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革命叙事

革命叙事

革命叙事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0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东岳论丛、社会观察、群文天地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革命叙事的相关文献由170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学清、张勇、郝建等。

革命叙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 占比:81.1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40 占比:18.35%

总计:218篇

革命叙事—发文趋势图

革命叙事

-研究学者

  • 宋学清
  • 张勇
  • 郝建
  • 于姮
  • 吕岩
  • 吴茜
  • 周仁政
  • 张家平
  • 张清华
  • 房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红杰; 于忠民
    • 摘要: 电视剧《绝密使命》以其独特的叙事角度、影像语言谱写了红色交通线上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塑造了勇于牺牲、绝对忠诚的基层党员形象,弘扬了跨越时空的革命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拓宽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范围。
    • 郑亮; 张博
    • 摘要: 革命叙事与浪漫抒写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集中贯穿于新疆兵团题材小说六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并赋予兵团题材小说丰富的红色内蕴。该文从新疆兵团题材小说的创作实践入手,按照时间顺序,对革命叙事与浪漫抒写进行了系统梳理与集中阐释。在此基础上,指出新时代兵团题材小说应继续坚持革命叙事与浪漫抒写,完成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
    • 段婧瑛
    • 摘要: 作为纪念新中国诞生七十周年献礼剧,重大革命题材剧《外交风云》获得了口碑与收视双丰收。该剧从现实关切出发,以史观今,聚焦新中国外交“破冰之旅”的三十年,填补了外交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空白,以“低视角、温度化”的叙事策略,构建了一部气势磅礴的“燃点”史诗。在人物塑造层面,该剧以史托人,塑造了层次丰富的人物群像,挖掘领袖人物的革命精神,彰显革命人物的家国情怀,为重大革命题材剧的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创新路径。
    • 查姿孜
    • 摘要: 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在时代精神的召唤下,既是面向历史的深情回望,又是面对现实的真切召唤。既要与现实政治要求紧密相联,也要在对革命故事的讲述中,重拾并重塑民族精神。在全国庆祝建党百年的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剧目中,《烛光在前》以其诚恳、淳朴的面貌脱颖而出,用日常叙事承载革命叙事、书写革命美学。编剧罗周以其智识和笔力将其中种种复杂的历史细节和情感向度,以聚焦革命家庭的视角,在个体生命和生活的精微之处观照历史,用日常叙事的笔触呈现了书写革命先驱的另一种视角。这种具有历史现实感的书写质地,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社会风貌和人物个性,完成了对革命历史题材舞台剧的创新表达。该剧独具匠心的视角、精巧闭环的结构、平凡又伟大的人物塑造,以及含蓄质朴又饱含温情的艺术呈现,彰显了超凡脱俗的艺术品格,实现了情感厚度与思想高度的渗合、历史深度和时代高度的统合。
    • 张国功; 戴聪
    • 摘要: 江西教育出版社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作家邵榕晗的《狮王》(2021年6月出版)。这是一部以传统技艺“北狮”的命运为主线表现民族抗战主题的儿童小说。作品围绕舞狮少年孟冬在抗战烽火中的成长历程展开,在革命叙事中融入山东沂蒙地区传统文化的思想火种与情感因子,细致刻画出民族危亡之际民间艺人对“北狮”的坚守与传承,生动诠释了中国人在抗日救亡情境中表现出的精气神儿,奋力奏响了中华民族在顺境中蓬勃、逆境中坚韧的慷慨之歌。
    • 梁少春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形象是丰富的、多元的、充满内涵的,其叙事表现着党的领导水平与宣传能力,影响着政党权威与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形象从叙事观念的形成到叙事话语的互动,形成了叙事范式逻辑。革命叙事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形象重要的表达方式,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舆论与公共话语的时代性发展。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叙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记忆与叙事书写,更影响着当代党史研究的历史认知与政治思想逻辑。
    • 毛颖辉; 王苗苗
    • 摘要: 电影《1921》通过大气且隐忍的镜头艺术再现了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热血青年突破重重难关齐聚于上海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影片突破了以往党史题材电影所形成的单一宏大叙事逻辑,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通过非线性叙事、日常化书写和视觉意象表征完成了革命题材电影的创新性表达。在历史的长河中,建党100周年成为民族反思的伟大历史节点,时代精神成为超越时空的无尽力量,这正是影片的意义所在。
    • 张仕林
    • 摘要: 《报童》是改革开放初期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大后方进行斗争的电影,在家国情怀之“风”的银幕感召下,呈现出对国民党讽刺及透过影像的辞义与才品,在对革命精神的刚健“骨力”传达中实现了“风骨”的情理合一。其在继承古代“风骨”美学范畴的基础上承担了“正始之音”的历史使命,对当代电影摆脱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参照作用。
    • 周德钧; 蔡萌
    • 摘要: 对近代武汉而言,江汉关不仅是一座城市建筑地标,更具有城市文化意象的价值.它在见证武汉近代百年风雨的同时,也将这座城市开放求新、勇立潮头的文化品格凝聚其间,成为武汉从传统迈向现代、从内陆走向世界的一个时空坐标.进入20世纪以后,江汉关伴随武汉经历了风雷激荡的时代变革,书写了一幕幕宏伟壮阔的"革命叙事",在其原有的文化意象基础上又增添了拼搏奋进、勇往直前的全新寓意,使其作为武汉城市文化意象的内涵更为丰满.梳理江汉关城市文化意象的形成与发展,是透视武汉近代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视角,也是识读近代武汉城市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
    • 沈嘉达
    • 摘要: 一有学者将柳青的《创业史》认作是“政治叙事”“革命叙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业史》同时是一部关乎“创业叙事”的长篇小说。这倒不是因为柳青的小说名曰“创业史”就望文生义地认定其为“创业叙事”,根本在于,“革命叙事”“政治叙事”中的“革命”“政治”形态都是建立在梁生宝等人坚持走合作化道路的“创业”基础之上。换句话说,没有合作化道路的“创业”历程,也就无从谈起附诸其上的革命、政治等形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