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机撤除法
通气机撤除法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0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专利文献23753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中华护理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通气机撤除法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玲、邱海波、刘志等。
通气机撤除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753篇
占比:99.66%
总计:23834篇
通气机撤除法
-研究学者
- 刘玲
- 邱海波
- 刘志
- 孙裕强
- 李淑娟
- 胡文立
- 董谦
- 魏恒阳
- 俞森洋
- 刘伟
- 刘岳阳
- 刘松桥
- 周佾龙
- 孙师元
- 孙骎
- 富建华
- 张丹
- 朱凤雪
- 杨毅
- 杨韶华
- 潘纯
- 胡艳东
- 薛辛东
- 邵玉
- 霍伟强
- 黄英姿
- 万小兵
- 于彬
- 于秀娟
- 于鹏
- 付红
- 任景怡
- 任蔚虹
- 传锋彬
- 何国清
- 何香
- 党晓敏
- 兰美娟
- 冯学威
- 冯思芳
- 冯晋兴
- 刘仁水
- 刘健
- 刘又宁
- 刘大东
- 刘建红
- 刘彦
- 刘晓红
- 刘晓英
- 刘火根
-
-
庄元华;
王娜;
李晓莺;
刘建红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撤机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5例重度NRDS早产儿(以下简称为受试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IPAP组(n=37)与CPAP组(n=38),分别于有创机械通气(MV)撤机后,采取经鼻BIPAP/CPAP治疗.对2组受试儿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经鼻BIPAP/CPAP治疗疗效,采用成组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病例收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ETYY-2020202),受试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2组受试儿的研究结果 如下.①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受试儿入院时年龄、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NRDSⅢ/Ⅳ级及剖宫产术娩出受试儿所占比例,以及母亲有羊水浑浊、胎膜早破及产前使用激素病史的受试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IPAP/CPAP疗效比较:BIPAP组受试儿撤机失败率、BIPAP治疗时间及撤机后2 d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为13.5%、(5.0±0.6)d、(39.5±3.5)mmHg(1 mmHg=0.133 kPa),均显著低于或少于CPAP组的34.2%、(6.4±1.0)d、(54.8±4.3)mmHg,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02、P=0.035,t=2.970、P=0.019,t=16.873、P0.05).结论 有创MV撤机后,采取BIPAP,将有助于重度NRDS早产儿撤机成功,是有效的肺保护策略.
-
-
-
张娜;
毛喆;
谭永红;
崔颖秋;
徐颖怡;
宋兴荣
-
-
摘要:
目的 筛选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骨牵引术后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择期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患儿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岁;无严重心肺疾病和严重气道畸形.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是否早产、是否低出生体重、是否进行术前气管插管、是否存在术前肺部感染、是否发生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首次撤机时机械通气时间和牵引长度.根据是否发生术后首次撤机失败分为2组: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最终共纳入140例,其中9例患儿发生术后首次撤机失败,发生率为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撤机时牵引长度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术后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撤机时牵引长度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骨牵引术后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
-
潘纯;
孙骎;
邱海波;
刘玲
-
-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目前针对肺保护性通气及避免肺损伤的呼吸支持策略的优化仍未对ARDS患者预后产生实质的改善.2019年ARDS的诊断和治疗理念仍在不断的更新,主要包括对"肺开放"和"肺休息"以及神经肌肉阻滞剂应用的反思、发生ARDS预测指标、机械功与ARDS患者预后及脱机模式对脱机预后的影响等.目前的进展表明ARDS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的异质性仍被忽略,结合信息技术及大数据分析的发展,推动实现ARDS精准化治疗是未来的方向.
-
-
潘纯;
孙骎;
邱海波;
刘玲
-
-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目前针对肺保护性通气及避免肺损伤的呼吸支持策略的优化仍未对ARDS患者预后产生实质的改善。2019年ARDS的诊断和治疗理念仍在不断的更新,主要包括对“肺开放”和“肺休息”以及神经肌肉阻滞剂应用的反思、发生ARDS预测指标、机械功与ARDS患者预后及脱机模式对脱机预后的影响等。目前的进展表明ARDS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的异质性仍被忽略,结合信息技术及大数据分析的发展,推动实现ARDS精准化治疗是未来的方向。
-
-
詹亚胜;
张骏
-
-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后需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金华市人民医院手术后需继续机械通气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成功组(57例)与失败组(30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是否为急诊手术,记录患者手术后入住重症医学科24 h内的白蛋白(Alb)、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乳酸(Lac)、机械通气时间(T),计算入住重症医学科最初24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最差值.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后患者撤机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成功组的Scr、APACHEⅡ评分、Lac、PaCO2分别为66.60 μmol/L、(21.67±4.67)分、2.60 mmol/L、34.50 mmHg,与失败组的79.00 μmol/L、(25.73±4.27)分、5.00 mmol/L、37.80 mmHg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4、3.975、2.609、2.001,P=0.026、<0.001、0.009、0.04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后需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与Scr、APACHEⅡ评分、Lac、PaCO2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B值为0.174,Wald值为6.845,P=0.009,APACHEⅡ评分是手术后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APACHEⅡ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34,曲线的截断点为22.95,此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60%和73.30%.结论 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手术后患者撤机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预测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结局,但灵敏度不高.
