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钴酸锂

钴酸锂

钴酸锂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9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68790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材料导报、新材料产业、现代材料动态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第28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等;钴酸锂的相关文献由2004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开华、徐世国、李长东等。

钴酸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8790 占比:99.85%

总计:169045篇

钴酸锂—发文趋势图

钴酸锂

-研究学者

  • 许开华
  • 徐世国
  • 李长东
  • 龙炳清
  • 栗志涛
  • 丁文秀
  • 周恒辉
  • 靳亚珲
  • 宋健巍
  • 杨克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鑫; 陈娟; 常海涛
    • 摘要: 钴酸锂由于其高压实密度,高能量密度、优异的的循环寿命和安全可靠性,仍然是便携式电子用锂离子电池正极主要材料。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对锂离子电池续航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钴酸锂的充电截止电压不断提高,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然而,随着充电截止电压不断提高,钴酸锂正极的缺陷也不断暴露,例如颗粒表界面稳定性下降、不可逆相变以及在高电压的不均匀反应等问题,均会导致容量、库伦效率、循环寿命受到影响。因此,对钴酸锂在高压下的实效机理及其改进方法进行综述。
    • 吴世清
    • 摘要: 目前已实施的锂电池系列标准1)GB 19521.11-2005《锂电池组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规定了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危险货物的要求、试验和检验规则。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危险货物危险特性的检验。2)GB/T 23365-2009《钴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规定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的测试方法。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
    • 武怿达; 张义; 詹元杰; 郭亚奇; 张辽; 刘兴江; 俞海龙; 赵文武; 黄学杰
    • 摘要: 钴酸锂材料由于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倍率性能和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随着人工智能和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钴酸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有了更高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利用简单的固相法对钴酸锂进行硼化物包覆,经过改性后的钴酸锂材料(BLCO)相比于未改性的原始材料(LCO)电阻率下降一个数量级,该材料组装成的电池在常温下3~4.55 V的初始容量达到201.2 mAh/g,高于原始钴酸锂材料的192.64 mAh/g,循环500周后容量为194.8 mAh/g,高于原始材料的184.37 mAh/g。这种提升是由于硼化物改性后的钴酸锂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子电导率和更小的界面阻抗,本工作提供了一种提升高电压钴酸锂材料容量的方法并对高电压下钴酸锂材料的失效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未来高容量钴酸锂材料的设计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 凌仕刚; 张嫚; 沈恋; 张虎; 周青宝
    • 摘要: 钴酸锂(LiCoO_(2))是最早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自1991年商业化至今,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等设备中。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与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各类消费电子设备与器件对电池的使用及待机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观表现为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兼顾安全性和服役寿命。从能量密度提升的角度看,最有效的途径是提升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工作电压、压实密度等,这往往伴随着电池及电极材料的性能劣化与加速失效。文章从钴酸锂正极材料结构特性、基础科学问题与解决思路、前驱体技术、材料制成与设计思路、检测分析与表征技术等角度概述了钴酸锂正极材料的产业化进展。
    • 程梅笑; 万广聪; 申海鹏; 郭营军; 李新丽
