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鉴定
重复鉴定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0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3985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湖北警官学院学报、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六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一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重复鉴定的相关文献由11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新秀、李景清、石东洋等。
重复鉴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985篇
占比:99.79%
总计:34058篇
重复鉴定
-研究学者
- 刘新秀
- 李景清
- 石东洋
- A·A·莫利
- M·布里斯科
- P·赛克斯
- 侯瑞盈
- 刘道前
- 张钰霞
- 徐纯厚
- 李洪林
- 李琼璐
- 王艳敏
- 董晓明
- 项勇
- 丁斌
- 于永玲
- 刘天福
- 刘慧
- 史丽英
- 吴新明
- 周天武
- 周建东
- 周莉
- 唐艳
- 姚致中
- 姚西翠
- 姜月华
- 孔娣
- 孙玉国
- 宋淳桐
- 庄根财
- 张慧
- 张永昌
- 张玉华
- 张玮玮
- 张立军
- 强卉
- 支敏
- 方侃乐
- 时凯
- 时波
- 曹广强
- 本多健一郎
- 朱玉玲
- 李书芳
- 李从培
- 李斌霞
- 李晓萍
- 李洁
-
-
-
-
刘道前;
周莉
-
-
摘要:
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一种,对于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程序的启动,即鉴定意见的首次生成,不仅影响着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对案件的主观判断,而且决定着鉴定意见的公信力,影响着鉴定意见能否被当事人双方所接受.通过法理分析与比较研究,总结鉴定意见的规范性程序.公正的刑事鉴定启动程序能避免重复鉴定,维护和增强鉴定意见的公信力;不当的刑事鉴定启动程序既浪费司法资源,又可能导致在此基础上生成的鉴定意见误导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甚至产生错案和冤案.
-
-
李斌霞
-
-
摘要: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类案件专业性较强,对司法鉴定结果的依赖度较高,在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因相关规范未能统一且不完善,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普遍存在自主性强、随意性大等特点,导致鉴定周期长、鉴定水平良莠不齐、重复鉴定多,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件的办理质量,更容易激化对立情绪,不利于医患矛盾化解.
-
-
张永昌
-
-
摘要:
法医类司法鉴定结果为案件审判中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对于案件审理的准确性,以及法律条款引用的公正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涉及法医类的司法鉴定案件审理中,关于重复鉴定的问题,也引起了研究人员以及司法鉴定人员的关注.文章针对当前法医类司法鉴定之重复鉴定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法医类司法鉴定中的重复鉴定问题改善提供参考.
-
-
-
刘道前
-
-
摘要:
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一种,对于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定程序的启动,即鉴定意见的首次生成,不仅影响着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对案件的主观判断,而且决定着鉴定意见的公正性、公信力,影响着鉴定意见能否被当事人双方所接受.本文将通过法理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总结鉴定意见的规范性程序.公正的鉴定启动程序能避免重复鉴定,维护和增强鉴定意见的公信力:不当的刑事鉴定启动程序既浪费司法资源,又可能导致在其基础上生成的鉴定意见误导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甚至产生冤案和错案.确定启动鉴定程序的主体,还要确定启动鉴定程序的条件,以保证刑事司法鉴定的公信力.
-
-
唐艳
-
-
摘要: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却因具体操作细则无相关法律、规定可循等原因而存在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造成了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不仅损害了司法的尊严,更降低了司法公信力.本文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等乱象进行详细的分析,剖析其出现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包括健全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规范重新鉴定程序、建立司法鉴定采信制度等一系列完善我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建议.
-
-
孔娣;
胡峻梅
-
-
摘要:
目的:了解精神损伤重复鉴定案例特点,尝试分析复鉴与初鉴不一致可能的归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登记表完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精神损伤重复鉴定案例的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损伤重复鉴定发生率为21.20%,68.75%的重复鉴定由被鉴定人当事对方提起,鉴定诊断主要为应激相关障碍,占31.25%,其次为精神分裂症,占28.13%,癔症21.88%.鉴定结论分歧率为56.25%,仅精神疾病诊断不一致者占50%,仅法律关系不一致占34.38%,两者均不一致者28.13%.结论:精神损伤鉴定的复鉴与初鉴分歧率较高,鉴定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尽量减少失误.
-
-
陈健培
-
-
摘要:
重复鉴定一直为司法实践者所诟病,这是因为其妨碍了诉讼的进行,浪费了司法资源;亦严重危及了司法权威.而要治愈这个痼疾,又涉及多方面的诉讼问题.要分析和解决重复鉴定这一难题,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
-
-
周建东;
李雅婷
-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在刑事证据审查中,司法精神病鉴定意见最具困惑,尤其是对同案同人,不同时间不同机构出具的不同意见,但该类意见对案件关系重大,需要谨慎对待.精神病鉴定,确因其主观多、技巧强,且被鉴定人异常的行为、语言、意识、思维、情感、逻辑、认知等多以问答、追溯、资料审查等方式获得,难免不为大众接受,确是当前重复鉴定率高的原因之一。要解决司法精神病重复鉴定率高还有很多现实困难,但减少意见不一致性则可通过降低人为干扰来实现。
-
-
-
-
-
钟林江
- 《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
| 2011年
-
摘要:
重新鉴定虽然是检验和纠正鉴定结论有效途径,但是当前的重新鉴定已经日益变形为重复鉴定,日渐成为影响公正与效率的温床。本文认为:1、重视鉴定机构选择的释明工作,完善第一次鉴定的程序要求,减少重新鉴定的动机和理由;2、鉴定人员出庭作证,从专业角度消除各方的疑问;3、重新鉴定必须具备法定事由并予以严格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