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
陶宗仪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专利文献317875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文史知识、东南文化、台州学院学报等;
陶宗仪的相关文献由126位作者贡献,包括秦振良、余兰兰、徐三见等。
陶宗仪—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7875篇
占比:99.96%
总计:318011篇
陶宗仪
-研究学者
- 秦振良
- 余兰兰
- 徐三见
- 田野
- 胡一涛
- 郑春颖
- 陆春祥
- 陆春详
- 陈水根
- 韩洋
- 不空
- 乌兰杰
- 云峰
- 代艳丽
- 仲言
- 伯颜
- 何小波
- 佚名
- 侯水霞
- 修世平
- 冯立升
- 刘乐一
- 刘显波
- 刘荣俊
- 刘辉(摄影)
- 卢惠民
- 厉晋元
- 叶哲明
- 吴晶
- 周双利
- 周小俊
- 周玉萍
- 周琦
- 唐亦功
- 嘉庆子
- 夏承燾
- 大江
- 寇善勤(摄影)
- 崔新华(摄影)
- 左景权
- 巫其祥
- 常丽文
- 应焕祺
- 廖伦建
- 廖炫玺
- 张国宏
- 张宇
- 张旭曙
- 张献哲
- 张珏
-
-
嘉庆子
-
-
摘要:
相传琴是伏羲氏的发明。佚名《太古遗音》说是"伏羲见凤集于桐",就用梧桐木造了一张琴。琴长三尺六寸,以应一年三百六十周天。古代的知识分子,讲究琴棋书画,琴是放在第一位的;读书人出门,随身必带琴剑书箱,琴也是放在第一位的,这就足见它的分量了。中国古代名琴甚多,而公认的四大名琴,则分别为"号钟""绕梁""绿绮""焦尾"。"号钟"是齐桓公所用之琴。陶宗仪纂《说郛》记载:"齐桓公使宁戚叩牛角而歌,哀;公鼓号钟之琴以和之,侍者莫不涕下。""号钟"又是俞伯牙的心爱之物。《列子·汤问》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
陆春祥
-
-
摘要:
明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有《无恙》,说到了两种关于"恙"的动物。《神异经》说:北方大荒中有兽,咋人则疾,名曰?。?,恙也。尝入人室屋,黄帝杀之。《风俗通》说:上古之世,草居露宿。恙,噬人虫也,善食人心,人患苦之,凡相问云无恙。
-
-
陆春详
-
-
摘要:
明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二有一则《虎祸》。老虎的祸害,证明了一个亘古的定律:害人必害己。大德年间,荆州南部。一行九人,穿行在山中。不知道是在赶路呢,还是到山中采药什么的,总之,这九人目的性不是很强。走着,走着,天下大雨。他们赶紧跑,恰好路边有一个小土山洞,九人一个接一个挤进洞中避雨。
-
-
陆春详
-
-
摘要: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二有一则《虎祸》。大德年间,荆州南部。一行九人,穿行在山中。不知道是在赶路呢,还是到山中采药什么的,总之,这九人目的性不是很强。走着,走着,天下大雨。他们赶紧跑,恰好路边有一个小土山洞,九人一个接一个挤进洞中避雨。这雨下得真大啊,好长时间也不停,天渐渐暗下来了。突然,山洞外,悄悄蹲着一只大老虎。这只老虎,也许肚子饿了,对着里面的猎物,咆哮,怒吼,眼睛紧紧盯着洞口。
-
-
胡一涛
-
-
摘要:
陶宗仪(1320-1410),元末文史学家,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元末为躲避战乱而居于松江边之南村,并以南村为号.耕作外的闲暇时间,随手将笔记札记于树叶叶片之上.其《南村辍耕录》具有多方面丰厚的价值,笔者通过梳理近十年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音乐戏曲文学、语言文字学、史学价值、元代历史文化等几个方面,并由此提出了未来可深入研究的方向.
