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德
非道德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文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专利文献131036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大众心理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学论坛等;
非道德的相关文献由8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育民、王竞婕、耿军锋等。
非道德—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1036篇
占比:99.94%
总计:131110篇
非道德
-研究学者
- 杨育民
- 王竞婕
- 耿军锋
- 谢丹妮
- E.图列尔
- Jade
- N.C.玛奇
- R.A.施维德
- casper
- 俞琳
- 冉红梅
- 冯宗辉
- 刘开源
- 刘淑嫒
- 刘爽
- 刘获
- 吉熙星
- 吉肃
- 吕耀怀
- 吴卫华
- 哑石
- 孙世鑫
- 孙建华
- 孙研
- 孟宪武
- 小海
- 尚乐林
- 尹玉英
- 张婉(译)
- 张晓萌
- 张曙光
- 张树俊
- 张雅楠
- 徐峰
- 文河
- 易北
- 易连云
- 晓宇(摘)
- 朱启龙
- 李建德
- 李德武
- 李志江
- 李慧军
- 李科政
- 李莉
- 杨淑萍
- 柏海山
- 梁雪村1
- 武文
- 沈嘉达
-
-
张雅楠;
杨淑萍;
刘淑嫒
-
-
摘要:
非道德作为道德域中的可容阶段,与不道德一并成为道德教育的最近发展区,具有实现个体道德自由的价值。但现实中,非道德一方面被高标化的道德遮蔽了存在空间,另一方面在道德和不道德裹挟下具有道德相对主义之嫌,且受难于集体与个体意识的对抗,致使非道德难以被接纳。在面临这一复杂境遇时,学校德育应教会学生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实现高标化道德向道德普世化转变,并尊重个体非道德行为的自由,接纳个体实现自我需要的道德可容行为,从而实现自我和他人的道德自由。
-
-
-
-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道德意识的觉醒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人类今天仍未摆脱“资本丛林”所导致的非道德事实羁绊.社会分工的深度发展,使个体在社会角色细化中不断强化个性意识.大我的类总体意识发生异化.在“物的依赖性社会”,共同体逐渐将“利维坦”特征变现得淋漓尽致,“虚假的(冒充的)”共同体日益趋于虚伪而非道德.冷战后随着作为“世界历史”形成表征的全球化的持续发展,真正的“类总体生命道德意识”开始苏醒.“互联互通”“和平共享”成为社会走向,“自由人联合体实践”成为抵御非道德主义的历史性合理选择.
-
-
-
-
摘要:
欧盟法院总法务官针对言论自由在商标法中的作用发表意见继美国最高院在Brunetti案(Iancuv.Brunetti,No.18-302,588U.S.—(2019)中表达了对言论自由的绝对尊重,判定《兰哈姆法》中有关禁止非道德或毁谤性词语注册为商标的规定违宪之后,欧盟法院总法务官2019年7月2日针对C-240/18P号案件发表意见,虽然不像美国那般将言论自由摆在至上的位置,总法务官还是充分肯定了言论自由在商标法中的作用。
-
-
吉熙星
-
-
摘要:
一、引言:非道德的現代世界與當今學界普遍的道德相對論相反,絶大多數人仍是道德實在論者,他們相信道德價值的客觀性。無論它們是基於超越之神的道德意志,還是基於終極實在的"天"、東亞儒家文化中的"道",或印度教、佛教文化的因果報應,普通民衆大多相信道德律如同自然律一樣有效。
-
-
梁雪村1
-
-
摘要:
民族主义理论对国家利益的证成具有明显的内向性,符合本国人民(或大部分人民)需要的利益即民族国家的正当利益。不仅如此,民族主义还将国家作为道德的最终载体,国家是一切善的终点,国家之外则被视作非道德区域,这种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道德垄断与“承认的政治”语境下正在形成的国际道德场域之间存在难以回避的矛盾和冲突。
-
-
张晓萌;
马凤阳
-
-
摘要:
艾伦·伍德的《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一书问世以来,引发了学术界有关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持久关注和争论.这部既充满“同情”又具有批判性的马克思传记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异化、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方法五个主题切入,聚焦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书中有关道德和正义的讨论开启了对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持久争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否基于某种正义原则?抑或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不正义?如何界定和区分道德善和非道德善,即如何诠释马克思站在非道德的立场上开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其中又不乏道德的话语运用?正如艾伦·伍德在《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一书中所言,马克思的理论成就和建构路径可能通向各个方向,作为诸多向度中的一种可能,伍德富有争议的观点和由此开启的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话语,为重新审视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结构性的新维度.
-
-
-
-
王竞婕
-
-
摘要:
马克思对中英鸦片贸易展开了分析和阐述,他将鸦片贸易从一般的商品贸易中分化出来,英国通过鸦片这种非道德的特殊贸易掠夺资本,攫取高额利润,刺激英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英国殖民的新的领域.而中国则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
-
王竞婕
-
-
摘要:
马克思对中英鸦片贸易展开了分析和阐述,他将鸦片贸易从一般的商品贸易中分化出来,英国通过鸦片这种非道德的特殊贸易掠夺资本,攫取高额利润,刺激英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英国殖民的新的领域.而中国则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