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分会2002年学术年会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分会2002年学术年会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分会2002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2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02-12-26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分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探索和实践的世纪课题,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着力提高人才学历层次,积极推进人才兴校战略,学校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大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的实践经验为例,提出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 摘要:三峡大学是一所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和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大学.两年多来,在承续过去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从探索构建学校内部管理"新机制、新制度、新体系"入手,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不失时机地实施自身跨越式发展战略措施,经过学科调整和资源重组后,进一步推进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向纵深发展,并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三峡大学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提出了科学构建教学管理新体系以及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 摘要: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高职的发展为高校每年的扩招,为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培养人才与社会使用人才的情况看,二者脱节的矛盾日益明显,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地解决,将严重制约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形成培养与使用脱节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培养与使用脱节的关键。
  • 摘要: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与社会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现有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办学条件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必须研究积极的应对策略,主动迎接入世对高等法学教育的挑战,加快培养现代法律人才。本文就现代法律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讨论。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加快与受教育者自主选择性的日益增强,高等教育的合理分流已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高等教育分流的内涵、合理分流的特征,以及我国当前在高等教育分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些探讨。
  • 摘要:党的十六大向大家展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又为地方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好机遇。因此,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地方民族高等教育,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提高地方民族高校适应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所需的办学能力,是21世纪地方民族高校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关于加速地方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下两点要求:1、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深化地方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认识;2、把握历史机遇,坚持观念、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整体提升办学的综合实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 摘要:党的十五大以来,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要战线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面对新世纪、新征程,党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期望更高,高教工作者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本文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讨论。
  • 摘要:2002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五"规划、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一年,也是教育系统继续开拓前进的一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紧扣时代脉搏,研究领域涉及高等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研究的广度,还是研究的深度上,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本文介绍了2002年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进展,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新趋势。
  • 摘要:大学领导者的首要工作就是要以战略性、前瞻性眼光掌握未来的发展方向,依靠集体智慧确立与发展未来。因而,办大学必须大力加强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科学的战略规划。本文介绍了大学发展战略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办学目标的定位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的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以及学生质量与办学效益的整体规划等。
  • 摘要:成长型高校基本含义有三:一是指上升空间较大的高校,以此与名牌高校相区别,同时也与已明确定位在大专层次的高校相区别;二是指近些年来通过升格步入本科大学行列,且成长性较强的高校;三是指近些年来规模扩张较快,且已跨入综合型、多科型发展的高校。推动科研的发展是成长型高校工作的重心之一,因为科研水平关系到成长型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以加大利益机制的强度推动科研的发展是重要的,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但是,一所学校科研的发展远远不是仅依靠加大利益机制的强度就能获得理想的发展实绩的。科研的发展最终要靠发展环境的优化。成长型高校相对于名校,科研发展的主要差距是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加快科研发展环境建设是成长型高校的科研工作重心。本文就此进行了讨论。
  • 摘要:创新意味着个性发展,没有个性无以创新。山西大学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就是生动的创新实践,就是具体的个性行为。结合山西大学的办学探索与现实,本文作者认为,当前高等院校走创新之路,必须坚持教育规律与学校发展相统一,处理好定位、发展、管理三方面的关系。定位个性化是大学创新的基础;发展个性化是大学创新的关键;管理个性化是大学创新的保证。
  • 摘要: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学科建设的"人才高地",使人才汇聚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核心是抓一流的领头人。帅者,通常定义为能统领千军万马者也.有人形象比喻道,帅为"1",其后面跟的"0"越多,统帅的威力越大。"1"后面没有"0",自然不能称其为帅。本文提出的学科中的帅才,是指在学科中能统领知识工作者,让每个知识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健康体魄和业务灵感得到充分发挥的人才。本文讨论了学科帅才的素质以及学科帅才的培养。
  • 摘要:二级学院建立与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法人化,法人化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人事、组织制度的设计。要把这种设计过程作为转变机制的一个契机,冷静思考,锐意改革,理清思路,大胆探索,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迅速健康地发展。本文介绍了二级学院的现状与问题,对二级学院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了讨论:如果二级学院只是在增量上改良,在体制、机制及配套制度的规则设计上没有质的突破,二级学院就不能持续发展,就难以承担起推进大众化教育的历史使命。提出了独立学院的制度创新。
