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皮肤病
面部皮肤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87267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河北中医、中国民间疗法、中医外治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皮肤科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六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第十三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等;面部皮肤病的相关文献由232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洁、温冬青、陶雅军等。
面部皮肤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7267篇
占比:99.88%
总计:87375篇
面部皮肤病
-研究学者
- 于洁
- 温冬青
- 陶雅军
- 马素琴
- 严丽英
- 关灿彬
- 包佐义
- 周艳
- 张揆一
- 张理梅
- 曹来安
- 朱名胜
- 李幸丽
- 桑海霞
- 汪靖园
- 胡丽华
- 赵建妹
- 陈茜
- 韩丹
- 高锦伦
- Gebicki J.
- Sysa-Jedrzejowska A.
- Wieczorkowska M.
- Wozniacka A.
- 三木
- 付思祺
- 付曼妮
- 代永霞
- 任燕萍
- 任龙韬
- 佐义
- 何思娴
- 何文容
- 何诗琪
- 何黎
- 刘向农
- 刘小明
- 刘惠清
- 刘慧瑜
- 刘敏
- 刘文献
- 刘美玲
- 单士军
- 卢东喜
- 卢毓民
- 卢洁
- 卫京平
- 吕宇
- 吕继良
- 吴延芳
-
-
尤姗姗;
王晓峰;
蔡钰
-
-
摘要:
目的 分析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2020年1月—2021年10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0例符合标准的血热型面部皮肤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相关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丘疹、脱屑、靶皮损面积、瘙痒积分及总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丘疹、脱屑、靶皮损面积、瘙痒积分及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无效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紫质、红斑指数及红色区绝对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紫质、红斑指数及红色区绝对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在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中的疗效确切,且创福康胶原贴敷料外敷联合中药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相比于单用创福康胶原贴敷料外敷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
张丽荣
-
-
摘要:
目的:分析液氮冷冻用于医治患者面部皮肤病的效果.方法:从本院选择2019年5月~2020年7月的4160例面部皮肤病变患者,采取液氮冷冻治疗,然后分析痊愈率、治疗有效率,并研究反应和直接并发症.结果:在这些面部皮肤病变患者中,一共痊愈3578例,具有86.01%的痊愈率,治疗有效结果的有3998例,具有96.11%的有效率,整体上的疗效十分理想.结论:通过液氮冷冻,可以有效医治面部皮肤出现的病变情况,值得加以推广.
-
-
马少吟;
龚业青;
张文君;
李佩斯;
李月明;
何诗琪;
王博仪;
朱慧兰
-
-
摘要:
目的 探讨颧部褐青色斑激光治疗后炎症性色素沉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激光理疗科收治颧部褐青色斑患者120例,男3例、女117例,年龄20~60(32.97±9.17)岁.用1 064 nm调Q-Nd ∶YAG激光治疗.分析患者不同年龄组、性别、临床分型、皮肤的Fitzpatrick分型、颧部褐青色斑(ABNOM)合并黄褐斑与治疗后出现炎症性色素沉着(PIH)是否存在差异,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颧部褐青色斑激光术后炎症性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结果 53例(44.17%)颧部褐青色斑患者激光术后出现炎症性色素沉着.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临床分型、皮肤Fitzpatrick分型和颧部褐青色斑合并黄褐斑出现炎症性色素沉着的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临床分型越重、颧部褐青色斑合并黄褐斑是颧部褐青色斑术后出现炎症性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结论 颧部褐青色斑需尽早进行激光治疗,年龄越大、临床分型越重、ABNOM合并黄褐斑患者术后诱发炎症性色素沉着的风险越高.
-
-
吕宇;
董雪东;
李玟霏;
马梦吉;
顾军
-
-
摘要:
目的观察10%纳米甲壳素联合2%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滚针治疗面部皮肤病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90例面部皮肤滚针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镇痛,观察组用10%纳米甲壳素联合2%利多卡因注射液透皮给药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有效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总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0例,对照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0%纳米甲壳素联合2%利多卡因注射液透皮给药在滚针治疗面部皮肤病中的镇痛作用确切,不失为一种新型安全的滚针治疗镇痛方法。
-
-
-
李静;
姚登峰
-
-
摘要:
刘爱民教授宗《黄帝内经》"火郁发之"之旨,认为治疗面部皮肤病要把握"火性升散"的特点,不可单独苦寒直折,尤当透散以发之.《黄帝内经》中首载"火郁发之",即对火郁之病,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使气之开合、升降、出入协调,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状态.临证中刘教授运用荆芥开发郁结、透散伏邪、调理气机、升发清阳之功治疗面部皮肤病,效如桴鼓.
