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预测
长期预测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27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99505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外国经济与管理、中国投资、内蒙古气象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2008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等;长期预测的相关文献由60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赵珺、原田登等。
长期预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9505篇
占比:99.80%
总计:99702篇
长期预测
-研究学者
- 王伟
- 赵珺
- 原田登
- 守谷健弘
- 嵯峨山茂树
- 范垂仁
- 西本卓也
- 郭俊
- 镰本优
- 刘颖
- 盛春阳
- 简洲
- 陈元芳
- 于佳琪
- 余为
- 周锋
- 姜玉英
- 左毅
- 张忠
- 朱培栋
- 李丽
- 李波
- 杨文发
- 林镜榆
- 汪金涛
- 郭文明
- 陈新军
- 雷林
- 雷鸣
- 韦记朋
- 马富明
- 马银波
- 魏广恩
- D.科马尼丘
- L.M.伊图
- P.沙尔马
- S.拉帕卡
- T.帕塞里尼
- 丁黎
- 丰大洋
- 付旭云
- 任守纲
- 余凯
- 余鹤
- 冯宝飞
- 刘之涛
- 刘毅
- 刘芳
- 刘鑫
- 叶正襄
-
-
赵晨智;
汪学良;
陈赞;
林旭;
李凯迪
-
-
摘要:
为实现卷烟各分拣线间周作业量均衡,减少其因作业量不均而产生不必要的送货等待时间,本文通过建立ARIMA模型预测周订单销售总量来帮助配送中心调整不同卷烟品规在自动分拣系统中的分拣烟道的占有量以及分拣线的分布量。首先收集2019年5月~2021年3月卷烟周销量数据;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ARIMA模型预测2021年4月的卷烟周销量。结果表明,该模型R的平方达到0.898,拟合程度较好,能够有效地预测卷烟周销量。《烟草行业“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配送中心分拣线高效利用,以发挥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对卷烟销售量的预测显得尤为重要。卷烟销售量的时效性很强,对于卷烟分拣系统来说,为合理分配分拣线每天的任务量,短期预测往往比长期预测更为重要。
-
-
靳子豫;
李政林;
臧永亮;
黄伟婷;
范晴晴
-
-
摘要:
为解决单井产量在试采及稳产期预测计算方法精度不足、计算效率较低、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将预测模型划分为短期产量和长期产量的分类预测方法。短期产量预测在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基础上,针对短期生产环境的变化增加产量转换的参数修正,并对模型的离散过程进行优化,从而弥补灰导数离散过程的偏差;对于长期产量预测,采用时间序列的方法,结合BP神经网络以及短期采样特征值的提取结果,对累积产量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利用2018~2020年多个油井的产量数据信息,进行模型训练、预测和比对,针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长期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914,短期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187,计算精度高于传统ARIMA算法的平均相对误差0.1566,可满足实际工况需求,为油井产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
付恩;
张益农;
杨帆;
王疏影
-
-
摘要:
时间序列预测一直以来在多个领域内有重要应用,如工业监控、能源分析等,尤其是准确的中长期的序列预测,相比于短期预测所能提供的信息量更大、指导性更强。但现实的应用场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准确的进行中长期预测一直以来都面临很多困难。近些年,对于中长期序列预测的研究借助于深度学习方法从大规模数据中挖掘规律,取得了不错的预测性能,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忽视了频域的重要性。频域作为时间序列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包含了序列的周期、趋势等重要信息。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分解的Transformer方法,对原始序列不同的频率分量进行分解,使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分别处理分解后的频率特征,再使用Transformer结构作为特征提取器,在频域的角度进行中长期的时间序列预测。通过在3组公开的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与4个最具代表性的中长期预测算法进行了对比,在多组衡量指标中均取得了最优性能,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此外,通过实验讨论了不同频率分量对于模型的影响,对频率分解的依据做了实验验证。
-
-
陈结;
高靖宽;
蒲源源;
姜德义;
齐庆新;
文志杰;
孙启龙;
陈林林
-
-
摘要:
传统冲击地压预警预测送常利用地球物理方法监测冲击地压的一些前兆信号,采用人为定义和提取参数的综合指数法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目前,研究人员尝试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克服传统冲击地压长期预测所带来的问题,送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长期预测和短期预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机器学习方法、冲击地压短期预警及长期预测的应用进展进行概述,同时分析了传统的经验驱动和机理驱动与机器学习的数据驱动在冲击地压预测预警方面的联系与差异,最后,总结机器学习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对未来冲击地压预测预防的技术进行展望.
-
-
陈结;
高靖宽;
蒲源源;
姜德义;
齐庆新;
文志杰;
孙启龙;
陈林林
-
-
摘要:
传统冲击地压预警预测通常利用地球物理方法监测冲击地压的一些前兆信号,采用人为定义和提取参数的综合指数法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目前,研究人员尝试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克服传统冲击地压长期预测所带来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长期预测和短期预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机器学习方法、冲击地压短期预警及长期预测的应用进展进行概述,同时分析了传统的经验驱动和机理驱动与机器学习的数据驱动在冲击地压预测预警方面的联系与差异,最后,总结机器学习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对未来冲击地压预测预防的技术进行展望。
-
-
卢秋铸;
吴军;
陈佰健;
杨鑫
-
-
摘要:
本文针对船舶航向保持过程提出了一种间接的建模方法来描述船舶舵角与艏摇角之间的关系.建模数据来源于东京海洋大学实验船舶"夕路丸"的真实航行数据.首先,以船舶舵角为输入船舶艏摇角速度为输出,建立一个过渡自回归历遍(ARX)模型;然后根据艏摇角速度和艏摇角间的差分关系,得到最终的ARX模型.再多组测试数据下,与机动建模组(MMG)模型和直接ARX模型的长期预测性能做了比较.仿真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间接建模方法对船舶的航向保持过程有更好的长期预测效果.
