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热焊接
铝热焊接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铁路运输、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32466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科技风、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5年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全国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第二十一届全国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 等;铝热焊接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松福、崔成林、迟俊杰等。
铝热焊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32466篇
占比:99.99%
总计:532527篇
铝热焊接
-研究学者
- 高松福
- 崔成林
- 迟俊杰
- 王宝秀
- 宋宏图
- 曹宏禄
- 李秀朋
- 杨艳玲
- 龙伟民
- 任金雷
- 刘天顺
- 汪毅
- 沈元勋
- 石孟雷
- 陈威
- 弗雷德里克·德尔克鲁瓦
- 王志强
- 胡锋涛
- 裘德海
- 裴夤崟
- 钟素娟
- 马向平
- 冯子凌
- 刘东
- 孙长青
- 尹志彪
- 张凤明
- 张磊
- 张辉
- 徐浩
- 朱文杰
- 李吉峰
- 李强
- 李涵
- 梁正伟
- 段勇奇
- 段蔚
- 殷立达
- 王帮焱
- 王忠强
- 王生平
- 白涛
- 瞿连辉
- 耿进峰
- 褚大军
- 赵颖
- 邢琳琳
- 马汉龙
- 高佳伟
- 高振坤
-
-
任金雷;
沈跃勇;
高松福;
宋宏图;
石孟雷
-
-
摘要:
铝热焊接头在进行超声波探伤时发现轨头存在异常反射波,对存在异常反射波的接头进行分层打磨及磁粉探伤,未发现缺陷。观察反射波处金相组织为正常焊缝组织。对轨头进行热处理后异常反射波降至正常晶粒反射波,观察其金相组织较热处理前晶粒得到细化。该反射波是由于熔合线处粗大且不均匀的晶粒造成晶体各向异性,引起声阻抗的改变,在超声波探伤灵敏度较高的情况下而产生的。
-
-
任金雷;
高松福;
石孟雷;
宋宏图;
李涛;
麻睿;
王志强
-
-
摘要:
用于钢轨铝热焊接的ZTK-1型砂型焊后残余冒口棒打磨量大,打磨用时久,焊后接头在轨腰及以下部位溢流飞边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将砂型轨底角根部优化为两个尺寸8.5 mm×12.5 mm的方冒口。通过数值模拟、预热试验检验砂型预热效果,通过焊接试验、力学性能检测确定焊接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砂型预热效果良好,焊接工艺为预热时间240 s,推瘤后60 s去除冒口棒,焊后接头残余冒口棒打磨量降低54%,溢流飞边打磨时间降低16%,能更好地适用于天窗点铝热焊接作业。
-
-
高松福;
任金雷;
石孟雷;
武志刚;
宋宏图
-
-
摘要:
以60 kg/m钢轨铝热焊接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建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焊接过程中,铝热焊剂生成钢液在型腔中的流动顺序和焊后焊头温度分布情况;通过钢轨和砂型实物模型试验对钢液在型腔中的流动顺序进行了验证;通过焊接前在焊头附近钢轨埋设热电偶的方法对焊后焊头温度分布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能直观地观察钢液在型腔中的流动顺序和焊头的温度分布特征;试验验证和模拟结果一致表明,钢液注入型腔后,从钢轨端面轨头两侧流入到型腔内部,并直接流入到轨底区域;钢液浇入型腔后的冷却过程中,在距轨端50 mm位置,温度分布检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
-
萧锐;
荣江洲;
周海
-
-
摘要:
重型起重机整机重、起重量大、起升高、运行距离长、安全系数高,其运行轨道是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保障。重型起重机标准轨道长度12 m,全长运行距离一般在300~400 m,通常采用传统的电弧焊接方法对轨道堆焊连接,焊接点数量多,焊接时间长,且容易断裂。轨道之间连接出现断裂后将给起重机运行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尝试应用一种箱式型熔融铝热焊接方法进行重机轨道连接,以提升焊接质量确保起重机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对其应用过程及其焊接效果进行总结。
-
-
高松福;
宋宏图;
任金雷;
石孟雷;
冯子凌;
罗飞
-
-
摘要:
采用三维软件建立铝热焊接浇注模型,对钢液的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在铝热焊接钢液充型过程的流场和凝固过程的凝固场;基于模拟结果,对焊接工艺进行调整和优化,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直观地描述铝热焊接过程中钢液充型和凝固阶段的流场、温度场分布,并能进行缺陷预测;焊缝轨腰中部为最后凝固区域,易在收缩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缺陷;优化方案为通过减小轨腰焊筋的尺寸同时加大内浇口尺寸来缩短轨腰金属的凝固时间;优化后轨腰中部无独立凝固孤岛存在,可以避免轨腰中部缺陷的产生;焊接试验与模拟结果一致.