-
-
付思祺;
张桂英;
蔡良敏;
周英;
张静;
陆前进
-
-
摘要:
@@%目的 分析7例面部皮肤混合瘤病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6年8月本科门诊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面部皮肤混合瘤的7例病例,对其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临床上均表现为面部隆起的淡红色或肤色结节,质中,表面光滑无破溃,边界较清楚,活动度可,无压痛.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下境界清楚的肿块,其中6例为大汗腺来源,1例为小汗腺来源,瘤体由上皮及间质组成,上皮部分主要由立方形或多角形细胞构成,聚集成巢或条索状,可见不规则管腔或导管样结构.间质呈黏液样及致密纤维化外观.结合临床表现、皮肤组织病理结果,均符合皮肤混合瘤.本文报道的7例患者中,门诊初诊5例被误诊为皮肤囊肿,另2例分别被误诊为毛母质瘤和皮脂腺癌.结论 当临床上遇到面部隆起的淡红色或肤色结节时要警惕皮肤混合瘤,需早期病理确诊.
-
-
解翠林;
付曼妮;
石年
-
-
摘要:
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光动力疗法对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LED光动力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LED光动力治疗仪的同时接受针刺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疣体清除率、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64例患者中痊愈51例,显效6例,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64例患者中,痊愈36例,显效9例,有效率为78.13%.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1例痊愈患者中,复发的患者例数有3例,复发率为5.88%;对照组36例痊愈患者中,复发的患者例数为2例,复发率为5.56%.2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6例,其发生率为9.36%;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为4例,其发生率为6.2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多发性扁平疣能提高疣体清除率,减少瘢痕形成及复发.
-
-
-
-
摘要:
饭后,体内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此时行走、运动,就会有一部分血液流向手足,肝脏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饭后闭目静坐20分钟,能使血液更多地流向肝脏,供给肝细胞氧和营养成分,肝病患者饭后更应该闭目养神。三个小动作放松双眼当晨起睁开双眼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眼睛就开始了辛勤地工作。因此,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它们放松放松。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
-
-
-
曾宪玉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皮肤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徐宜厚教授在皮肤病诊疗中,渊源于李杲"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唯益脾胃之药为切"(《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以此为指导思想,应用于临床实践,常获良效,此脾胃辨证在徐宜厚教授诊疗皮肤病思路中占据重要地位,面部的范围,不足体表面积的4%,然而,首次发生在面部或者全身疾病在面部有所表现,并不少见,面部的病变与阳明经关系密切,掌握面部经络循行是诊疗面部皮肤病的第一步,徐宜厚教授分析历代文献对面部皮肤病的论述,归纳其主要内容在虚实两端,均从脾胃阳明辨证,治疗可用清气退斑法、轻宣透邪法、清脾化湿法和补脾胃泄阴火法,在徐宜厚教授脾胃思想指导下,笔者从脾胃论出发,采用辛开苦降法和温潜化瘀法治疗慢性复发性红斑性面部皮肤病常也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
-
-
-
张理梅
-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二次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穴位埋线疗法是根据针灸经络学说,用特制的一次性专用器具将人体可吸收载体蛋白线注入相应的腧穴和特定的部位,较长久的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达到祛病强身,保健美容的一种治疗方法.穴位埋线是根据留针和埋针的原理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通过埋入的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较为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来达到治疗各种损美性皮肤病.由于载体蛋白线在穴位内要经过软化、液化、吸收的过程,会对穴位产生持久的刺激,起到了穴位刺激的持续效果.即埋针的作用,弥补了一般针灸毫针刺激时间短、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并几乎天天来医院的缺点.本文介绍,一、穴位埋线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二、穴位埋线治疗损美性皮肤病的作用机理,三、病案举例(略),四、穴位埋线的经验及体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