  • 摘要:经费短缺是西部贫困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掣肘.从全国形势看,高校学费收入是最快的经费来源,占经常性经费的比例还在快速提高。但由于西部贫困地区的特殊性,高校学生收费有一定困难。如何处理好高等教育私人成本分担与政府干预间的关系,既缓解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又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值得研究。本文对贫困地区高校学生收费政策分析;提出了贫困地区大学生收费改革与区域结构的矛盾,对贫困地区大学生收费政策调整进行了介绍。总之,综合考虑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各方面利益等因素,找出有关贫困地区高校学生培养成本和个人教育支出两者重叠部分的政策可行性基础(即政策制定中的空白),找出收费的经济效益及资助的公平和机会均等的临界状态,意义深远并亟待深入研究。
  • 摘要:开展经常性的教育评价工作,是一种有效的质量保障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本文介绍了关于高等教育评价工作的两个问题: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评价机制高校内部评价机制以及建设健康的校园评价文化。
  • 摘要:公平与效率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1979年前以公平第一、效率第二为实践原则,改革开放后,效率原则日益凸显,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那么教育活动中应如何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呢?美国是非常市场化的国家,美国高等教育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文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归纳为如下三点:①公办为主,政府拨款为主,以州为主,低收费为主,发展两年制学校,依法治教,这是政府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民主的基本特点。②政府推动发展高教也要坚持效率原则。政府要有教育产业意识,运用产业行为发展高教;公办学校校均规模较大(7000人);形成合理层次结构比例(1:5:10);充分发挥名校的名牌效应;研究性大学采取研教合一的教育模式;招生毕业宽严有度。③学校不是企业,学校行为是教育行为,但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市场资源。
  • 摘要: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依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成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是各级教育工会的基本职责。本文对教师合法权益保障若干法律思考进行了介绍。
  •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之一。浙江工程学院原是一所单科性、规模较小的行业性院校,通过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多学科发展的万人大学。开展教学管理改革,尽快建立一套与学校现有规模、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管理机制,是当前学校教学工作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理想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要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因此,根据当前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教学管理的现状,笔者提出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四个有利于"的要求,抓住"系统管理"、"学术管理"、"激励机制"三大要素,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即:以加强系统管理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性,以强化学术管理保证教学工作的科学性,以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最终达到"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 摘要: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按照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程度的基本标准可划分为专门性人力资源开发和通识性人力资源开发.开发专门性人力资源的教育称为专才教育,侧重于系统传授学科专门知识和技能,教授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知识,强调学生的职业培训和实际工作能力与素质的训练。开发通识性人力资源的教育称为通才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高尚情操、高深学问和高级思维能力,注重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教学内容涵盖整个学科领域,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本文对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通才教育模式和专才教育模式进行了讨论。
  • 摘要:2001年9月23日,原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正式合并、组建成新的西南农业大学.为尽快实现"两校一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产学研结合,合理配置科技和教育资源,提高科研、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党委认真按照教育部"三个统一"(一个法人、一个领导班子、一个建制)和重庆市政府"五统一"(一个班子、一套机构、一套制度、一个财务、一个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两校一所"的实际,从取消原有建制、科学设置机构,精心遴选干部,实现全校一套机构进行管理;整合办学资源,推动院系调整,加快学科发展,促进全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强化岗位管理,坚持效率优先,体现优劳优酬,兼顾公平,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等方面深化改革,促进"两校一所"的实质性融合。经过一年多的全面改革,各项工作现已基本到位,为把新西南农业大学建设成为以山地生态农业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向综合方向发展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西部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新西南农业大学组建一年来的改革进行了回顾。
  •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开始逐步加大,人们要求接受高等教育、提高素质的愿望愈益强烈,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亦更旺盛.但是,经过四年连续40%以上增幅的扩招,我国公办高校已捉襟见肘、不堪重负而民办高校生源却突然减少、出现短缺,仅江苏今年就有5万名被民办高校录取的新生没有报到,说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不合理,有效需求不足,必须通过体制创新、加快发展来解决。本文对体制创新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体制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 摘要:我国北部、中部、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城市都在建设高教园区,又称大学城。高教园区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称,是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的延伸,特点是政府出面或同意圈一片土地,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创新一些运行机制,兴办高等教育。大学城则是一个泊来名称,它的原型在欧美,指的是以大学教育为城市生活主要内容的小城镇或城市,可以用大学教育用地占城区土地的比例、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城镇人口总数的比例和大学教育及其服务行业的规模比重等指标来衡量。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高教园区或大学城建设的根本动力。同时,国家正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高校正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教园区或大学城建设创出新思路提供了机遇。政府应当发挥和转变管理社会的传统职能,引导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
  • 摘要:现代大学与19世纪的传统学院在组织上和管理上有着根本性的不同。19世纪以前的传统学院规模较小,以联系紧密的学者、学生共同体和经验管理为基础;而现代大学规模较大,以科层制和专业化管理为基本特征。传统学院是精英教育时代的产物,而现代大学产生于大众化高等教育,产生于管理成为科学并直接影响各种社会组织的时期。当精英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时,大学的组织与管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现代大学管理的参谋机构的院校研究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今天,院校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把高等教育与现代管理研究成果用于高等学校管理,以提高和改进本校的管理水平和提高管理效益为目标。院校研究首先产生于美国,在70年代后逐渐传到世界其他国家,现在已经是一个国际性的现象。可以预见,中国在由精英经大众走向普及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的组织和管理也会发生类似变化,也会需要院校研究。本文将以美国现代大学模式的形成和院校研究的发展来说明以上观点。
