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碰规则
避碰规则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法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29527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中国水运(理论版)、航海、世界海运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10年船舶航泊实践研究学术会议、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等;避碰规则的相关文献由24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铎、朱金善、赵劲松等。
避碰规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527篇
占比:99.40%
总计:29704篇
避碰规则
-研究学者
- 张铎
- 朱金善
- 赵劲松
- 文元桥
- 汤海南
- 黄亚敏
- 周春辉
- 孙立成
- 张帆
- 张辉
- 施平安
- 曾博志
- 朱军
- 朱曼
- 贺益雄
- 赵新江
- 邹友家
- 陈金福
- 黄立文
- 何立居
- 周京
- 姚莫凡
- 孔祥生
- 宋崇元
- 岳兴旺
- 张宗浩
- 戴冉
- 李纪强
- 林举德
- 熊勇
- 牟军敏
- 王敬全
- 王逢辰
- 石爱国
- 胡甚平
- 葛海鹏
- 薛满福
- 邓芳
- 邱云明
- 郑明达
- 钟书彬
- 钟建东
- 陆相依
- 靳磊磊
- 鲍宏杨
- 黄亮
- 黄志清
- 黎法明
- 丁新华
- 丛喆
-
-
刘兴旺
-
-
摘要:
为保障全国两会期间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3月2日,新港海事局联合天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展水上联合巡航。此次联合巡航重点检查船舶遵守有关航道、避碰规则、引航等有关规定的情况;通航水域是否存在碍航漂浮物,是否存在非法碍航水上捕捞、施工作业和水上水下活动等情况。此次联合巡航强化了与地方政府和相关涉海执法部门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了辖区联合执法力度,为提高海域综合治理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
-
张铎
-
-
摘要: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于1972年10月20日通过,至今已过去整整半个世纪。回顾公约诞生和修正的历程,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过时性问题,进而对未来修正进行展望。在自主船应用所推动的全面修正避碰规则的背景下,其长期积累的问题应被重新审视并彻底解决。
-
-
阎涛;
朱金善
-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船舶通信导航、船舶设计与建造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驾驶船舶应用于海上运输成为可能,现行的《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简称《避碰规则》)能否适应无人驾驶船舶的发展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避碰规则》的适用对象及“船舶”的定义出发,分析现行《避碰规则》适用于无人驾驶船舶存在的障碍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避碰规则》的建议,包括修改“互见”的定义,将《避碰规则》第二章第三节及第19条的标题均改为“船舶在非互见中的行动规则”,修改第19条中有关款项的内容,同时阐述《避碰规则》中不宜为无人驾驶船舶增设特殊规定的理由。
-
-
邝建华
-
-
摘要:
1972年国际海事组织颁布了《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简称《规则》。该规则的颁布主要是用于指导航行中的各类船舶在海上的航行安全,是船舶在海上航行生产中重要的法律法规,是船舶在海上航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和重视的航海规则。航海驾驶人员在船舶航行过程中,要对规避规则深入学习,牢固掌握规则中的各项法条与要求,要对规则有正确的理解,严格遵守。在航行过程中,安全无小事,船舶安全保障是海上航行中的首要任务也是必要任务。通过分析近几年船舶航行的相关碰撞事故,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除了客观的、不可抗的因素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观因素,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强船员技术水平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船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加强航行安全教育,改变懒散随意的工作作风,从源头上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相关船舶碰撞事故。
-
-
王群;
张庆年;
杨杰;
丛喆;
涂敏
-
-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已经广泛运用于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研究.对于水上运输,由于船舶操纵性能相对特殊,无人驾驶船舶的研究起步较晚.文中采用强化学习算法,分别从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回报函数和动作选择策略四个要素构建内河无人驾驶船舶驾驶行为决策模型,动作选择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2003修正版)》.通过与环境的不断交互学习积累经验,利用不断迭代的状态-动作对的回报值函数来实现驾驶行为决策的优化.分别对对驶相遇和交叉相遇两种会遇场景进行仿真.结果 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实现有人驾驶船舶一般船长的驾驶行为决策功能.
