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处理金矿石
难处理金矿石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冶金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88377篇;相关期刊31种,包括地球、中国新技术新产品、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讨会、2004年有色金属冶金及材料第二届国际学术会议等;难处理金矿石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俊萌、姜亚雄、张世镖等。
难处理金矿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88377篇
占比:99.99%
总计:1088468篇
难处理金矿石
-研究学者
- 李俊萌
- 姜亚雄
- 张世镖
- 李健
- 杨洪英
- 熊召华
- 王少东
- 王秀美
- 范有静
- 赵国惠
- 刘奎玉
- 周一康
- 唐守营
- 姚友海
- 孙永升
- 孙聪
- 尹国光
- 张丽霞(译)
- 施兴平
- 朱坤
- 李宏达
- 李文娟
- 李艳军
- 梁泽来
- 欧华北
- 汪勇
- 胡大伟
- 苏秀娟
- 袁帅
- 袁朝新
- 邢志军
- 郑晔
- 韩跃新
- 马少健
- 高鹏
- 黄丽娟
- B.M.洛夫特斯
- L.洛伦岑
- MasonPG
- Thom.KG
- 丁育清
- 代淑娟
- 何章辉
- 俞海平
- 倪青林
- 刘伟锋1
- 刘俊
- 刘又年2
- 刘志信
- 刘志斌
-
-
铁颖;
熊召华;
胡梦忠;
马生萍
-
-
摘要:
采用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青海某金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中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状态、嵌布粒度等。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金,伴生低品位银,金品位4.20 g/t、银品位<2.0 g/t、碳品位1.17%、硫品位1.92%,属微细粒—超微细粒浸染型高碳低硫极难处理金矿石;金主要以微细粒、超微细粒包裹于毒砂和黄铁矿中,部分以单体金形式嵌布于脉石矿物中;毒砂、黄铁矿嵌布粒度较粗,硫化矿物包裹金可通过初步磨矿达到回收效果,脉石矿物中金则需要进一步磨矿进行回收。
-
-
蒋常菊;
范志平;
雷占昌;
费发源;
李学莲
-
-
摘要:
研究了用硫酸溶解金矿石焙砂中的铁氧化物,探讨了溶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减小焙砂粒度、增大硫酸用量、升高反应温度或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提高铁溶解率;在焙砂粒度-325目占90%、浓硫酸用量1.09 mL/g、反应温度90°C、反应时间1 h最优条件下,铁氧化物得到充分溶解,溶解过程符合缩芯模型,受化学反应控制,表观反应活化能为47.06 kJ/mol。
-
-
汪勇;
姜亚雄;
郑仁军;
刘志斌;
高起方;
庄世明;
王德毛
-
-
摘要:
某金矿石含砷、含碳,且金嵌布粒度细,部分包裹于黄铁矿、毒砂、脉石矿物中,属于典型的难处理金矿石。针对该矿石性质,开展了原矿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金精矿焙烧—焙砂氰化浸出选冶试验研究,并详细考察了磨矿细度、pH调整剂、捕收剂等对选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采用原矿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金精矿焙烧—焙砂氰化浸出工艺,金总回收率为73.03%。研究结果可为含砷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
-
张水旺;
张海明
-
-
摘要:
云南镇沅某金矿选矿厂处理矿石为微细浸染型低品位难处理金矿石,由于入选矿石金品位降低,导致浮选指标不理想,金精矿金品位在25 g/t左右、金回收率在8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选别指标,进行了药剂制度和流程结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阶段磨浮、中矿再磨工艺流程,在优化的最佳药剂制度条件下,金精矿金品位大幅度提高到41.54 g/t,金回收率提高到89.46%,指标较好,可为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处理提供参考。
-
-
匡晨;
李黎婷;
张恒星;
郭金溢;
迟晓鹏;
池荷婷
-
-
摘要:
某金矿石中金主要以硫化矿物包裹金形式存在,分布率为55.71%,其次为裸露金,裸露金主要为连生金,仅见少量解离金。针对该矿石特性,进行了全泥氰化浸出、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对比,主要考察了焙烧氧化、酸性加压氧化、碱性常压加温氧化3种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全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仅为29.2%,预处理—氰化浸出可获得较高的金浸出率;相比其他2种预处理工艺,焙烧氧化预处理工艺综合效果相对较好,焙烧氧化—细磨—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为90.8%。
-
-
王永新;
张广盛
-
-
摘要:
某选矿厂采用浮选工艺处理含砷含碳微细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石,近年来富集比低,金回收指标不理想.为改善浮选效果,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考查,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工艺流程改造及药剂制度改进.通过对中矿处理工艺、循环载体工艺进行改造及添加调整剂等,提高了富集比、金精矿金品位和金回收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净收益119.6万元/a,同时为下游冶炼企业节省生产成本270万元/a.