-
-
田国鹏;
张银龙
-
-
摘要:
轻轨是城市轨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铝热焊施工是轻轨施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论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铝热焊基本原理,对焊接材料的选用及焊接参数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焊接流程,对现场焊接中常见问题提出了控制措施,提高了铝热焊施工质量.
-
-
-
董科林;
齐长云;
李慧鹏
-
-
摘要:
在铝镁合金碳素项目焙烧车间多功能行车轨道安装施工中,采用了铝热焊接技术,为彻底解决钢轨接头的稳固与平顺找到了解决方案,实现了轨道的无缝对接,在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轨道铝热焊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总结形成的轨道铝热焊接工艺技术,可供同类项目施工参考借鉴.
-
-
-
-
沈元勋;
李秀朋;
龙伟民;
胡锋涛;
许江晓;
汪毅
- 《第二十一届全国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以电力系统新型接地网材料不锈钢包钢复合材料的铝热焊接技术为背景,以Al粉、CuO和Cu20粉末为基体制备新型铝热焊粉,考察了添加铜磷合金、硼酐、萤石粉、硅钡钙等合金粉末对接地网材料铝热焊接成形质量的影响,并对接头组织形貌和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合金粉末可以明显改善铝热焊接接头成形质量,合金粉末有效地起到了除气、排渣、净化作用,接头内部无气孔、夹渣,表面光滑、无裂纹缺陷.铝热焊接接头熔点、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新型铝热焊粉完全可以满足电力接地装置的工程应用.
-
-
-
郭面焕
- 《全国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为了缩短铁路的运输周期,加大运输量,提高铁路的整体运载能力,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其首要问题是实现铁路的无缝化.国内外对此一直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提高辙叉使用寿命和实现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人体从不同的途径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攻刻这项难题.本文对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技术及提高辙叉使用寿命方法,将国内外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提供依据及信息.
-
-
郭面焕
- 《全国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为了缩短铁路的运输周期,加大运输量,提高铁路的整体运载能力,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其首要问题是实现铁路的无缝化.国内外对此一直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提高辙叉使用寿命和实现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人体从不同的途径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攻刻这项难题.本文对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技术及提高辙叉使用寿命方法,将国内外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提供依据及信息.
-
-
郭面焕
- 《全国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为了缩短铁路的运输周期,加大运输量,提高铁路的整体运载能力,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其首要问题是实现铁路的无缝化.国内外对此一直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提高辙叉使用寿命和实现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人体从不同的途径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攻刻这项难题.本文对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技术及提高辙叉使用寿命方法,将国内外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提供依据及信息.
-
-
郭面焕
- 《全国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为了缩短铁路的运输周期,加大运输量,提高铁路的整体运载能力,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其首要问题是实现铁路的无缝化.国内外对此一直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提高辙叉使用寿命和实现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人体从不同的途径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攻刻这项难题.本文对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技术及提高辙叉使用寿命方法,将国内外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提供依据及信息.
-
-
郭面焕
- 《全国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为了缩短铁路的运输周期,加大运输量,提高铁路的整体运载能力,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其首要问题是实现铁路的无缝化.国内外对此一直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提高辙叉使用寿命和实现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人体从不同的途径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攻刻这项难题.本文对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技术及提高辙叉使用寿命方法,将国内外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提供依据及信息.
-
-
郭面焕
- 《全国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为了缩短铁路的运输周期,加大运输量,提高铁路的整体运载能力,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其首要问题是实现铁路的无缝化.国内外对此一直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提高辙叉使用寿命和实现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人体从不同的途径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攻刻这项难题.本文对钢轨与钢轨、钢轨与辙叉的无缝连接技术及提高辙叉使用寿命方法,将国内外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提供依据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