  • 摘要: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思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迎接"入世"带来的各种挑战的现实要求,更是坚持教育创新,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了高校创新型人才要重点突出"五个培养":1、突出创新意识、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培养;2、突出综合意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3、突出主动探索精神、实践意识与能力的培养;4、突出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突出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 摘要: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与培养一流人才是相辅相成的,“科技创新也是提高育人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流大学不是不重视教学,而是提倡高水平的教学,倡导建立在学术研究或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教学,通过科研来提高教育教学的品质。本文对提升教育的品质坚持走科研兴校的道路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学科、专业的优化组合,建立有利于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新兴的学科群;科研政策以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为导向,以质为主,质和量并重;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科研管理制度;坚持“三个鼓励”,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培养和引进学术领导型的专家、学者,建立以著名专家、学者命名的工作室、研究室或实验室;以科研引导优质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高层次科研合作网络。
  • 摘要: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合并高校进行知识沟通机制创新无疑具有超前战略意义,只有在合理的沟通制度安排和灵活的沟通运作机制下,合并高校才能够抢占先机,获取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在竞争中立足并取胜。本文介绍了合并高校机制创新的内容与途径,其中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沟通政府和市场、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发挥学习型社会源头创新和导航保障作用、实行知识管理;创建自组织创新体系和终身教育网络。
  • 摘要:大学生脆弱心态类型主要有现实差距导致的失落型、人际关系中的焦虑型、家庭贫困引起的自卑型等,主要原因是社会大环境、家庭教育、个人定位等因素的影响。面对影响人才培养的这一障碍,需要调整策略,予以解决。本文就如何教育调整大学生脆弱心态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几方面问题。
  • 摘要:学生社团的产生源于它满足了大学生归属、交往、娱乐和成就的需要等。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的基本类型大致可分为政治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文体娱乐型、社会服务型四大类型。学生社团在大学校园中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优秀的社团和高质量的社团活动在校园生活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发挥了各种积极的作用。学生社团是发挥学生兴趣特长,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的主要基地;学生社团还发挥了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提高社会环境适合能力的重要作用;学生社团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学生社团还发挥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学生社团还发挥了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营造民主、开放、进取的文化环境的作用。本文就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摘要: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带来一场深刻的生产力革命与社会变革,无情地冲击并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以及世界文明进化的模式,它将人类带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全新时代。这种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变革随之引发了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迁。高等教育被世界贸易组织列为服务贸易体系中的一种类别。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除其教育性、文化性、服务性、公益性的属性之外,增添了产业性和市场性的特征。所谓产业性、市场性是指在经济与社会范畴的运行中,依据产业模式、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配置资源的方式和属性。所谓高等教育的产业性、市场性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范畴,在其运作的过程中,受产业模式、市场机制与市场规律的调节与制约的模式与特征。应当说明的是,这里论及的产业性、市场性不是指狭义的“商业化”。高等教育的产业性、市场性问题是如何提出的;深人研究高等教育的产业性与市场性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如何加速高等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是本文着重要阐述的三个问题。
  • 摘要:北京外国语大学是目前我国历史最悠久,开设语种最多、最全,与国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最广泛的外国语大学。由于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学校处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和接触的前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本文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石和特色,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交流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迅速发展,伴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规模急剧扩大,尤其是西部欠发达省份的高等医学院校,由于医学教育成本高,办学经费有限,只能靠扩大规模来解决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而高等医学院校扩招导致教学条件的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临床教学和实习条件的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制约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目前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只能走利用全社会医疗卫生资源共同培养医学人才这条路。本文就高等医学院校办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讨论,以兰州医学院办学模式改革为例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提出了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是加强高校战略管理的前提条件,讨论了高等学校领导要有的战略意识,对高校内部要建立新的战略管理机构进行了介绍。
  • 摘要:准确理解创新人才的含义是建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前提条件。按照国内外权威人士比较一致的看法,创造力是一种智力品质,是"根据一定目标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因此,创造力的内涵包括知识、智能和创造个性品质三个方面,三者是有机相连的一个整体。首先,创造力的本质特征在于“出新”,它的“能动思维”的“能动”之处就是创新。其次,“出新”的基础还包括“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再次,“出新”的基础还包括对目标和任务的理解。本文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600多个.中国入世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与原来的教育体系相比有其特殊性,这必然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本文对中外合作办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组织上存在的特殊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建立富有国际化教育特色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机制。