-
-
姬克;
黄细霞;
卢占标;
鲍佳松
-
-
摘要:
为了实现对钢卷仓储吞吐量的长期预测,以便帮助钢铁物流园区提前规划库位分配和装备准备,降低物流成本和物流园区的空置率,提出基于粒度计算和模糊规则的钢卷仓储吞吐量长期预测模型.通过时间序列分解模型将原始时间序列分解,分别将分解后的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粒并对其进行聚类,根据信息粒的类别建立模糊逻辑关系.根据模糊规则实现对未来7天的预测并不断迭代实现对四周的吞吐量预测.选用某无水港2014年至2018年的吞吐量数据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结果能够满足钢铁物流规划需求,长期预测精度高于ARIMA模型.
-
-
何永秀;
吕媛;
车怡然
-
-
摘要: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需要推进源端基地与终端消费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建设,农村、工厂成为国家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的重要个体.从分布式风力发电用户的角度出发,对地区分布式风力发电规模进行预测.从政策、资源、技术、市场4方面分析影响分布式风力发电经济性的因素,将地区风力发电电价、地区发电量、地区分布式风力发电可开发资源、分布式风力发电商业模式等因素量化为用户分布式风力发电的成本,最后利用成长曲线模型对地区分布式风力发电规模进行预测.对南方某地区的分布式风力发电用户单位电量发电成本进行测算,并对地区分布式风力发电规模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30年该地区的分布式风力发电规模将达到2020年的3倍;同时对不同发展速度下的分布式风力发电规模进行预测,发现高发展速度下的规模始终高于较低速度下的分布式风力发电发展规模.
-
-
王辽卫
-
-
摘要:
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及单产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自1995年以来中国从大豆出口国到进口量突破1亿吨的世界最大进口国的变化过程,对国内中长期大豆供应形势进行了预测.同时,从种用消费、食用消费、压榨消费等三大方面介绍了中国大豆消费需求情况,对大豆需求未来变动的趋势进行了预判和分析.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对中国大豆未来发展途径给出建议.
-
-
李建林;
张海军;
庞俊强
-
-
摘要: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任务的提出,未来新能源是电力系统的主力军.对于含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风速及风电功率的准确预测对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降低风电消纳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基于统计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通过设计一个多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算法来预测下一年的每小时风速及发电量.利用张北、内蒙地区两风电场的数据样本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MAE)很小,预测效果较好.
-
-
-
-
-
-
-
杨庆萍;
王苏;
高中卫;
郑扬;
泰成云;
范秀莲
- 《第四届长三角论坛——气象科技创新与发展分论坛》
| 2007年
-
摘要:
通过对50多年来北半球500hPa环流指数与洪泽湖入湖水量的关系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为副高)强度指数曲线上升与下降的入湖水量曲线相交,来年的秋季入湖水量将上升20×108m3以上,其中上升70×108m3以上的年份占50%。入湖水量与极涡强度曲线同时下降并且相交,来年的秋季入湖水量将上升20×108m3以上,其中上升70×108m3以上的年份占75%。本文将月入湖水量分级作为预报量,利用北半球500hPa环流指数月平均值的变化找指标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月入湖水量长期预测方法。通过试用效果较好,对湖区秋季水量的多寡和湖区秋季枯水的预报有一定实用价值。通过分析得出:rn 1、近55年来秋季500hPa副高强度指数呈上升趋势: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指数持平略有上升:入湖水量总趋势略有下降。rn 2、副高强度指数1月小于30,并且它与上一年1月差值大于20;或者1月的值在10~15之间,同时5月的值在15~25之间,秋季入湖水量小于8×108m3,其中有80%小于1×108m3。副高强度指数1月大于40,并且5月小于25:或者5月与4月的差值大于2,同时5月的值与上一年5月的差值小于-26,秋季入湖水量大于200×108m3m,3月极涡中心强度指数值在5~11之间,同时5月极涡中心位置在北纬70~80度之间,小于东经80度,10月和11月入湖水量小于5×108m3。rn 3、用北半球500hPa环流指数的月值变化作为指标,建立出月入湖水量预测方法,从这两年的试报效果看,有一定使用价值,可作为中长期预测洪泽湖秋季入湖水量的一种方法。
-
-
范思毅;
范垂仁;
林镜榆
- 《2006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在收集整理分析了从1951~2005各月总计298次登陆我国台风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对首次台风登陆我国的时间、地点同太阳黑子,近远日点月相,环流特征量、海温进行了相关计算,挑选了相关系数大的作为预报台风登陆指标,建立模型图,在研究中本着立体的、动态的、全方位的研究思路,从物理机制出发用日月食代码值等12项有关资料作为模型图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模型图中显示出登陆我国台风在某种指标下发生时间是固定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做长期预报的;同时还惊奇地发现台风登陆地点、时间同我国旱涝极值灾害大小范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