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滞血症
高粘滞血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46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31022篇;相关期刊232种,包括新疆中医药、中国中医药科技、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第十三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2008年西部麻醉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六次麻醉学术会议、2008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等;高粘滞血症的相关文献由88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有国、宋云娟、张伯礼等。
高粘滞血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1022篇
占比:99.86%
总计:331477篇
高粘滞血症
-研究学者
- 王有国
- 宋云娟
- 张伯礼
- 徐宗佩
- 等
- 丛淑萍
- 付虹
- 信洪霞
- 孔虹
- 孙国新
- 李勇军
- 王少黎
- 王红
- 董仁寿
- 颜建忠
- 黄瑛
- 付成顺
- 傅春海
- 刘国祥
- 史红
- 吴琪玉
- 周云中
- 周民
- 周锦华
- 唐显玲
- 唐胜才
- 姚春生
- 姚熙慧
- 孙福恩
- 季克胜
- 宋银红
- 宫涛
- 张丽萍
- 张吉正
- 曹福元
- 朱柏祥
- 李佐清
- 李兰芳
- 李冰
- 李峰
- 李成平
- 李百臣
- 李红叶
- 杨志兴
- 杨照
- 杨靖
- 林美琴
- 沈琪
- 滕金荣
- 牛纪华
-
-
王文婷
-
-
摘要:
高粘血症(或称高粘滞血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质变性的变化,同时现在高粘滞血症患者也越来越多,血液在血管内脂质含量的增多,大部分堆积在血管的内壁,从而导致血管流动性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所以说在这个基础上,全身各组织器官在氧气与营养得到就会明显减少,影响到身体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的问题,从而粘滞度在一定情况下的增高容易形成脑血管的栓塞以及心肌梗塞.
-
-
-
管秀华;
史传昌;
周俊堂
-
-
摘要:
目的:观察减血疗法与经静脉给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高血压、高粘滞血症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5月高血压患者75例,其中伴高粘滞血症45例,所有患者均经肘正中静脉缓慢抽出适量血液,减血量为每公斤体重1~1.5m l,抽血后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制剂静滴2周.结果:75例患者减血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收缩压下降20~40m m H g,舒张压下降10~20m m H g,在静滴活血化瘀药物血压平稳,无需口服降压药物.结论:适量减少血管内有形物质,可有效解除小血管痉挛,结合活血化瘀中成药物静滴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血液粘滞度.
-
-
赵慧;
陈苓;
王卉
-
-
摘要:
目的:研究硫酸镁、可必特联合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儿童重度哮喘合并高粘滞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硫酸镁、可必特联合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重度哮喘合并高粘滞血症儿童,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氧饱和度(Sa02)和血液粘滞度(全血粘度高切(H-sbv)、全血粘度低切(L-sbv)、血浆粘度(PV)、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差异.结果:本组60例重度哮喘合并高粘滞血症儿童硫酸镁、可必特和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有效率为96.7%.治疗气急、哮喘和哮鸣音完全缓解时间分别为1.1±0.3h、1.3±0.2h和1.4±0.4h.治疗后的PEF、FEV1和Sa0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H-sbv、L-sbv、PV、Fib、HCT、ESR和P1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硫酸镁、可必特联合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儿童重度哮喘合并高粘滞血症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高粘滞状态.
-
-
-
肖传
-
-
摘要:
目的 探索和分析逐瘀通脉滴丸的药理学特点和性质.方法 应用冰水浴侵泡建立急性血瘀模型,注射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形成小鼠体内血栓.分别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浊法、体外自然溶解法和毛细管法测定复方丹参滴丸、逐瘀通脉胶囊和逐瘀通脉滴丸对动物模型大鼠各项指标的影响,主要包括的指标有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块溶解率和全血粘度等方面.结果 逐瘀通脉滴丸的血液凝块溶解率为(40.1±2.03)、血液最大上升高度为(37.2±3.35)、最大吸光度为(3.3±0.2).逐瘀通脉滴丸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滴丸与逐瘀通脉胶囊.结论 针对血瘀、高粘滞血症和血栓患者应用逐瘀通脉滴丸治疗效果较好,且效果要优于复方丹参滴丸和逐瘀通脉胶囊,值得被应用和推广.
-
-
-
-
陈东;
马建新;
张秋林;
史春夏
-
-
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平衡方治疗高粘滞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高粘带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给予丹参平衡方治疗,并辅以光量子血液治疗仪平衡治疗;对照组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组组的总有效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9.5%).结论:丹参平衡方对高粘滞血症的治疗效果明显.
-
-
-
-
马秀文
- 《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
| 2011年
-
摘要:
诸多血液粘滞因素升高又伴有微循环障碍所造成的临床表现可诊断为高粘滞血症,是血栓病人共性特点。中医从理论上对高血粘的认识,目前仍局限在西医有关血栓病病理生理研究的基础上,没有自己理论上的突破与相应科研及临床验证。本研究试图以三焦理论为基础、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剂、通过适当加减配伍运用,在更广泛的领域对血栓病之高粘滞血症进行综合调理、以改变目前抗高血粘中药活血化瘀一统天下,对血栓病代谢层面干预不足的现状,拓展三焦理论的临床应用范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