-
-
朱一民;
葛文成;
张淑敏;
杨新华;
刘杰
-
-
摘要:
内蒙古某金矿含金2.83 g/t,目前采用氰化钠浸出—树脂吸附工艺提金,浸渣总氰含量高达50 mg/kg.为降低氰化物用量,使得浸渣氰化物浓度达到充填技术标准,采用尼尔森重选—重选尾矿低氰浸出工艺对内蒙古某金矿进行提纯试验研究,重点考察重选尾矿的磨矿细度、金欣用量、氧化钙用量、液固比及浸出时间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磨矿细度为-0.043 mm占87%、分选G值为80 G、流态化水量为3 L/min、给矿浓度为50%的条件下,采用"1粗2扫"工艺流程进行尼尔森重选,金累计回收率达到55.91%,金累计品位为35.48 g/t,重选尾矿含金1.34 g/t.②对重选尾矿进行低氰浸出条件试验,确定适宜的磨矿细度为-0.043 mm占79%,氧化钙用量为5 kg/t,金欣用量为1200 g/t,浸出时间为36 h,液固比为1.5 mL/g,此时金浸出率为91.88%,重选—浸出工艺流程综合回收率达96.42%;在上述条件下,采用树脂吸附处理贵液,金吸附率为86.94%,合计重选—浸出—吸附全流程的金综合回收率为91.13%,指标良好.试验最终获得的浸渣总氰浓度为0.50 mg/kg,达到尾矿充填技术标准.
-
-
邱显扬;
梁冬云;
洪秋阳;
明平田;
肖飞燕
-
-
摘要:
以东昆仑某难处理金矿石为研究对象,用先进的矿物分析系统(MLA)与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查明该矿石的物质组成以及金的矿物种类、金的粒度特征及嵌布状态、主要载金矿物的嵌布粒度、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等;在此基础上,采用MLA诊断分析各选冶流程中影响该金矿石选冶的工艺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该矿石中具有高砷低硫,易泥化的特点;金矿物种类多,可浮性差别大;金矿物的嵌布粒度微细;载金矿物种类多,嵌布粒度细,属于极难选冶金矿石.针对这些特点,提出适合矿石性质的脱泥-细磨浮选-水冶的优化方案.
-
-
熊召华
-
-
摘要:
针对青海某高含泥微细粒浸染型含砷、碳低品位金矿粗选回收率低、流程冗杂、尾矿细粒级金损失严重的问题,在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和工艺考察的基础上,开展了半工业性浮选柱探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浮选柱粗选,常规浮选机1精1扫浮选联合工艺,可获得最终精矿金品位27.31 g/t、综合回收率80.32%的试验指标.该生产工艺对国内同类型矿山精简流程、强化细粒级回收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曲华东;
鲁新州
-
-
摘要:
为提高四川高寒地区某金矿含砷难处理金矿石的金回收率,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考察了活化剂和捕收剂对金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药剂制度下,采用恒邦助剂公司研发的新型活化剂HB-803和组合捕收剂HB-33、HB-A3,闭路试验可获得产率3.75%,金品位60.10 g/t、金回收率91.05%的金精矿,金回收率比选矿厂现场83.28%提高近8百分点,经济效益显著.
-
-
-
杨洪英;
杨立;
赵玉山;
陈刚;
吕久吉;
范有静
- 《2004年有色金属冶金及材料第二届国际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在难处理金矿石中存在许多种类的金属硫化物,金颗粒往往以极细小的粒状包裹于其中,采用直接氰化法金的浸出指标不合理.用细菌法对载金的硫化物矿石进行氧化预处理,使得硫化物氧化、破坏、瓦解,包裹的金颗粒暴露出来,在后续的氰化浸出过程中,金的浸出率大大提高.通过对难处理金矿石中硫化物矿物对的细菌氧化试验,从理论上建立了硫化物矿物对的显微电池模式,补充和完善了硫化矿物细菌氧化的活性系列,提出了较为完整的难处理金矿石中常见矿物细菌氧化活性序列由强至弱依次为:毒砂→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辉锑矿→黄铜矿→黄铁矿→金矿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