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光效

高光效

高光效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72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电工技术、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37551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北方水稻、河北果树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0全国节能灯用原材料、元器件及设备技术研讨会、第五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等;高光效的相关文献由271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凯、刘东芳、吴赵平等。

高光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8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7551 占比:99.94%

总计:637917篇

高光效—发文趋势图

高光效

-研究学者

  • 王凯
  • 刘东芳
  • 吴赵平
  • 王鑫
  • 陈浩
  • 康健
  • 李明
  • 邵岑
  • 黄国灿
  • 包艳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当前世界能源紧张,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石化能源十分短缺,对于石油能源缺乏或靠进口原油的国家纷纷寻找新的能源或可取代的能源。碳四(C_(4))是一种易燃、无色、容易被液化的气体,是发展石油化工、有机原料的重要原材料,其用途日益受到重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能源。而甘蔗是高光效C_(4)作物,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主要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种植。
    • 刘伟; 袁福香; 李忠辉; 王琪; 晏晓英; 王冬妮
    • 摘要: 为研究在东北半干旱地区大田种植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的玉米群体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情况和产量等特征,为区域玉米高效栽培模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6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大田试验,选取先玉335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对照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了垄向南偏西20°、种植间距为0.4~1.25 m的高光效和垄向南偏西20°的高光效小垄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气候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高光效处理与高光效小垄和对照比,有较高的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收获指数最高,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表现更好,抽穗之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更高。可见,高光效种植方式对于产量有提升作用;垄向调整和株行距共同作用对于干物质积累和雌穗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求选择种植方式。
    • 周倩文; 杨瑞芳; 王昕慧; 全芮萍; 崔国贤
    • 摘要: 苎麻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存在基因型差异,叶绿素含量(SPAD值)可以很好地反映这种差异。本研究以26个苎麻品种为材料,通过SPAD-502叶绿素计测定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以苎麻植株叶绿素含量(SPAD值)为高光效评价指标来筛选高光效苎麻种质。结果表明,浏阳大叶香、武岗红皮麻、川苎8号含有低氮高光效种质资源,在育种中可以利用。
    • 张智胜; 朱国辉; 彭新湘
    •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类生存所面临的粮食危机越来越严重。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采用现代育种技术以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为中心的作物改良被认为是新一轮的“绿色革命”。本文从提高Rubisco羧化活性、将C4光合途径引入C3作物、降低光呼吸碳耗损等方面,介绍了优化改进植物光合碳同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及提高作物光合效率的实践应用;对当前改善植物光合碳同化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俊浩; 顾生浩; 徐田军; 陈博; 温维亮; 张立祯; 郭新宇
    • 摘要: 以玉米品种大叶矮小型的矮单268(AD268)和小叶高大型的先玉335(XY335)为供试材料,设置低(3株·m^(-2))、中(6株·m^(-2))、高(9株·m^(-2))3个种植密度,综合利用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垂直分布数据、冠层三维模型与冠层光合模型,分析了对数法和回归法估算出的消光系数(k_(log)和k_(nls))对品种和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其差异,评估消光系数估算方法对冠层光能利用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k_(log)和k_(nls)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大叶矮小型品种AD268下表现更加明显,且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加剧,基于k_(nls)对冠层光分布的拟合效果(R^(2)=0.86)优于k_(log)(R^(2)=0.77);基于k_(log)和k_(nls)的玉米冠层光能利用特征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以k_(log)和k_(nls)模拟的AD268的日CO_(2)同化量、地上部干物质日积累量和光能利用效率在低密度下无明显差异,但在中高密度下差异较大,二者差异开始变大的临界密度为0.7~2.5株·m^(-2)。
    • 何昕孺; 王玉静; 李妍颖; 张波; 黄婷; 尹跃; 段淋渊; 秦垦; 戴国礼
    • 摘要: 通过对枸杞种质的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高光效种质,为枸杞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连续2 a对76份枸杞种质材料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物理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枸杞种质的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合理的高光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枸杞种质间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叶面积、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气孔导度、叶鲜质量、叶干质量、比叶重、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大,为46.3%~57.6%,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率的变异系数小,在10.9%~27.4%。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88%,具有代表性,筛选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叶鲜质量、比叶重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权重值依次为蒸腾速率>比叶重>叶鲜质量>气孔导度>叶面积>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通过聚类分析将76份材料划分为3种类型,低光效型6个,中等光效型51个,高光效型19个。利用判别分析对聚类结果重新进行分类,只有1个材料被误判,总误判率为1.32%,判对的概率为98.68%,分类结果可靠,可为后续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
    • 曹林青; 钟秋平; 邹玉玲; 田丰; 贺义昌
    • 摘要: 探究千年桐叶片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变异特征及其相关关系,为进一步阐明叶片性状对光合特征的影响机制。通过同质园试验,结合回归分析、冗余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23份千年桐种质叶片解剖结构、气孔特征与光合生理参数的变异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千年桐种质各叶片结构特征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净光合速率间的差异极显著,蒸腾速率间、胞间CO_(2)浓度间的差异显著,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与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气孔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栅栏组织厚度、气孔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组织结构疏松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影响光合生理的主要叶片结构为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气孔面积、海绵组织厚度,这些结构与光合生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4.243%,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可视为反映千年桐种质光合特征的主要指标,其中PJ、LN、NK-2、XS-1和PZ种质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效率。千年桐叶片结构与光合生理之间关系密切,叶片结构因对地理气候产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光合生理发生相应地改变,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 冯浩原; 张春峰
    • 摘要: 为促进高光效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本文简要介绍高光效粳稻新品种龙合1的选育过程、特征与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龙合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选育,以母本九稻63、父本龙稻21经系谱方法选育而成的高光效粳稻新品种。202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454.6 kg·hm,较对照品种增产5.4%;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702.0 kg·hm,较对照品种松粳16增产6.2%。2021年9月1日,龙合1获得植物品种权申请号为20211005676;2022年6月20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220004。该品种生育日数146 d左右,需≥10°C活动积温2800°C左右。
    • 王玉泉; 杨紫君; 赵丽敏; 冯素伟; 丁位华; 金立桥; 李淦; 王昱洁; 茹振钢
    • 摘要: 高光效育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弱光和红光利用是小麦光能利用改良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基于新乡地区的光照条件,分析了百农矮抗58、百农4199、百农160、周麦22等不同小麦品种越冬期和灌浆期的光照强度,检测了苗期的叶色,并在灌浆初期和中期利用红光及蓝光照射叶色不同的品种,检测了光合效率,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结果表明小麦越冬期光照强度显著低于灌浆期,可见光7种光质中,红光比例最高且上午(7:00-9:00)和下午(17:00-19:00)比例增加.苗期百农160和百农4199叶色最深,宝丰7228颜色最浅,差异极显著.红光处理的小麦旗叶光合效率高于蓝光,百农4199的光合效率均显著高于矮早781和宝丰7228,但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低于矮早781和宝丰7228,蓝光下不同品种旗叶光合效率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差异不显著.
    • 王麒; 曾宪楠; 孙羽; 宋秋来; 季代丽
    • 摘要: 为促进高光效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本文简要介绍高光效粳稻新品种龙合1的选育过程、特征与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龙合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选育,以母本九稻63、父本龙稻21经系谱方法选育而成的高光效粳稻新品种。202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454.6 kg·^(-2),较对照品种增产5.4%;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702.0 kg·^(-2),较对照品种松粳16增产6.2%。2021年9月1日,龙合1获得植物品种权申请号为20211005676;2022年6月20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220004。该品种生育日数146 d左右,需≥10°C活动积温2 800°C左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