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素
重组人促红素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9860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东方食疗与保健、食品与药品、医疗装备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等;重组人促红素的相关文献由366位作者贡献,包括桑建彬、韩明娣、张向荣等。
重组人促红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9860篇
占比:99.92%
总计:139967篇
重组人促红素
-研究学者
- 桑建彬
- 韩明娣
- 张向荣
- 张涤平
- 盛光阳
- 程度胜
- 龙应国
- 周勇
- 吴园园
- 薛霞
- 陈贤光
- 刘海峰
- 郭峰
- 马立平
- 庞甲佩
- 张敬东
- 李响
- 王军志
- 解福生
- 郝向慧
- 韩文锋
- 饶春明
- 东寰睿
- 于萍
- 何勇
- 刘欣伟
- 刘海立
- 刘铁成
- 史兆松
- 史雪松
- 吕晓林
- 周祥山
- 孟庆勇
- 张婕
- 张建岭
- 张文学
- 张秀芹
- 张红霞
- 徐丽
- 李会成
- 李兵
- 杨宋
- 梁秋波
- 王丽
- 王庆彬
- 王康
- 王彤彤
- 王扬
- 王百盛
- 王维
-
-
王丽艳;
倪文昌;
边俊梅
-
-
摘要:
背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致残率,临床主要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HIE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因此探寻新的治疗方式对提高新生儿HIE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胞二磷胆碱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儿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原始反射、肌张力、意识状态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0、20、30 d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评分,治疗前、治疗后30 d血清Tau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儿原始反射、肌张力、意识状态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治疗方法在NBNA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治疗方法在NBNA评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0、20、30 d 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0、20、30 d NBNA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20、30 d NBNA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后10 d,治疗后30 d NBNA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后20 d(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0 d血清Tau蛋白、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30 d血清Tau蛋白、NSE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胞二磷胆碱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疾病快速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
-
洪明
-
-
摘要:
目的比较罗沙司他胶囊和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并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61例CKD并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分别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或罗沙司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贫血指标、铁代谢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铁调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罗沙司他胶囊治疗CKD并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优于重组人促红素。
-
-
黄昭萍;
杨灿华;
梁入方;
吕丽娜;
谢兴文;
梁韶文;
黄玉娜;
陈柳先
-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效果,以期为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找到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素、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重组人促红素、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疗效,改善其血液指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
刘雄;
卓建钦
-
-
摘要:
目的:探讨分别采取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治疗对肾性贫血患者微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罗沙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微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计数、铁蛋白(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性贫血疾病中采取罗沙司他治疗的效果优于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治疗,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体内微炎症因子的水平。
-
-
冯晓虹
-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贫血患儿接受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信封法将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新生贫血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3周铁剂治疗并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比较两组血液指标、NBNA评分及贫血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3周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水平、原始反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及主动肌张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铁剂与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新生儿贫血可改善患儿各项能力和血液指标,提升贫血治疗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
-
-
李文英;
冶斐然;
兰志兵
-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groupproteinB1,HMGB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 yacidicprotein,GFAP)、激活素A(activin A,ACT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rHu-EPO,共治疗14 d。根据患儿意识及肌张力恢复情况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惊厥停止时间;于治疗前后采用新生儿行为测定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估患儿神经功能发育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GFAP、ACTA表达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结论:rHu-EPO注射液与亚低温联合治疗HIE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HMGB1、GFAP、ACTA表达水平。
-
-
张运根
-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生血片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对症综合治疗,并用重组人促红素,观察组加用健脾生血片。结果:治疗2个月,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b、HT、S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cr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生血片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效果较好,且安全。
-
-
詹涛;
肖威;
曾庆芳;
蓝清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维血胶囊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效果及安全性,丰富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思路。方法:选取60例赣州市肿瘤医院内三、内四病区2019年12月-2022年2月诊断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口服益气维血胶囊治疗,对照组联合口服琥珀酸亚铁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贫血三项[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SF)],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结果:血液检测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RBC、Hb、HCT及SF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治疗后恶心、焦虑、困倦及食欲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维血胶囊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能有效纠正贫血状况及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作为肿瘤相关性贫血姑息治疗中的有效方法。
-
-
张艳艳;
蔡虹
-
-
摘要:
目的研究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贫血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反应水平及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07例MHD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例给予琥珀亚酸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琥珀亚酸铁联合罗沙司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贫血指标、铁代谢水平、炎症反应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罗沙司他联合琥珀亚酸铁治疗MHD肾性贫血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铁代谢水平,纠正贫血状态,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安全性较高。
-
-
张蓬杰;
荀利如;
丁通;
鲍楠;
段斌
-
-
摘要:
目的比较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在治疗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肾病血透中心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初始进入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107例,其中使用罗沙司他治疗57例(罗沙司他组),使用rhEPO治疗50例(促红素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铁剂、甲钴胺及叶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别在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n,SF)、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铁调素(hepcidin,HeP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并观察6个月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RBC、Hb、Hct、EPO、SF、TRF、TSAT、HePc、WBC、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RBC、Hb、Hct、EPO、SF、TRF、TSAT较治疗前上升,HePc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6个月HePc在两组进一步下降(P0.05),而促红素组CRP和IL-6治疗1、3、6个月无明显变化(P>0.05)。WBC在治疗1、3、6个月与治疗前变化不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hEPO比较,罗沙司他治疗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贫血、调节体内铁代谢、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
-
-
沈钦勇;
魏丽娜;
宋洪涛
- 《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EPO)抵抗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为EPO抵抗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对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EPO抵抗的原因及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EPO抵抗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EPO抵抗的原因较为复杂,最常见原因为缺铁;其他因素,如营养因素、排斥反应、透析不充分、感染、铁储备不足或利用障碍、免疫药物使用、ACEI/ARB药物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使用等均能导致EPO抵抗的发生.相较于普通透析患者,排斥反应、免疫抑制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等则是移植受者所独有的因素. 结论:EPO低反应的治疗包括去除病因、去除体内炎症状态、治疗感染及治疗急、慢性排斥反应、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方案以及改善肾功能等;对于难以纠正的贫血,可考虑输血治疗,但不应单纯的持续增加重组人促红素的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