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型
骨水泥型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87499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老年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关节外科学术大会等;骨水泥型的相关文献由29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孝波、张宝龙、郑东桂等。
骨水泥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87499篇
占比:99.99%
总计:987586篇
骨水泥型
-研究学者
- 吴孝波
- 张宝龙
- 郑东桂
- 周海利
- 徐达强
- 乔金环
- 任炼
- 何君源
- 余宏男
- 刘创建
- 刘娟
- 刘海波
- 史建国
- 吴建伟
- 周彤
- 唐华羽
- 唐朝阳
- 夏慎
- 孙守贵
- 孙法瑞
- 安明
- 宋亚杰
- 宋合新
- 布赖恩·A·乌特格南特
- 张宝顺
- 张春林
- 张远金
- 张雷
- 成世高
- 方胜
- 曾庆强
- 朱梁
- 李俊
- 李松柏
- 李洵
- 李腾飞
- 焦力刚
- 熊海阔
- 牛桂莉
- 特罗伊·W·赫什伯格
- 王万春
- 王卫友
- 王增立
- 王波
- 王海鹏
- 田晓滨
- 石南征
- 祁鹏
- 秦练
- 罗伯特·梅茨格
-
-
洪杏高;
叶汉森;
谭振宇;
陈可锋
-
-
摘要: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开始负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术与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前者更为显著,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开始负重时间早等优势,能够有效提升短期效果,降低术后疼痛。
-
-
李跃
-
-
摘要:
目的比较骨水泥假体和生物型假体用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巨野县中医医院50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使用假体类型的不同分为骨水泥组和生物组,各25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不同时间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和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骨水泥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生物组,术后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显著短于生物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Harris评分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P0.05)。骨水泥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生物组(P<0.05)。结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骨水泥型髋关节功能术后恢复较快,生物型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
-
成世高;
王万春;
蒋栋;
李腾飞;
李洵;
任炼
-
-
摘要:
背景: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选择标准柄股骨假体还是加长柄股骨假体,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目的:对比标准柄与加长柄体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娄底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16例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根据股骨柄假体长度分为2组,标准柄组92例,加长柄组124例.依据骨折情况,采取钢丝克氏针复位大小转子骨折.术后1年评估髋关节Hariss评分,通过X射线片观察假体周围影像学表现.结果与结论:①标准柄组术后死亡2例,加长柄组术后死亡3例,其余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②术后1年标准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8.6±2.9)分,疗效优良率为83.3%;术后1年加长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6.9±2.7)分,疗效优良率为82.6%,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标准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加长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标准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近期疗效均满意,且无明显差异,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
成世高;
王万春;
蒋栋;
李腾飞;
李洵;
任炼
-
-
摘要:
背景: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选择标准柄股骨假体还是加长柄股骨假体,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目的:对比标准柄与加长柄体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娄底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16例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根据股骨柄假体长度分为2组,标准柄组92例,加长柄组124例。依据骨折情况,采取钢丝克氏针复位大小转子骨折。术后1年评估髋关节Hariss评分,通过X射线片观察假体周围影像学表现。结果与结论:①标准柄组术后死亡2例,加长柄组术后死亡3例,其余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②术后1年标准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8.6±2.9)分,疗效优良率为83.3%;术后1年加长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6.9±2.7)分,疗效优良率为82.6%,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标准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加长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标准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近期疗效均满意,且无明显差异,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
马超;
唐华羽
-
-
摘要:
目的 比较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8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DFNF患者128例,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1~84岁,平均72.7岁.骨折原因:跌伤75例,撞伤32例,高处坠落伤2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物型假体THA组(BPTHA组,n=64)与骨水泥型假体THA组(CPTHA组,n=64).BPTHA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CPTHA组行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血清前列腺素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等疼痛因子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THA组住院时间长于CPTHA组[(19.76±2.24)d vs.(15.37±1.71)d,P0.05).结论 BPTHA、CPTHA均可应用于老年DFNF的临床治疗,但CPTHA近期疗效优于BPTHA,而BPTHA远期疗效优于CPTHA.
-
-
-
-
王大伟;
柳志超;
雷志强;
郑思浩
-
-
摘要: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骨水泥型加长柄半髋置换对股骨粗隆间老年骨折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骨水泥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治疗,研究组40例予以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的Har-ris评分(68.59±5.33)分,术后2周的Harris评分(76.83±5.42)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率为2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与骨水泥型加长柄半髋置换相比,PFNA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更快,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改善其髋关节功能.
-
-
-
孔天天;
谢齐林;
杨勤;
王松;
罗毓钦
-
-
摘要:
目的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9例患者,根据假体类型分两组,观察组:生物型假体,对照组:骨水泥型假体,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假体稳定性、异位骨化程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术后两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型假体比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假体稳定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
盛波;
阎作勤
- 《第九届全国关节外科学术大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在老年患者术后5-8年的疗效对比。rn 方法:临床随访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Age>65y)51例,术后5~8年,平均6年4个月,其中骨水泥型股骨假体20例,平均6年5个月,非骨水泥组股骨假体31例,平均6年4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rn 结果:骨水泥组平均91.30分,高于80分18例,优良率90%,非骨水泥组平均90.48分,高于80分29例,优良率93.5%。术后骨水泥组翻修1例,下肢缩短畸形(>3.2cm),1例,假体松动(仅限x线所见)4例,有疼痛3例,明显疼痛1例,非骨水泥组无翻修病例,假体松动(仅限x线所见)4例,有疼痛4例,明显疼痛l例。rn 结论: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中期疗效和传统的骨水泥型假体无显著性差异,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