-
-
徐玲玲;
樊重;
梁玉坚;
李素萍;
黄雪琼;
张丽丹;
裴瑜馨;
黄慧敏;
张成;
唐雯
-
-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撤机困难对策.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治疗6例撤机困难的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儿童型3例、婴儿型3例),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鼓励自主咳痰、自主呼吸锻炼、增加营养、心理支持等,以及重组人α-葡糖苷酶替代治疗[20 mg/(kg·次)、1次/2周]并序贯呼吸机撤机(有创呼吸机过渡至无创呼吸机再撤机).结果 6例患几经重组人α-葡糖苷酶替代治疗和序贯呼吸机撤机综合治疗后,呼吸功能和四肢肌力均得到改善,3例成功撤机、1例撤机失败、2例死亡.结论 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经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自主呼吸锻炼、增加营养,以及重组人α-葡糖苷酶替代治疗等综合治疗后,可使呼吸功能和四肢肌力改善,然后尝试程序化撤机可提高撤机困难患儿的撤机成功率.
-
-
于彬
-
-
摘要:
目的 探讨恐惧、焦虑程度、呼吸困难等心理因素及呼吸快浅生理指数与患者呼吸机脱离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103例患者.通过焦虑量表评价患者情绪恐惧、焦虑状态、呼吸机脱离及呼吸困难情况.随访记录患者呼吸快浅指数和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数据.结果 呼吸机使用患者情绪性恐惧(4.6±3.5)及意识性恐惧(3.0±2.9)分别与焦虑(4.5±3.3)及呼吸困难(3.7±2.8)相关(P<0.05),焦虑与呼吸困难呈正相关(r =0.329,P<0.05),但与呼吸快浅指数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不相关(P>0.05);患者呼吸困难与呼吸快浅指数正相关(r =0.198,P<0.05),但与呼吸机使用时间不相关.呼吸快浅指数与呼吸机使用时间呈正相关(r =0.275,P<0.05).心理恐惧和焦虑程度与呼吸机使用时间不相关,但与呼吸困难呈现正相关.同时,呼吸困难与影响呼吸机使用时间最显著的呼吸快浅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呼吸机使用患者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感受与呼吸困难有关,呼吸困难与呼吸快浅指数相关,而呼吸快浅指与呼吸机使用时间有相关.
-
-
王益斐;
周杨;
马黄钢;
李国法;
叶艳阳;
宣芦莎;
张赟华;
郦岳
-
-
摘要:
背景根据中医五行"虚则补其母"的理论基础,运用"补脾益肺"的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证实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目的 探讨基于"脾胃论"内外合治辅助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离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收住诸暨市中医医院暨阳院区和浣东院区ICU的COPD急性发作需行有创正压通气(IPPV)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数为4的倍数患者纳入对照组(n=42),其余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肺脾气虚证36例(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证45例(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证37例(脾胃阴虚组).对照组给予50 ml温开水鼻饲,2次/d;肺脾气虚组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肺虚寒组予"黄芪建中汤"加减,脾胃阴虚组予"麦门冬汤"加减,同时3组取穴"足三里、丰隆"予"经皮穴位电刺激",疗程14 d.记录插管前(T1)及IPPV第1天(T2)、第5天(T3),进入撤机阶段时(T4)4个时间点的呼吸浅快指数(f/VT)、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肺顺应性、气道阻力;记录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记录所有患者IPPV总时间、自主呼吸试验次数(SBT)次数、拔管后无创正压通气(NPPV)使用率、48 h后再次气管插管率、院内病死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方法与实践在f/VT、PEEPi、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f/VT、PEEPi、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f/VT、PEEPi、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上主效应显著(P<0.05).T3、T4时间点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的f/VT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肺脾气虚组f/VT低于脾胃阴虚组(P<0.05).T3时间点脾肺虚寒组PEEPi低于对照组(P<0.05);在T4时间点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PEEPi低于对照组(P<0.05).T3时间点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肺脾气虚组、脾胃阴虚组气道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C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脾胃阴虚组PC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脾气虚和脾胃阴虚组AL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PA、TP低于对照组(P<0.05).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IPPV总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SBT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脾胃论"内外合治可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生化指标,辅助有创呼吸机的撤离,改善整体预后.
-
-
周俊;
李浩;
陶珍;
福利;
王婴云;
周鹏
-
-
摘要:
目的 评估膈肌增厚分数(DTF)、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及膈肌增厚浅快呼吸指数(DT-RSBI)在指导呼吸机撤离中的价值.方法 59例有撤机指征患者纳入研究.自主呼吸试验开始1 h内使用超声测量并计算膈肌移动度(DD)与DTF,代替传统浅快呼吸指数中的潮气量计算D-RSBI和DT-RSBI.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撤机结局的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余因素后DTF是影响撤机成功与否的独立因素(P<0.05),阈值为35%,曲线下面积0.972.结论 膈肌超声指标DTF可较好地预测撤机结局,DTF≥35%提示撤机成功概率较大,D-RSBI和DT-RSBI在预测撤机结局中的价值则需更多的研究数据来证实.%Objective This study sought to assess the value of the diaphragmatic thickening frac-tion ( DTF) , diaphragmatic-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 D-RSBI) and diaphragm thickening-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 DT-RSBI)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s of ventilator weaning. Methods A total of 59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indications for ventilator withdrawal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One hour within the spontaneous breath test ( SBT) began,diaphragmatic displacement ( DD) and DTF were measured with bedside ultrasonography to instead the tidal volume ( VT) in conventional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 RSBT) to calculate D-RSBI and DT-RSBI.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uccess group and failur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weaning result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fin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weaning failure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 ROC) curv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weaning. Results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DTF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uccess or failure after the correction of other fac-tors (P<0. 05), the threshold value is 35%, area under roc curve (AUC) 0. 972. Conclusions The DTF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predict the result of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value of D-RS-BI and DT-RSBI in SBT needs to be confirmed by mor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