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艺术品格

艺术品格

艺术品格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01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101篇;相关期刊248种,包括大舞台、电影文学、美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等;艺术品格的相关文献由365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华伟、傅谨、邵大箴等。

艺术品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8 占比:3.4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101 占比:96.51%

总计:11502篇

艺术品格—发文趋势图

艺术品格

-研究学者

  • 唐华伟
  • 傅谨
  • 邵大箴
  • 赖干坚
  • 徐芳
  • 潘涌
  • 侯业智
  • 傅德锋
  • 吴国钦
  • 周京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查姿孜
    • 摘要: 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在时代精神的召唤下,既是面向历史的深情回望,又是面对现实的真切召唤。既要与现实政治要求紧密相联,也要在对革命故事的讲述中,重拾并重塑民族精神。在全国庆祝建党百年的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剧目中,《烛光在前》以其诚恳、淳朴的面貌脱颖而出,用日常叙事承载革命叙事、书写革命美学。编剧罗周以其智识和笔力将其中种种复杂的历史细节和情感向度,以聚焦革命家庭的视角,在个体生命和生活的精微之处观照历史,用日常叙事的笔触呈现了书写革命先驱的另一种视角。这种具有历史现实感的书写质地,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社会风貌和人物个性,完成了对革命历史题材舞台剧的创新表达。该剧独具匠心的视角、精巧闭环的结构、平凡又伟大的人物塑造,以及含蓄质朴又饱含温情的艺术呈现,彰显了超凡脱俗的艺术品格,实现了情感厚度与思想高度的渗合、历史深度和时代高度的统合。
    • 沈玲玲
    • 摘要: 影视动画经历100年的艰难探索与高速发展,从1922年万氏兄弟创作的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发展至今,动画视觉风格受特定的文化环境和表现手法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点、形式不一的动画产品。就国内动画产品来看,中华文化滋养了艺术文化,在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动画产品以其拥有的文化身份彰显多样态的艺术品格,艺术作品中新事物的不断融入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作品彰显中国本土动漫科技创新力量,并赋予其浓厚的本土色彩。本文对影视动画中水元素造型构建进行层次梳理,探究水元素的变化规律,为影视动画水元素总结内涵传承,勾勒形态演变。
    • 卫栋
    • 摘要: 基于对艺术精神与美学品格的理解,并遵循儿童文学自身的运作法则,汤汤创作出童话新作《绿珍珠》。该童话在探讨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时,打破了原有的"二元"对立,实现了内在的融通。与此同时,作者借"陌生化""浅语"等技法,消弭长期附着在事物上公式化、概念化的刻板印象,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此外,荒野文化的朴拙与本真加之游戏精神的自由与奔放,二者合力提升了作品现实关怀的力度。
    • 张洪梅
    • 摘要: 留青竹刻作为中国雕刻历史长河中出现较早的表现手法,以其精湛细腻的刀法细致篆刻,层层渲染。更以中国绘画作为切入点,使其在古今雕刻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留青竹刻的美学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审美观,从传统文人的画观意识延续了中国画在雕刻艺术方面的发展,并将中国画的形式美在留青竹刻中完美体现。留青竹刻在数以千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品格和风貌。留青竹刻作为传统的雕刻艺术,其生存和传承不仅仅是美的体现,它更多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精神寄托,也是当代多元艺术的发展趋势之一。留青竹刻的精髓在于充分体现了独具魅力的东方神韵。
    • 叶艺婷
    • 摘要: 黄胄是 20 世纪杰出的中国画画家、收藏家,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 黄胄绘画突出“线”的运用,善于创作大幅作品,他笔下的动物形象生动活泼,灵动豪迈,赋予作品洒脱奔放的气势。 “画品如人品”,画家黄胄以“必攻不守”的艺术语言,诠释了艺术与生活的本真面貌,虽然黄胄以擅长画动物形象———毛驴而脍炙人口,但他笔下的骆驼形象也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文章以图像学方法分析黄胄笔下的骆驼形象,总结出黄胄绘画艺术的特征及影响力。
    • 摘要: 建党百年之际,当主旋律作品井喷式呈现,“红色题材如何收获观众”也愈来愈成为一个问题。毫无疑问,《觉醒年代》以其出色的文学质感、艺术品格和思想深度俘获了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心。其后续效应更加发人深思:剧集播出后,龙华烈士陵园摆放着鲜花,以及“90后”观众写给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烈士的书信;《〈新青年〉文选》《致青春》销量暴增-“以前追完剧买周边,追完《觉醒年代》买书”“看完以后很难走出来”,这是许多年轻观众的心声。
    • 卢东
    • 摘要: 在我看来,卢东绘画的最大特色在其对书写性的追求,以“写”法造型。“写”是中国绘画理论中常用的概念。元代汤厘谓:“画当以意写,不再形似耳。”倪云林更强调“写胸中逸气”。“写”之于工笔,不仅指笔意的书写性,更重要的是在追求状物精微的同时,放弃一味深入的工细描绘。转而追求笔意的率直,以随意性取代工致性,体现出大朴不雕的艺术品格
    • 李佳阳
    • 摘要: 本文以水墨山水艺术中的"虚与实"为切入点,针对过于强调数字技术引起的水墨山水数字化过程中艺术格调衰弱、文化传承单薄的现象,做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为水墨山水艺术在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与艺术格调并存的道路.
    • 谭静波
    • 摘要: “太意外了!”“别开生面!”“原来战争戏可以这么演!”……近期,由杨林编剧、李利宏导演的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演出的新编革命战争题材京剧《突围·大别山》在圈内外引起热议,它从多个层面颠覆了人们对战争之于戏剧的认知,也实现了同类题材剧目在艺术品格上的多重“突围”。以“俯视”的视角进行开掘方式的“突围”长期以来,革命战争题材戏剧、影视作品多采用“仰视”的视角,以立场至上、正面歌颂的“强叙事型”模式,表现无往不胜的人民军队和英勇无畏的革命志士。
    • 闻佳颖
    • 摘要: 紫砂壶艺术始终关注文化、气质、精神等内在品格,以内在带动外在,形成作品个性,促成作品的经典化.每件作品都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审美及道德品质等的内容,通过精湛巧妙的紫砂壶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继承精神与创新活力,揭示了紫砂壶艺术对艺术品格的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