-
-
胡一涛
-
-
摘要:
陶宗仪(1320-1410),元末文史学家,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元末为躲避战乱而居于松江边之南村,并以南村为号。耕作外的闲暇时间,随手将笔记札记于树叶叶片之上。其《南村辍耕录》具有多方面丰厚的价值,笔者通过梳理近十年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音乐戏曲文学、语言文字学、史学价值、元代历史文化等几个方面,并由此提出了未来可深入研究的方向。
-
-
王德胜
-
-
摘要: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每天利用耕田种地中的休息时间,把平时读书的心得体会、所见所闻随手记到树叶上,放到瓦罐中,十年功夫攒了几十瓦罐,后来整理成三十卷著作,这就是有名的《南村辍耕录》。蒲松龄于通途大道旁设座访行人,搜集奇闻轶事,记下无数札记,终于写成《聊斋志异》。长期积累,方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阅读积累,必然地有其长期性和目的性。不具备以上两点的阅读积累,只能是无效劳动,算不得真正的阅读积累。摘抄,是实现阅读积累价值的有效过程,几乎是生成阅读多项功能的重要方式。系统地科学地规划阅读活动,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坚持积累摘抄,毋庸置疑地是实现语文生命价值的正确选择。
-
-
韩洋
-
-
摘要:
袁裒,字德平,浙东郵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郵州区)人,元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陶宗仪《书史会要》言其“所书宗晋”。所著《书学察要》一书,其中提出的“内概”与“外拓”之说,已成为后世重要的笔法术语。另外,他与赵孟頫相友善,赵氏曾以书作相赠,还曾书写由袁裒所撰的《推官厅题名记》。但时至今日,学界对其关注与研究仍然较少,主要表现在对其生卒年、身世经历、著作情况等不甚了了,此外对他和元代文学家袁桶的关系仍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其《书学篡要》的著录、性质等也缺乏深入的探讨。为澄清上述问题,笔者试结合相关史料略作梳理如次。
-
-
韩洋
-
-
摘要:
袁裒,字德平,浙东郵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郵州区)人,元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陶宗仪《书史会要》言其“所书宗晋”。所著《书学察要》一书,其中提出的“内概”与“外拓”之说,已成为后世重要的笔法术语。另外,他与赵孟頫相友善,赵氏曾以书作相赠,还曾书写由袁裒所撰的《推官厅题名记》。但时至今日,学界对其关注与研究仍然较少,主要表现在对其生卒年、身世经历、著作情况等不甚了了,此外对他和元代文学家袁桶的关系仍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其《书学篡要》的著录、性质等也缺乏深入的探讨。为澄清上述问题,笔者试结合相关史料略作梳理如次。
-
-
江婷
-
-
摘要:
王世贞并不是书法家,但他熟读历朝书法理论,拥有自觉的书法史意识,辑录了《古今法书苑》《王氏书苑》。作为收藏家和评论家,王世贞以题跋的形式对具体的书法收藏作品进行评论。同时代的人也认可王世贞的书法见解,詹景凤在《詹氏性理小辨》中云:"元美虽不以字名,顾吴中诸家,唯元美一人知古人。"陶宗仪《书史会要》亦云:"世贞书学虽非当家,而议论翩翩,笔法古雅。自云眼中有神,腕中有鬼,诗文名动天下。"[1]且王世贞的书论影响较大,如朱国桢《湧幢小品》曰:"王弇州不善书,好谈书法。
-
-
-
-
-
-
-
- 陶君
- 公开公告日期:1999-08-25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物导入电子热敷治疗仪,其包括一个双层敷垫及和其相连接的稳压电源装置,双层敷垫由一个内置有电热丝的外垫和一个加装有药物成分的可置换的内垫构成,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疾病配以相应的中药组方,制成治疗专项疾病的药垫,根据所患疾病确定所应治疗的穴位,本实用新型对人体的免疫、循环、内分泌、消化系统产生促进和调节作用,可治疗风湿病、颈椎、关节炎、高血压、冠心病、胃肠疾病等百余种疾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