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间断级配

间断级配

间断级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3656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洁净煤技术、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理事会换届会议暨第四届(2010)国际路面养护技术论坛、生态环境与混凝土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年会——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分会场 等;间断级配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红兴、杜丽伟、何刘等。

间断级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3656 占比:99.95%

总计:153737篇

间断级配—发文趋势图

间断级配

-研究学者

  • 何红兴
  • 杜丽伟
  • 何刘
  • 刘薇
  • 刘钢
  • 周晟
  • 唐凯文
  • 姚晓光
  • 季锡贤
  • 张争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建军; 常宣
    • 摘要: 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凯越煤化有限公司煤浆制备系统的3台棒磨机一直处于全开状态,无备机,当棒磨机出现故障停机时,后续气化和合成须降低负荷,从而影响甲醇的产量。为降本增效、扩大产能,采用煤科总院研发的第三代间断级配高水煤浆制备技术,对原有制浆系统进行改造。备用一条粗粉生产线,当一台棒磨机检修或故障时启用,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棒磨机无备机导致生产负荷波动的难题。间断级配高浓度制浆成套技术将选择性破磨机和细磨机有机组合,综合磨矿效率大幅提高,煤浆浓度与单磨机制浆技术相比可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
    • 李芳涛; 欧志华; 李艳
    • 摘要: 随着对混凝土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组分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显得更加重要。目前对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等部分新型混凝土,缺乏相应的规范对其组分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行业普遍认为采用紧密堆积理论指导混凝土颗粒级配最优化,能够实现混凝土尤其是新型混凝土的经济性和实用性。紧密堆积理论主要有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连续级配理论体系,以及粒子干涉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间断级配理论体系,另外还有近几年发现的湿拌状态下的堆积理论-湿堆积理论。介绍并评价了适用于混凝土组分设计的紧密堆积理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成果,以期为紧密堆积理论更好地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组分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杜丽伟; 何红兴
    • 摘要: 为提高新疆混煤成浆质量分数,以红沙泉和黑山混煤为原料,采用传统制浆工艺、分级研磨工艺和间断级配工艺进行成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制浆工艺,新疆混煤的成浆质量分数最高为56.39%;采用分级研磨制浆工艺,在粗细粉质量比为85:15的条件下,新疆混煤的成浆质量分数最高为59.26%;采用间断级配制浆工艺,在粗细粉质量比为70:30的条件下,新疆混煤的成浆质量分数最高为61.38%,比传统工艺和分级研磨工艺分别提高4.99和2.12个百分点,质量分数达到设计要求,所制煤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均较好.
    • 杜丽伟; 何红兴
    • 摘要: 为提高新疆混煤成浆质量分数,以红沙泉和黑山混煤为原料,采用传统制浆工艺、分级研磨工艺和间断级配工艺进行成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制浆工艺,新疆混煤的成浆质量分数最高为56.39%;采用分级研磨制浆工艺,在粗细粉质量比为85∶15的条件下,新疆混煤的成浆质量分数最高为59.26%;采用间断级配制浆工艺,在粗细粉质量比为70∶30的条件下,新疆混煤的成浆质量分数最高为61.38%,比传统工艺和分级研磨工艺分别提高4.99和2.12个百分点,质量分数达到设计要求,所制煤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均较好。
    • 何红兴
    • 摘要: 为提高低阶煤的成浆浓度,以新疆五彩湾煤为原料,采用传统制浆工艺和间断级配制浆工艺进行成浆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中试制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传统制浆工艺下,该煤种的最高成浆浓度为51.05%;采用间断级配制浆工艺,在粗细颗粒质量比为6:4的条件下,该煤种的最高成浆浓度可达57.08%,较传统制浆工艺提高了6个百分点;采用中试制浆工艺,该煤种的最高成浆浓度为56.19%,较传统制浆工艺提高了5个百分点,略低于实验室的间断级配制浆工艺.中试制浆试验有效的验证了实验室的小试结果,且中试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 王尚伟; 朱海堂; 王博; 寇磊
    • 摘要: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直是混凝土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是基于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而规范在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对材料形貌和堆积方式等缺乏相应的针对性指导;对一些新型混凝土材料,如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和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等,相应规范更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业界普遍认为应采用紧密堆积理论指导混凝土尤其是新型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紧密堆积理论分为连续级配理论和间断级配理论,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情况下,连续级配理论更适合用来指导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同时,湿堆积理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紧密堆积理论的发展历程入手,对连续级配理论、间断级配理论和湿堆积理论等进行了综述,对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类型的堆积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价,以期为用紧密堆积理论来指导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最后,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堆积理论的研究,建立更精细化的堆积模型提出了展望.
    • 余丽平
    • 摘要: 文章采用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不同级配的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不同级配的马歇尔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随级配中粗集料含量的增加,矿料间隙率、空隙率指标呈增加趋势,沥青饱和度、稳定度指标呈下降趋势;对于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而言,AR-AC13的各项路用性能最差,S级配的抗车辙能力最佳,AC-13C和S级配的残留稳定度最佳;当胶粉用量增加到20%时,能够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且对AR-AC13的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改善效果最显著,对高温性能改善效果一般.
    • 徐琦
    • 摘要: 针对传统干法工艺存在的问题,对普通胶粉进行改性预处理,设计间断级配矿质混合料,选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DRAC-13干拌直投废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关键路用性能进行评价,并开展了实体工程应用.结果表明:与采用SBS改性沥青的AC-13混合料相比,DRAC-13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以及良好的水稳定性,工程应用情况良好.
    • 杜丽伟; 何红兴; 蔡洪涛; 张桂玲
    • 摘要: 为提高褐煤成浆浓度,以褐煤和精煤为原料,采用间断级配制浆工艺,分别对2个单种煤样和配煤进行成浆性试验,研究不同混煤方法对制浆浓度、黏度、流动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混配制浆方案.结果表明,褐煤具有高水分、高挥发分、低热值、反应活性好、制浆浓度低的特点;精煤具有低水分、高热值、反应活性差、制浆浓度高等特点.褐煤、精煤单种煤的最高成浆浓度分别为51.89%、73.75%.褐煤与精煤以质量比6∶4均匀混配,粗细粉配比为7∶3,添加剂用量为0.3%(干基/干粉)条件下,制取的水煤浆最高浓度为61.24%,表观黏度为1 298 mPa·s,流动性目测为B级,浆体流动摊开面积为192 cm2时,且浆体流动性、稳定性都较好,满足水煤浆气化设计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