  • 摘要:教育作为一种生产力,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生产劳动能力,进行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进行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还是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高校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在进行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从不断在空间上形成向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集聚,到逐步向城市周边区域的卫星城镇和郊区扩散分布,由此引发的高校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已成为世界各国与地区生产力布局的新内涵和新趋势。本文讨论了生产力布局理论与高校布局关系,提出了世界高教机构分布的发展趋势,对上海高校与生产力布局互动的模式借鉴进行了简述。
  • 摘要:当今世界,无论是高等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还是高等教育自身,都正处于一个开放不断扩大的时代,这既为高等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高等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综合国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使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存在于观念、制度、模式等层面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对的根本策略是在系统分析上述大背景的基础上,以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变革。本文就高等教育的变革策略进行了介绍。
  • 摘要:在现代社会里,制定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且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规划,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在于学校创办出自己的特色。促使上述一流大学“起飞”的战略规划,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都是开创性的,当然也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在知识经济社会,学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更是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就学校如何制定战略规划,以及学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进行了综述。
  • 摘要:发展战略在高校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高校不断调整自我的永恒主题,也是高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具体化内容。本文主要就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讨论了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 摘要:高水平的大学应该有高水平的学科.学科是高等学校的核心,是体现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知名度的主要标志。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有龙则灵。大学之名气,不在于其大、其全,只在于其有无国内公认乃至国际公认的高水平的学科,因此,学科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尽早使一批学科跨进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建设应该与时俱进,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建设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密切结合。
  • 摘要:大学活动的逻辑起点之一是学术。离开学术、缺乏探究,大学就失去了灵魂,就只能混同于一般的社会机构。回溯大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不难看到这样的客观事实:无论是主动追求办学理想,还是被动应对生存所面临的挑战,大学都一方面努力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则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以求在贡献社会的同时实现大学自身的提升与发展。这既是大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也是大学的生存、发展之道。然而,在大学管理的实践中,要做到明确区分所有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限度却并非易事。因此,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各权力阶层负责人应该具有一种学术权力和学术自由的意识和协调艺术。否则就不能从操作层面上尽量分清和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具体而言,除把容易区分的学术事务、活动等交给学者、教授管理之外,大学内部的其他决策、管理也应依靠教授、学者。因为,大学的各项管理毕竟是围绕教学、科研活动而进行的。学者及学术组织的权威对于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创造学术氛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同样也应该广泛吸收学者参与决策,尽量提升行政权力达到能够包容学术权力的境界。惟其如此,大学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才能各归其位,各谋其政,获得协调与统一。本文对学术自由与大学学术管理进行了讨论。
  • 摘要: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包括五部分,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外语课(听力、写作、口语、精读)、数量分析方法课(优化方法、经济模型、科学与逻辑方法论)、学科前沿课(经济学与管理学前沿、哲学前沿、法学前沿、政治学前沿)、专业课(两门)。1995年以来,这一课程体系对规范博士生课程教学、优化博士生知识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博士生学习、科研需求的变化,这一课程体系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为了进一步优化某校博士生课程结构,研究生院开展了博士生课程设置状况的全面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对某校博士生课程设置状况进行了分析。
  • 摘要:教育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治化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影响国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因此,强化学校的现代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效率和效益,是实现教育整体创新的根本保证。本文提出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理念以及制度创新的主要任务:依法治校和教育管理民主化。
  • 摘要: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面对入世后的挑战,必须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大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本文提出了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应采取的对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层次要求;根据我国对现代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科建设;改革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加强高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 摘要: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早已为人们所接受,不仅许多学者专家已达成共识,甚至多数贫困生也已经认可了接受高等教育必须交费的事实。在我国实行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是好的,但要想真正落实好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却任重道远.在我国到底如何实施和贯彻“利益获得”和“能力支付”原则,笔者认为借鉴他国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必须注重结合中国国情。确定制定高校收费的标准是目前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且绝非一件易事。因为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很长的过程,也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努力和支持。制定学费标准的依据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从理论上来探讨)应考虑以下一些影响因素:教育公益性(或教育公平)、教育成本、学生(或家庭)对教育的需求程度以及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状况。
