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病原体
非典型病原体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276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年第十二届全军呼吸内科专业学术会议、第三届东北地区呼吸疾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三次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术会议、小儿医院获得性肺炎学术研讨会等;非典型病原体的相关文献由292位作者贡献,包括童春堂、陈杭薇、倪林仙等。
非典型病原体
-研究学者
- 童春堂
- 陈杭薇
- 倪林仙
- 吴茜
- 尤兰华
- 李群
- 陈祝
- 刘凯雄
- 刘占伟
- 刘又宁
- 吴澄清
- 周一平
- 周新
- 唐华
- 夏利萍
- 姜源
- 张旻
- 张杏怡
- 徐英春
- 施毅
- 曹桂平
- 李琳
- 李雪辉
- 杨来智
- 熊景平
- 王素萍
- 王红阳
- 舒静
- 蔡绍曦
- 赵启玉
- 赵铁梅
- 郑慧敏
- 闫晋华
- 陆学东
- 陈小可
- 雷霆
- Andrew
- Anthony J.Viera
- D
- E
- JacksonvilleFlorida
- Kristopher P.Thibodeau
- M
- Marrls
- Naval Hospital Jacksonville
- Paul
- Robenshtok
- Shefet
- 万朝敏
- 严小桐
-
-
谢燕君;
卢健聪;
叶凯;
林俊鸿
-
-
摘要:
目的探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对肺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日至2020年7月17日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诊断为肺部感染性疾病并行mNGS检测的51例患者,比较传统检测方法与mNGS检测对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并探讨mNGS在肺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的应用。结果检出组的炎症指标水平与未检出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NGS检测对病原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法(88.24%vs.47.06%,P<0.05)。mNGS检测对非典型病原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法(58.82%vs.15.69%,P<0.05)。mNGS检测在同一患者中检出2种及以上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共13例,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法的1例(P<0.05)。结论mNGS检测对肺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检出率明显优于传统检测方法,其可以同时检出多种病原体感染,对肺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价值优于传统检测方法。
-
-
李雅清;
刘英;
李栋
-
-
摘要: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特征,为防控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9年8月期间住院患儿1040例,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和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分析感染情况.结果 检出病原体452株,阳性率43.46%,冬春季检出率高于夏秋季(χ2=9.305,P=0.002),5~14岁组,MP检出最多.MP(肺炎)平均住院时间最长和住院费用最高.结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非典型性病原体检出率因季节、年龄不同存在差异,造成的疾病负担也不同.
-
-
刘文静;
崔京涛;
闫文娟;
解宏杰;
倪安平;
徐英春
-
-
摘要: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和临床特征,以及儿科患者使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的转归.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实验室和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季节、年龄、来源科室和疾病分布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比较儿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皮质类固醇类药和对症治疗等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和转归.结果 12985例患者中,15.0%(1950/12985)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女性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10岁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P<0.05).与其他疾病患者相比,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P<0.05).254例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者中,有176例、12例、7例和59例患者分别接受了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皮质类固醇类药和对症治疗.大环内酯类治疗组只有10例治疗效果不佳,其余均痊愈或改善,其他治疗方案均好转.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季节、年龄、患者科室和疾病分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和临床大数据的回顾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
-
甘寿斌;
梁丽斯;
廖少军
-
-
摘要:
目的 研究CAP患者感染病原体类型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CAP患者80例,采集并保存标本,进行痰培养病原学检测、血清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然后分析80例CAP患者感染病原体类型、7例混合感染患者感染病原体类型、主要感染病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细菌耐药情况.结果 80例CAP患者中,病原学检测阳性40例,阳性率为50.0%,其中混合感染7例,占17.5%;细菌检测阳性20例,真菌检测阳性4例,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阳性9例,阳性率分别为25.0%、5.0%、11.25%.位于前3位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6例,占总数的7.5%;流感嗜血杆菌5例,占总数的6.25%;肺炎克雷伯菌4例,占总数的5.0%.7例混合感染患者中,肺炎衣原体合并细菌感染2例,感染率为28.6%;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4例,感染率为57.1%;肺炎支原体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1例,感染率为14.3%.流感嗜血杆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性最高为16.7%;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钠耐药性最高为36.4%;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性最高为62.5%.结论 CAP患者感染病原体类型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分别主要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钠、阿奇霉素耐药,值得临床充分重视,从而将重要依据提供给CAP治疗,使人民健康得到有效保证.
