的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数据分析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94.64%vs 80.36%),数据分析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保温干预的集束化护理能够维持气腹前后的体温稳定,缓解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术后麻醉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护理中应用。
    • 吕华; 曹蔓珏
    • 摘要: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麻醉在高龄ASAⅡ~Ⅲ级患者骨科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8例高龄ASAⅡ~Ⅲ级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刻各循环指标水平、术中心血管药物使用情况、麻醉恢复相关指标、麻醉满意度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麻醉前、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MAP、HR、Sp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手术开始前MAP、H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麻黄碱、阿托品及多巴胺的使用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恢复指标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OCD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麻醉有助于稳定手术开始前的血压及心率,减少术中心血管药物的使用率,促进术后麻醉恢复,降低POCD发生率,患者麻醉满意度高,在高龄ASAⅡ~Ⅲ级患者骨科手术麻醉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缪兰芬; 顾玲玲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Dex)对患者镇静-觉醒评分(OAA/S)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23)常规全麻,Dex持续泵注组(n=23)麻醉诱导前15min持续泵注Dex0.3μg/kg/h至手术结束前20min,Dex单次注射组(n=24)麻醉诱导前单次静脉注射Dex0.6μg/kg.对比3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OAA/S评分、苏醒期不良反应、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T_(1)(腹压达10mmHg后即刻)、T_(2)(5min)、T_(3)(10min)、T_(4)(20min)、T_(5)(40min)T_(1)、T_(2)、T_(3)、T_(4)、T_(5)时,HR水平Dex持续泵注组、对照组的均高于T0(气腹建立前),且Dex单次注射组、Dex持续泵注组、对照组依次升高(均P<0.05);T_(1)、T_(2)、T_(3)、T_(4)、T_(5)时,MAP水平3组均高于T0,且Dex单次注射组、Dex持续泵注组、对照组依次升高(均P<0.05).Dex单次注射组、Dex持续泵注组的OAA/S评分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Dex单次注射组的苏醒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低于Dex持续泵注组(39.1%)、对照组(56.5%),拔管时间(14.02±2.54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8.24±6.05min)、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22.56±7.48min)均短于Dex持续泵注组(23.12±3.05min、24.75±8.19 min、26.84±8.89 min)、对照组(19.33±2.86min、20.18±6.67min、34.37±11.13min)(均P<0.05).结论:单次注射Dex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较好,且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提高麻醉苏醒期质量,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
    • 刘晓庆
    •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麻醉恢复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119例麻醉恢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参考组,随机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麻醉恢复患者13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本院自2020年1月起在麻醉恢复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对比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患者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对比,研究组苏醒时间及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更短,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组间对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能够保证麻醉恢复效果并有助于减少麻醉恢复期相关并发症。
    • 叶波林; 陈红兵; 陈欢; 梁佩玲
    • 摘要: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方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4例,其中37例采取全身麻醉为对照组,剩余37例麻醉方案选择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试验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MAP、HR、SPO_(2)在T_(0)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刻试验组MAP、HR均低于T_(0),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麻醉恢复快、恢复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贺歆涵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在纵隔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2例拟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水平,不同时刻[入室时(T1)、胸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2)、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T3)、切皮时(T4)、拔管前(T5)]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术后恢复指标[自主呼吸恢复、可吞咽、呼之睁眼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输液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时,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24 h,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纵隔肿瘤手术患者可减少术中输液量,提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和MMSE评分,降低术后恢复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常规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 俞润英; 吴思燕; 别逢桂; 柴云飞
    • 摘要: 目的比较充气式保温毯采用身上型与身下型两种保温模式对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的保温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充气式保温毯身上型组(对照组)和充气式保温毯身下型组(试验组),40例/组。两组均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的综合保温措施:包括均在同等室温下进行手术;均使用同等型号体液加温仪,冲洗液同一拿取恒温箱的灭菌注射用水,可测温尿管检测中心体温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探讨充气式保温毯身上型和充气式保温毯身下型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采用多模式保温过程中,充气式保温毯身下型的保温效果优于充气式保温毯身上型的保温效果,能有效预防低体温,压力性损伤、手术部位感染促进术后快速康复,为临床保温毯的使用提供参考数据。
    • 李莉
    •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70例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应激状况、术中指标、麻醉恢复状况及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管拔管时研究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波动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E、NE及CRP水平波动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与对照组(22.86%)相比,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5.71%)更低,两组之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可有效维持血压及心率的稳定,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促进术后麻醉恢复,在全身麻醉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夏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急及苏醒躁动期的干预效果.方法 从该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中方便选取94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生命体征变化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拔管时,观察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分别为(102.41±10.41)pmol/L、(142.45±15.13)pmol/L、(45.78±4.29)ng/L,对照组则分别为(145.89±12.14)pmol/L、(168.37±16.23)pmol/L、(65.24±5.62)ng/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39、8.009、18.869,P0.05);气管拔管时,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躁动、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53%,对照组为46.8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P<0.05).结论 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在麻醉手术后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减轻应激反应,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手术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尽快从麻醉状态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