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元伦理学

元伦理学

元伦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哲学理论、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专利文献45533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哲学分析、伦理学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等; 元伦理学的相关文献由1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海明、孙伟平、万俊人等。

元伦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45533 占比:99.72%

总计:45660篇

元伦理学—发文趋势图

元伦理学

-研究学者

  • 王海明
  • 孙伟平
  • 万俊人
  • 刘清平
  • 向玉乔
  • 贾佳
  • 陈真
  • 伍志燕
  • 劳川琦
  • 劳秦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佳
    • 摘要: 黑尔在《道德语言》中对道德概念“普遍化”与“规定性”特质的分析使其元伦理学观点具有一定康德主义倾向,但在其后理论发展的进程中,却推出了功利主义的规范伦理作为其必然结论。一方面,这拉近了通常被视为水火不容的康德主义义务论与功利主义规范伦理理论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似乎割裂了康德道德哲学的形式(元伦理学)基础与其实质性内容的关联。从对黑尔的道德哲学发展的考察中,可以进一步厘清具有普遍化倾向的元伦理学前提与康德主义及功利主义道德规范三者的关系,并更深入地理解元伦理学对规范性理论的作用。
    • 陈梓渊; 王天呈
    • 摘要: 二十世纪西方元伦理学研究起源于摩尔的未决问题论证,围绕是否存在规范性事实这一问题,形成了从情绪主义到普遍规定主义到准实在论再到表达主义的非认知主义和从错论到自然主义和非自然主义道德实在论的认知主义这两条研究路向。非认识主义认为道德判断没有陈述事实,道德判断不是对外部事物的判断。认知主义认为道德判断和事实判断一样是有真假的,通过找出道德事实的客观性事实可以证明规范性具有客观性。
    • 付长珍
    • 摘要: 受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和自然科学成为知识典范的影响,为追求伦理学知识的科学化,规则伦理学将确定性的道德概念作为体系化道德理论建构的基础,元伦理学则通过概念分析方法来进一步追问道德的性质。二者事实上都犯了维特根斯坦所指责的“试图从概念中找出真理”的误区。借鉴伯纳德·威廉斯所提出的“厚概念”,并将之拓展为一种伦理学方法,不仅可以揭示伦理知识作为实践知识的情境敏感性,为包含美德在内的大伦理学提供道德认识论、道德本体论和道德教育方法的系统说明;而且对于侧重从语用学角度来理解道德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现代诠释也更具适切性。
    • 周灏; 卫立冬
    • 摘要: "权变"是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重要观念.从"权变"的定义、目的、范围和精神来看,其核心内涵是臣子拥有判断是非的自主性,行权的要旨在于君臣能否各自承担责任、履行义务."权变"观念主张追求高尚的价值,拒斥符合普遍法则的绝对律令,在元伦理学上,其性质属于目的论式而非义务论式的伦理学.因此《春秋繁露》支持的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君臣关系.
    • 马豪; 王保国
    • 摘要: 当代一些学者认为,如果两个事物或两种行为在自然属性上完全相同,那么它们的道德属性也完全相同.在元伦理学领域,一般使用"随附性"(Supervenience)这一术语来形容这种关系:即道德属性随附(Supervene)于非道德属性.如何解释这样的随附性关系给非自然主义道德实在论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阿里森·希尔斯认为,非自然主义道德实在论者可以合理的拒绝随附性关系的存在,转而论证道德属性与自然属性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种经常性连接(constant conjunction).文章在对阿里森·希尔斯主要观点及论证梳理的基础上,对其论证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 陈真; 王桂玲
    • 摘要: 一、20世纪上半叶初创时期的“分析元伦理学”20世纪的西方哲学是一个分析哲学占据统治地位时代的哲学,20世纪因此被称为西方哲学的“分析时代”;“分析时代”开启的主要标志就是19世纪末由弗雷格所开始的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哲学问题被认为可以通过语言研究加以回答,语言或语义问题成为分析哲学家关注的主要问题,“分析时代”因此也被称为“意义时代”。“分析时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同时带来了西方道德哲学的“语言转向”。
    • 李萍; 卢俊豪
    • 摘要: 理由与价值是当代元伦理学规范性研究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关于两者何为优先的"游叙弗伦难题"一直是不同理论立场争论的焦点.尽管对理由概念的重视和发挥,使得研究道德规范性的理论逻辑进一步从"类法"道德的规范性权威逻辑转变为"实践"道德的规范性理由逻辑,道德判断不再来自道德权威的判决,而是来自实践主体的道德理由,但这个转型仍需面对规范性来源的伦理分歧问题.实际上,这反映了当代元伦理学所面临的困境,即悬空的理论预设与实践的不彻底性.因此,对于"游叙弗伦难题"的破解有必要引入实践哲学的理论资源,尤其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进而在实然层面把握真实世界的现实性与系统性,在应然层面回归规范性的实践逻辑.一旦脱离实践,事实不可能真实地存在,价值与理由也不可能真正具有规范性.
    • 曾俊
    • 摘要: "抽象性""形式性"的元伦理学与将"现实"作为立足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在研究的对象、内容与目的 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但伴随着"塔克-伍德"命题而展开的争论,引起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运用元伦理学方法"确证自身"的理论需求,从而使其如"休谟提示"一样引发了研究方向的转变."塔克-伍德"命题的启示意义在于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所存在的元伦理学"二阶问题"——道德原则与自然事实之间的"还原"问题,而回答该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构具有积极意义.
    • 左秋明; 何云峰
    • 摘要: 作为“道德规范的第一准则”和道德问题的“元定理”“元规则”,“道德金规则”聚焦于“人类如何对待同类”的重大哲学命题.“道德金规则”并非人类“最高尚”的道德准则,而是基于人类的“道德恶行”从人类生存体验及人之本性的需要出发,从人类“感同身受”的人生体验中凝练出来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人类对待同类”行为中对于“合宜性”及“公正性”的基本价值判断.“道德金规则”体现为公正和仁爱.提炼“道德金规则”蕴涵的人际关系基本准则,可为人类和平共处提供道德和法理共识基础,有利于重拾对人类道德理想的信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