-
-
李少宁;
李琪;
熊晓嫚;
李秋呈;
周向东
-
-
摘要: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收集海南地区800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包括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曲霉菌、非结核分枝杆菌、诺卡菌、马尔尼菲青霉菌、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病例资料,研究上述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人群分布中,曲霉菌、诺卡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女性构成比均高于男性,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均为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在年龄方面,类鼻疽、曲霉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立克次体的感染人群均中年组占比最高,隐球菌感染青年组占比最高,白色念珠菌感染老年组占比最高,支原体感染儿童组占比最高;沿海地区为高发地区,高达89.63%以上;发病时间多集中在第三季度,占比最多;对可分离出的标本来源方法统计,以痰培养最常见;伴有基础疾病最多的是高血压,且55%以上的患者入院前或入院时伴有发热.结论:海南地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在人群分布中存在差异,各病原体感染均有好发性别及年龄,职业分布好发于儿童及农民,沿海地区及第三季度为高发地区和季节,此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者常伴有发热及存在高血压,临床上对于怀疑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应积极通过多标本来源寻找病原体,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
-
-
-
何静;
黄丹辉;
董航明;
蔡绍曦
-
-
摘要:
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可以对患者样本中的微生物遗传物质进行综合分析,能更全面地检测病原微生物,目前正逐步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测工作.特别是对于病原体复杂、传统病原学检测技术阳性率低的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NGS技术因其检测全面、检出率高的优势逐渐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主要就NGS在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治疗指导和暴发调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
黄超群
-
-
摘要:
关于肺炎大家可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间质性肺炎可能大家普遍比较陌生,虽然二者都被称之为肺炎,但是无论是临床症状、病因,还是治疗都存在极大差异。肺炎和间质性肺炎对于人体肺部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下面具体为大家讲讲什么是说间质性肺炎、什么是肺炎以及二者有什么区别,以让大家对间质性肺炎和肺炎有个全面的了解。
-
-
刘馨玉;
李萌;
石璞玉;
陈明伟
-
-
摘要:
目的 比较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multiplex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对成人呼吸道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结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呼吸内科210例成人呼吸道感染的标本,采用MRT-PCR检测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同时应用IFA检测血清8种病原体IgM抗体,并全部进行PCR及测序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评估MRT-PCR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10例下呼吸道感染标本经MRT-PCR和IF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8.57%和38.10%,混合感染率分别为7.62%和4.76%.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4.74%和35.96%,特异度分别为84.38%和59.38%.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IFA相比,MRT-PCR灵敏度、特异度好,检测性能优于IFA.
-
-
-
赵铁梅;
刘庆锋;
刘又宁
- 《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内科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专题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对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非典型病原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对非典型致病原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嗜肺军团菌进行血清型1-14型分型,了解嗜肺军团菌血清型在我国北方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2月1日至2004年11月30日北京及沈阳地区5家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257例.取患者急性期及间隔2-4周恢复期静脉血,常规方法分离血清,分别应用日本Fujirebio公司生产的SerodiaMycoⅡ诊断试剂盒检测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应用德国欧蒙公司生产的肺炎衣原体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检测肺炎衣原体IgG抗体,应用德国欧蒙公司生产的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检测嗜肺军团菌1-14血清型的血清IgC抗体.上述3种病原体急性感染的诊断标准为:间隔2~4周采集的2次标本的血清抗体滴度呈现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以抗体阳性但双份血清抗体未呈现4倍动态变化判断为既往感染.结果:257例CAP患者,82例(31.9﹪)检测到非典型病原体,63例(24.5﹪)诊断为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17例(6.6﹪)诊断为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11例(4.28﹪)诊断为急性嗜肺军团菌感染,其中混合感染9例.混合感染中,8例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沈阳地区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率(36.8﹪)及抗体阳性率(69.0﹪)皆高于北京地区(18.2﹪和57.1﹪),北京地区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率(95.3﹪)高于沈阳地区(81.6﹪).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的既往感染率分别为36.2﹪、84.0﹪、27.6﹪.嗜肺军团菌血清型分布以Lp12为最多见,为21.8﹪(56例),其次为Lp14,为11.3﹪(29例),Lp4,占10.5﹪(27例),Lp1仅占2.7﹪(7例).北京地区以嗜肺军团菌Lp12、Lp4、Lp14、Lp8为多见血清型,而沈阳地区则以血清型Lp12、Lp14、Lp6、Lp9为多见.结论: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占据重要地位;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率较高;在我国嗜肺军团菌血清型以Lp12为最多见,与国外不同.
-
-
-
-
赵铁梅;
刘庆峰;
刘又宁
- 《中华医学会全国肺部感染呼吸衰竭SARS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一直是全世界比较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对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的认识,其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为提高对非典型病原体的认识,本文对CAP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