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诱导系统
交通诱导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787312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中国高新区、科技经济市场、系统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五届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第四届华东公路发展研讨会、第二届全国搜索引擎和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SEWM2004)等;交通诱导系统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立军、王年炯、干宏程等。
交通诱导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87312篇
占比:100.00%
总计:3787383篇
交通诱导系统
-研究学者
- 孙立军
- 王年炯
- 干宏程
- 徐天东
- 郝媛
- 马寿峰
- 丁华平
- 任林杰
- 何增镇
- 俞灏
- 冯健理
- 刘攀
- 刘明
- 卢青松
- 吴海舰
- 周丽华
- 周斌宇
- 周艳艳
- 唐克双
- 宋志洪
- 宋怀昊
- 常雪阳
- 张博
- 张大奇
- 张山
- 张扬永
- 徐善建
- 徐帅
- 徐建闽
- 徐心硕
- 徐铖铖
- 曹思
- 曹振鑫
- 李一雷
- 李志斌
- 李源
- 李祖文
- 杜英辰
- 林荣剑
- 梁子君
- 樊蓉
- 沈传亮
- 沈庆宏
- 田永辉
- 章力
- 罗忠利
- 罗旭江
- 罗陵
- 羊钊
- 胡艺博
-
-
许卫华;
郭海峰
-
-
摘要:
面对区域内不同交通流状况,进行有效的车辆调度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定时控制、感应控制和自适应控制三种车辆调度方法性能不足,导致交通拥堵指数较大的问题,研究一种车辆分布式协同调度方法.方法研究分为三部分:首先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判别交通流状况,然后分别分析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系统的工作原理,最后构建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调度模型,实现车辆均衡分流.结果表明:与定时控制、感应控制和自适应控制三种传统调度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应用后,交通拥堵指数降低,从车辆平均延误时间、车辆平均停车次数、平均行程速度、单位时间内车流量、平均排队长度等几项指标上得以体现,由此说明本方法更能缓解交通拥堵情况,调度性能更好.
-
-
-
李祖文;
何增镇;
苏红帆;
农昭光
-
-
摘要:
为了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的路况,结合动态的数据采集模块、动态GIS路网、动态数据去噪模块以及自匹配数据融合模块等,针对交通信息处理、共享和发布中的技术难点,设计基于自匹配模块的城市交通数据动态融合处理系统.通过对多条道路的路况进行实时地监管和数据分析,从而满足交通参与者在城市交通方面的出行道路信息、信息管理和路况管理等各种需求.
-
-
黄克彪
-
-
摘要:
具备替换路径自适应的交通诱导系统是智能交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可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者和道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增强驾驶员对前方道路感知能力,可以根据系统提示规避前方拥堵路段,缩短行程时间.随着城市交通拥挤程度的不断加剧,交通诱导系统也因此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提供了一种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给出拥堵路段替换路径的自适应的交通诱导系统.
-
-
李玲琳
-
-
摘要:
传统的交通诱导系统多基于静态交通信息构建,没有结合实时动态交通信息、诱导效率有待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现有交通诱导系统的不足,结合边缘计算和车载自组织网络思想,设计了一个动态智能诱导系统,实现诱导信息动态及时、服务方式多样性和个性化,并提出了该系统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工作原理.
-
-
李祖文;
杜荣义;
何增镇
-
-
摘要:
文章结合多元数据融合(MDF)、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城市多元动态交通流信息融合与交通动态信息实时诱导发布系统,实现面向政府、企业和出行者的交通决策支持、综合管理、信息服务功能,改进城市交通现状,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
-
-
唐克双;
张桁嘉;
衣谢博闻
-
-
摘要:
为了研究基于可变情报板的交通诱导系统对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效果,利用多智能体仿真模型开发了仿真与评价平台。对3种典型交通诱导策略进行了仿真实验,采用平均行驶时间、平均巡泊时间和停车失败率的指标评价了诱导效果。结果表明:行车诱导和停车诱导分别对平均行驶时间和停车失败率有改善效果,并且交通诱导系统在不同交通需求水平下对交通运行状态和停车资源使用状况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在发布诱导信息时,需要综合考虑交通需求水平和诱导策略。
-
-
-
杨思敏
-
-
摘要:
针对如何提高城市地下道路的运营效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等问题,通过对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设计过程的归纳总结,提出了城市地下道路交通诱导系统的研究思路,并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为实例,阐述了交通诱导系统在地下道路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区域路网以及地下道路与周边道路衔接方案的研究,确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交通标线、交通标志,进行交通诱导设计.
-
-
-
王巍;
邹志云;
贺佐斌;
周赛赛
- 《第五届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将社会生产、环境保护、物质流通和居民出行等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需要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塞问题.交通拥塞引起了社会资源浪费、车辆损耗和驾驶员压力加大、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升高、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等一系列后果.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自组织网络的交通诱导系统(TSSN),其主产品为能显示道路拥堵状况的嵌入式导航仪,在车辆上安装该设备,车辆便成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均可以计算出该车辆通过每个路段的平均速度,并用该速度来表征相应道路的堵塞程度,然后再把这种速度信息发送给周围的车辆.这样,众多车辆就构成了一个自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车辆间可以通过互相通信来实现道路信息的共享,从而避免交通堵塞.而且,这个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通过GPRS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人们可以随时登录互联网查看路况信息.此外,相关人员还可以在网上发布道路的有关信息(比如道路维修,封闭等),系统会自动将这些信息纳入自组织通信网络并在每辆车辆的导航仪上加以显示.根据系统特有算法,车辆5分钟内(视随机延时而定)就可以知道周边8km的路况信息,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
-
-
干宏程;
孙立军;
陈建阳;
袁文平;
冯健理;
马兴发
-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06年年会暨第二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可变信息标志(VMS)的网络级城市快速路交通诱导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是一个由"重要决策点图形式VMS"、"次要节点图文混合式VMS"、以及"地面一般道路VMS"三类VMS组成的VMS系统.文章在归纳VMS系统设计流程基础上,重点介绍了VMS的路网布局和功能设计、显示格式和显示技术的确定、VMS设立位置(前置距离)的确定、图形式VMS的面板设计和交通信息发布策略等关键技术,最后给出系统的应用实例,说明该新型交通诱导系统的应用效果.本文可供交通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城市快速路网交通诱导系统参考。
-
-
邹亮;
徐建闽
- 《第二届全国搜索引擎和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SEWM2004)》
| 2004年
-
摘要:
介绍了基于GIS的交通诱导系统,并指出模糊地名匹配问题是其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空间数据挖掘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模糊地名匹配模型,并提出了基于CURE聚类方法的求解算法.最后以采用MapInfo为平台的广州市电子地图为例,对文中提出的地名模糊匹配模型和算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平均计算时间只有0.01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