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能级强夯

高能级强夯

高能级强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7822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陇东学院学报、西部探矿工程、地基处理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0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研讨会、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高能级强夯的相关文献由182位作者贡献,包括水伟厚、王亚凌、王铁宏等。

高能级强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7822 占比:99.83%

总计:47905篇

高能级强夯—发文趋势图

高能级强夯

-研究学者

  • 水伟厚
  • 王亚凌
  • 王铁宏
  • 刘波
  • 何立军
  • 张洁玙
  • 李保华
  • 杨印旺
  • 肖华只
  • 詹金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炳寅; 水伟厚; 秦劭杰
    • 摘要: 强夯法是一种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加固地基可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压缩性、消除湿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我国自1975年开始介绍并引进强夯技术,1978年左右开始真正工程实践,距今已有40年。这40年中我国工程界先后将强夯技术应用于山区高填方、围海造地等场地形成后的地基处理和湿陷性黄土、淤积土、砂土、粉质黏土等原地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工程建设中的山区高填方地基、开山块石回填地基、炸山填海、吹砂填海等工程也越来越多,需要加固处理的填土厚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能经济高效地处理这些具有复杂地质条件的场地,强夯加固技术向高能级和多元化发展。本文从强夯加固理论、高能级强夯技术、复合强夯加固技术三方面梳理了我国强夯工程实践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强夯技术的发展展望。
    • 赵永祥; 刘波; 高玉杰; 王智
    • 摘要: 强夯置换法是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置换墩不着底、工后沉降大、施工效率低等缺点。针对强夯置换法的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预成孔置换强夯法。该方法通过将高能级强夯法与预先成孔填料相结合,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的目的。通过开展试验区(24 m×24 m)试验,在夯后进行平板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充水预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最终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整个软土地基场地。试验结果表明:夯后动力触探击数提高了260%以上,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280 kPa,储罐基础沉降最大值、相邻测点沉降差均远小于规范要求。该方法的成功应用对于今后类似地基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赵家琛; 吕江; 赵晖; 孙宏磊
    • 摘要: 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效果显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有效加固深度是评判加固效果和确定强夯方案的重要指标。以10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某抛填路基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单点多次夯击的强夯数值模拟,以夯击后的应力为标准来计算有效加固深度。结果表明:随夯击次数的增加,有效加固深度先增大后稳定,6击后有效加固深度的增幅极小。经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到土体参数对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敏感性排序。落距和锤重与有效加固深度呈正相关关系,锤径则为负相关关系。锤重对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大于落距,在夯击能相同时,重锤低落所得到的累计夯沉量与有效加固深度均更大。提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估算公式,并实现了量纲统一,该公式与模拟结果偏差较小。
    • 赵家琛; 吕江; 赵晖; 孙宏磊
    • 摘要: 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效果显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有效加固深度是评判加固效果和确定强夯方案的重要指标.以10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某抛填路基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单点多次夯击的强夯数值模拟,以夯击后的应力为标准来计算有效加固深度.结果表明:随夯击次数的增加,有效加固深度先增大后稳定,6击后有效加固深度的增幅极小.经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到土体参数对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敏感性排序.落距和锤重与有效加固深度呈正相关关系,锤径则为负相关关系.锤重对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大于落距,在夯击能相同时,重锤低落所得到的累计夯沉量与有效加固深度均更大.提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估算公式,并实现了量纲统一,该公式与模拟结果偏差较小.
    • 钟鹏旭; 李文勇
    • 摘要: 依托沿海某新近回填碎石土地基上实施的12000 kN·m高能级强夯试验区,试验过程中进行了护岸的振动监测,夯后采用平板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检测可知在新近回填碎石土地基处理效果较好,为该地区类似高能级强夯的设计、施工、检测提供了借鉴.
    • 罗纬邦
    • 摘要: 湿陷性土地基处理措施一般有预浸水法、挤密法、换填法、垫层法、桩基法、深层搅拌桩法、振冲碎石桩法和夯实法等等。近年来,一些建筑行业工程对干旱地区湿陷性黄土采用高能级强夯处理取得了成功,但处理面积较小,深度不大。新疆一大型干渠湿陷性土渠道长82.094 km,其中北山坡湿陷性土渠道长约27.000 km,湿陷性土厚7~11 m,平均含水率2.2%。结合该工程,通过湿陷性土处理措施的研究分析,根据现场试验和工程实施,采取高能级强夯解决了干燥、松散、深层湿陷性土的技术难题。工程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高能级强夯技术合理有效,可为其他同类工程借鉴。
    • 苏亮; 时伟; 水伟厚; 曹建萌
    • 摘要: 沿海吹填砂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常含软土夹层,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研究高能级强夯在这类吹填砂土地基上的加固效果,在山东沿海某吹填砂土场地开展6 000和8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试验结束后分别运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进行现场检测。通过对比分析了设计要求深度范围内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发现夯前夯后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和静力触探锥尖试验阻力均明显提升,有效消除了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及夯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标准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式,得到夯后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 kPa,验证了高能级强夯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对软土夹层位置和地下水位高度展开研究,发现软土层会阻碍夯击能传递,减小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且软土层位置不同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程度不同,强夯影响临界范围处存在软土层时,有效加固深度为软土层顶部位置处;对砂土地基进行4 000 kN·m能级强夯试验时,发现未降水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为5 m,降水至地面以下3 m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达到了7 m,提高了加固效果。在高能级强夯研究基础上,对现场吹填砂土地基进行了75万m^(2)的大面积高能级强夯施工,发现处理后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用地要求。
    • 刘青
    • 摘要: 本文就储油库基高能级强夯措施及灌注柱的处理进行了分析,对储油库基高能级强夯的原理和施工细节提出了改进意见;对储油库基灌注柱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意见.最后本文还对储油库基高能级强夯技术及灌注柱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认为其不仅适用于储油库地基的施工建设,而且在某些大型的项目中具备独特优势.
    • 武卫军
    • 摘要: 针对填海造地工程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一种沿海地区大块石填海地基高能级强夯施工技术,该技术可以一次性处理填海深度10m左右、最大粒径不大于1500mm的大块石填海地基。本文以大连港大窑湾北岸汽车码头物流中心配套码头工程7#泊位地基处理工程为案例,具体介绍了该技术关键工艺细节,实际效果显示该技术可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