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园区
高教园区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46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教育、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827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职业技术教育、浙江体育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3年交通反光膜新技术交流会、2011年管理创新、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国际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护理高职高专教育研讨会等;高教园区的相关文献由40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改新、朱艳莹、萧琴等。
高教园区
-研究学者
- 李改新
- 朱艳莹
- 萧琴
- 俞建伟
- 冯文全
- 叶秉良
- 周奇年
- 戴文战
- 施翔
- 曹建庆
- 李炜
- 李素珍
- 杨蔚琪
- 罗来庚
- 苏德加
- 薛苏云
- 裴学进
- 郑雅萍
- 金一斌
- 黄珏
- 黄立鹏
- 黄育云
- 严小惠
- 何心展
- 刘勇
- 刘志群
- 刘迎春
- 刘铁忠
- 刘颖
- 卢燕
- 卢锦凤
- 史永安
- 叶祥北
- 吴芳
- 周敬业
- 周菊芝
- 周连景
- 夏德全
- 姚苏宁
- 孙安龙
- 张伟峰
- 张兰
- 张春艳
- 张水潮
- 张燕华
- 徐剑雄
- 方向明
- 朱卫平
- 李志祥
- 李昌祖
-
-
罗来庚
-
-
摘要:
现代城市和现代高校互动共生、休戚相关,同样现代城市文化与现代高校文化互动共生、交融渗透。建立高教园区是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在与城市文化互动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问题。文章选取下沙高教园区为样本,对下沙高教园区校园文化和杭州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对高教园区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
-
罗来庚
-
-
摘要:
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下沙高教园区区位紧临,实现融合发展条件充分、优势明显.在政府的主导下,两区发挥各自优势,在共建共享、联合融合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仅限于认识和意愿、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两区融合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在区校协同作用下,进一步完善融合发展长效机制、搭建融合发展项目平台、落实融合发展保障体系等,努力打造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教园区融合发展的典范.
-
-
-
-
摘要: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国家首批中职示范校、国家首批重点职校,省首批中职名校。位于宁波(鄞州)高教园区,毗邻鄞州行政中心,紧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区位优势明显,公共交通便利,是宁波市的"标杆职校"、全国的"职教名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鄞县技校。目前,校园占地45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在校班级100余个,学生近5000名。学校师资力量全市领先,362名专职教师中,有全国职教名师、省特级教师多名,专业教师中98%为"双师型"教师。
-
-
-
仇东东
-
-
摘要:
结合国内外研究经验,文章分析了交通宁静区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温州高教园区为例,划定了该园区的交通宁静区范围,并提出了交通宁静区的设计方案。交通宁静区的设计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对提升国内高教园区或居住区的交通环境,推动交通宁静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并为类似园区进行交通宁静化的设计提供借鉴。
-
-
张冬毛;
陈顺利
-
-
摘要:
地处非省会城市的地级市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共享是一个多边、多向的互动过程,有利于缓解各高校教育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的矛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工作必须遵循整体协调、学生中心和差异发展的原则,以高校间辅修专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图书信息资源共享为基本路径,构建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共享模式,提高共享质量。
-
-
无
-
-
摘要:
常州科教城,常州市的"创新之核",起于高职教育,兴于研发孵化,强于科教资源。这片5平方公里的土地建有高教园区、研发园区、孵化园区三大板块,先后创成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等8个国家级平台。2016年园区荣获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7年获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科技园区"。
-
-
李海涛
-
-
摘要:
本文以高教园区和钱塘新区融合发展为主题,结合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和新区的转型跨越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变的背景,围绕高教园区的功能定位,分析高教园区与钱塘新区互动基础、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高教园区与钱塘新区合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分析了三大问题:体制机制运转不畅的问题尚未解决,影响区校深度合作的现实障碍还存在;区校合作的精准度还不够高,高校的人才培养、科技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资源的整合力度还不够,高校规模优势还未转化为创新要素集聚优势。提出了四条对策建议:优化联动机制,构筑利益共同体;加强统筹指导,精准培育人才;完善平台建设,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强化区校资源整合,共同提升双创能级。
-
-
-
-
摘要:
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杭州市富阳区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主战场,成立于1992年5月,是浙江省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2012年10月升级为国家级。2017年,开发区管委会正式升格为杭州市副局级单位,开始对直接管辖范围内投融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实行封闭式运营管理。在最新公布的排名中,富阳开发区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82名,在全省20家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8名。目前开发区直接管辖范围为银湖科技城、东洲新区、场口新区、新登新区、金桥工业功能区、鹿山工业功能区、环山工业功能区、高教园区,共106平方公里。
-
-
朱睿琛
-
-
摘要:
近几年高教园区的快递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独特的高教园区物流配送模式.由于温州高教园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试图以温州高教园区为例,实地走访了解高教园区内各快递点部的配送模式,研究分析高教园区快递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寻找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从而进一步探索物流配送视角下高教园区快递业集约化路径的"三步曲":资源要素共享化、应用平台集约化、收寄一体智能化.最终解决高教园区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快递配送效率.
-
-
-
蔡立彬
- 《2011年管理创新、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国际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以“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选取广州大学城产学研联合为案例,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包括广州大学城产学研联合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对广州大学城产学研联合的发展战略进行了优化选择,试图探寻“十二五”时期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教园区产学研联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
-
-
-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分会2002年学术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我国北部、中部、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城市都在建设高教园区,又称大学城。高教园区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称,是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的延伸,特点是政府出面或同意圈一片土地,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创新一些运行机制,兴办高等教育。大学城则是一个泊来名称,它的原型在欧美,指的是以大学教育为城市生活主要内容的小城镇或城市,可以用大学教育用地占城区土地的比例、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城镇人口总数的比例和大学教育及其服务行业的规模比重等指标来衡量。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高教园区或大学城建设的根本动力。同时,国家正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高校正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教园区或大学城建设创出新思路提供了机遇。政府应当发挥和转变管理社会的传统职能,引导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
-
-
姚苏宁;
严小惠;
周菊芝
- 《第八届全国护理高职高专教育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对高教园区内566名大二学生,开设了常见疾病与用药校际选修课.通过强化应用导向教学法,调整教学实施过程.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考核和问卷显示无论对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大学生,校际选修课都能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