    • 摘要: 在各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钴酸锂因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高比容量和高工作电压而受到高度关注,并广泛应用到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介绍了高电压钴酸锂材料改性方法(掺杂和包覆)及适配电解质体系(溶剂和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 谭洁慧; 邓凌峰; 张淑娴; 李金磊; 王壮; 覃榕荣
    • 摘要: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钴酸锂(LiCoO_(2))正极材料,将碳纳米管(CNTs)、氧化石墨烯(GO)与LiCoO_(2)超声分散,经喷雾干燥和高温还原后,氧化石墨烯被还原成石墨烯(GR),最终得到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石墨烯/钴酸锂(CNTs/GR/LiCoO_(2))复合正极材料。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与石墨烯交替分散在LiCoO_(2)颗粒表面,形成三维分层纳米级导电网络,能有效防止复合材料的团聚,与纯LiCoO_(2)、GR/LiCoO_(2)、CNTs/LiCoO_(2)相比,CNTs/GR/LiCoO_(2)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5C时放电比容量为171.28 mAh/g,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54.50 mAh/g,容量保持率为90.24%,5C大倍率下放电比容量达到143.60 mAh/g。
    • 于洪浩; 刘权智; 乔骞; 李印; 王坤; 李鑫
    • 摘要: 采用机械活化回收废弃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LiCoO_(2))中的有价金属,实现常温环境中有价金属的高效浸出;通过机械活化过程改变LiCoO_(2)结构、提高Li CoO_(2)晶体的无序程度及增加LiCoO_(2)的反应活性;研究球磨转速、球磨时间、固液比、球料比、盐酸浓度和H_(2)O_(2)浓度对LiCoO_(2)中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球磨转速500r/min、球磨时间30min、球料比25∶1、固液比1∶150、盐酸浓度为0.5mol/L、H_(2)O_(2)浓度为1mol/L条件下,Co和Li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4.7%和80%。
    • 邓昊天; 王传伟; 陈守潇; 潘思宇; 吕超; 郭明佳; 刘君珂; 魏国祯; 周尧; 李君涛
    • 摘要: 通过结合固相和液相包覆在Al掺杂LiCoO_(2)表面共包覆了钛酸锂(Li_(4)Ti_(5)O_(12))和聚吡咯(PPy)。这种双包覆方法不仅稳定了高电压下LiCoO_(2)的表面,还增强了材料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电化学测试表明,当活性物质、导电剂和黏结剂的质量比为80∶10∶10时,在0.5C(1C=180 mA·g^(-1))电流下,循环30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6.9%,且在5C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为150 mAh·g^(-1);由于双包覆后LiCoO_(2)电子电导率大幅提高,当活性物质、导电剂和黏结剂的质量比为90∶3∶7时,在0.5C电流下,循环20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2.8%,且在5C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为130 mAh·g^(-1)。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包覆层可以在循环中保持稳定且能抑制LiCoO_(2)材料在高电压下的表面副反应。
    • 姚孟余; 罗明健; 谌业锋; 任洪宇; 叶联康; 戴新义
    • 摘要: 制备高电压钴酸锂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但随着充电截止电压的升高,会加剧电极表面副反应的发生及钴酸锂结构的衰退,从而降低其电化学性能。表面包覆是改善上述问题的有效有段,本文采用湿化学法对钴酸锂材料进行了氧化锌包覆,研究了煅烧温度对包覆层特性及钴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达到450°C时包覆前驱体乙酸锌完全分解为氧化锌包覆层,且对钴酸锂本身晶体结构没有产生明显影响,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包覆层结晶颗粒变大。氧化锌包覆后钴酸锂循环性能明显改善,LCO-Z450样品在3~4.5V电压区间充放电循环40周后容量保持率达89.8%,而相同条件下未包覆的钴酸锂样品只有72.1%。
    • 张金钟; 樊相汝; 李岚; 黎育才; 羊依金
    • 摘要: 通过使用“H_(3)PO_(4)+还原铁粉”体系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进行湿法浸出以回收金属Co和Li。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获得最佳浸出条件:磷酸浓度2 mol/L、温度50°C、浸出时间90 min、液固比35 mL/g、Fe粉添加量60%。结果表明,在最佳浸出条件下,Co和Li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6.1%、93.2%;通过沉淀分离滤液Co_(3)(PO_(4))_(2)、Li_(3)PO_(4)和Fe_(3)(PO_(4))_(2)以回收金属Co、Li、Fe,其纯度分别可达到81.69%、87.83%、91.00%。通过使用新的浸出体系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回收,不仅使实验程序更为温和,还保证了金属材料的回收率,为锂离子电池温和、安全、高效的资源回收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