-
-
李俭;
王仲香
-
-
摘要:
农业机器人作业时,为了提高机器人躲避障碍物及自主导航的效率和水平,将随机运动障碍物避碰规则引入到了农业机器人导航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采用人工势场算法对避障规则进行了设计,并利用蚁群算法对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进行了优化,从而使机器人在随机运动障碍物的环境下可以实现自主导航,且获得最短的导航路径.模拟多除草机器人的作业过程,对多运动障碍物环境下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随机运动障碍物避障规则可以成功实现运动障碍物环境下的路径规划,且采用蚁群算法得到的路径最短、规划效率最高.
-
-
徐笑锋;
肖英杰;
章学来
-
-
摘要:
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背景下,自动驾驶船舶因其安全、高效的优势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避碰相关法律条例与避碰路径规划发展并不均衡.自动驾驶船舶概念在规范条例中仍十分模糊,传统的路径优化与算法存在一定的偏差,只局限于全局规划或局部规划无法有效的保障船舶行驶安全性.基于避碰规则梳理了自动驾驶船舶的相关规范,分析了最新的自动驾驶船舶路径优化研究成果,阐述了当下自动驾驶船舶路径规划的模型,包括智能算法、规划目标与约束条件等.针对当下仍存在的自动驾驶船舶避碰问题,应从定义、监管、责任划分等方面完善自动驾驶船舶法律法规体系,改良传统避碰路径规划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求解过程缓慢等缺陷,展望了自动驾驶船舶的进一步发展趋势.
-
-
-
张辉
-
-
摘要: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二条与其他大多数条款不同,很容易被误解.该条款没有对船舶驾驶人员说明如何操纵船舶,但要求船舶驾驶人员对其所采取的措施负责.针对于此,文章对第二条进行了解读,在实践中找出了正确的船舶操纵方法以避免出现紧迫局面,供船舶驾驶人员借鉴.
-
-
张辉
-
-
摘要:
风帆助航船和现代高性能竞技帆船均使用了刚性翼型帆,然而现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帆船相关条款仅适用于传统帆船,并不适合于安装刚性翼型帆的船舶,风帆助航船与翼型帆竞技帆船定位模糊,应对避碰规则进行适当修订.
-
-
张庆明
- 《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文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1991)》(以下简称《内规》)在引航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出发,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从条文制定、逻辑严密性以及名词解释等方面,提出了对《内规》三方面系统的修改建议.本文探讨的修改建议皆是困扰引航员工作的实际问题,《内规》的合理制定,能够作为一种技术规范,指导驾引人员如何采取避让行动来避免发生避碰事故。
-
-
-
-
-
-
-
林卓歆
- 《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07年船舶避让与安全操作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海上运输和沿海捕捞业迅速膨胀,使得沿海可航水域的通航密度越来越密集,加上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生效,渔民已失去济州岛、大小黑山、对马海峡、沙外渔场东侧等大片传统作业渔场,被迫撤回近海渔场,使近海渔场异常拥挤,加剧了与商船航线的重叠,也增加了与商船碰撞的概率。由于渔船的航行导航仪器、通信设备等导助仪器比较落后,船舶检验、监管等方面与商船相差较大和对于"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了解甚少等原因,使近年来商船与渔船相碰的事故频发,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做好海上渔船的避让措施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
-
-
黄前坚
- 《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07年船舶碰撞与应急处置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华凌"轮与"MSC CHRISTINA"轮碰撞事故的回放。运用《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良好船艺的要求等海员通常做法对该事故进行分析、探讨,并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正是由于驾驶员没能很好地执行避碰规则的要求而造成的这一结论。期望通过对该事故的分析,提高海船驾驶员的避碰实操技能,杜绝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