  • 摘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加快了教育法制建设的步伐。1982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相关教育法律,使中国教育的重大问题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标志着中国大学管理制度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但是,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法的基础还相当薄弱,仅仅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无论是在法的具体内容上,还是在配套措施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介绍了中国大学人事管理制度:法律的构成、法律的特点、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应关注的课题。
  • 摘要:美国具有世界上比较完备的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制度。在美国一百多年的教师教育发展史上,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在为促进美国教师教育机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保证中小学教师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54年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简称NCATE)成立以来,开始对全国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进行认证,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对认可标准进行了多次修订,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有效地保证了美国教师教育的质量。为了保证认可标准能够反映当前的教学科研和教学实践的状况,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每五年修订一次认可标准,每次修订约需两年,新标准在修订通过后18个月正式生效。NCATE在1997年对1995年的认可标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新标准于2000年进人试点使用阶段,经过进一步的完善,于2003年公布了NCATE 2002标准。通过对NCATE认可标准的最新修订,可以窥知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就NCATE教师教育机构认可标准的最新进展和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 摘要:西安石油学院于2000年2月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成为陕西省主管的高等学校。学校划转到陕西省主管后,面临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石油石化工业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形势。因此,学院确定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优化学科结构,采取措施推动学院发展成为一项急迫的任务。本文提出了西安石油学院的战略发展思路和目标,提出了推动学院战略发展的主要措施。
  • 摘要:泉州师范学院是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本科师范学院。学校的办学基础是由原泉州师范专科学校,泉州教育学院、泉州师范于1998年12月合并组建的泉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升格后,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办学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如何实现从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师范院校向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人才的多科性大学转型,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对学校进行科学的定位。根据发展的要求,泉州师范学院的办学定位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多科性地方性”大学。本文对泉州师范学院办学定位的思考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服务面向定位、办学类型、层次和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学科发展定位以及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定位。
  • 摘要:人,是一切生产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21世纪的竞争,体现为人才的竞争。现代管理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激励机制是一个最佳的方式.激励就是不断满足和引导人的需要的过程,管理者的任务就是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满足被管理者多方面的需要,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并在此机制下稳定人才、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两年来,南京林业大学积极稳妥地推行校内分配制度的改革,已显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积极性,取得了预期的成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内部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本文介绍了南京林业大学改革举措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几点思考:首先必须深人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其次,要做好配套改革工作;第三,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还应注意津贴分配的协调性和平衡性;第四,把握好课时津贴这一经济杠杆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第五,关心聘余人员,为改革减震减压。
  • 摘要:加入WTO给大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绝不仅限于教育服务和人才的国际竞争,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教育领域之内的微观方面。应当从“入世”后宏观社会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的层面着眼,使大学肩负起知识创新的历史使命。本文介绍了加入WTO使大学知识创新的作用突出表现在:首先,它能增加公共知识存量,其次,知识传播促进知识流动,第三,大学能提高知识的投入产出效率。
  • 摘要:师范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展示其高质量和高水平。质量追求,作为师范教育的目标来说,不仅仅是将来努力的方向,而且是一个贯穿于师范教育历史发展的永恒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了师范教育的三种理论框架,然后提出了加强师范教育质量的几个对策。
  • 摘要: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港、澳高师教育加快改革和发展,已建立起现代高师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着重以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澳门大学教育学院三所高师校院的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为研究背景,重点分析台、港、澳高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共同点和特点。
  • 摘要:本文对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益提出了有关对策:首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且建立合理的师生比构成,其次办学规模适当而富有层次,然后提高经费以及设备资源的利用率。
  • 摘要: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旨在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树立竞争观念,加强校内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创造条件使一批有特长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根据社会和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兼顾眼前和长远的发展,考虑学校现有条件和能力的逐步进行。本文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了介绍。
  • 摘要:本文对高校教育创新的问题谈了几点看法:首先,高校教育创新应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设计激励情境,营造民主氛围,激励质疑解难;其次,高校教育创新要突出学生动手习惯的培养和独立设计、创作能力的训练,重视实验与实践;第三,高校教育创新要特别注意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摘要:本文介绍了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的内容与步骤,其中包括:学习与调研、形成战略思想、提出战略目标与任务、明确战略重点、制定战略措施、战略监控与反馈。
  • 摘要:本文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几点措施:要加强学生千部的理论培训,把提高责任心和工作水平作为对学生干部培养的重点;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