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术
牵引术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0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46952篇;相关期刊354种,包括河北中医、陕西中医、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全国第九次针刀医学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第三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等;牵引术的相关文献由293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兴、李自力、张英泽等。
牵引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6952篇
占比:99.21%
总计:148120篇
牵引术
-研究学者
- 王兴
- 李自力
- 张英泽
- 王晓霞
- 伊彪
- 常恒瑞
- 梁成
- 陈伟
- 刘智斌
- 姚书眈
- 孙波
- 林野
- 欧阳北平
- 潘丽华
- 王力航
- 等
- 罗春山
- 郑占乐
- 郑战营
- 陆廷盛
- 陈啟鸰
- 万里
- 于沂阳
- 孙旭
- 孙磊
- 张洪来
- 张红
- 张翠红
- 徐敏
- 徐远红
- 戎佩佩
- 曾顺军
- 朱沁
- 朱泽章
- 李英
- 杨杰
- 杨秀军
- 王俊华
- 王刚
- 王卫刚
- 王向阳
- 王国新
- 王敏
- 王斌
- 王涛
- 王炳南
- 王莹
- 肖亮星
- 肖湘生
- 迪力夏提·多力坤
-
-
陈相波;
宋玉琼;
许婷婷;
何壬松;
王育斌
-
-
摘要:
目的探讨橡皮圈腔内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右半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ESD治疗的右半结肠LST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2例行橡皮圈腔内牵引辅助ESD(试验组),20例行传统ESD(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黏膜下注射液体量、肿瘤剥离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改变体位次数、术中出血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病灶一次性完整切除情况、术后肌层损伤情况、穿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并对患者术后随访2~30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一次性完整切除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情况、手术时间、肿瘤剥离时间、黏膜下注射液体量、术中改变体位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719~15.937,χ^(2)=4.887,P<0.05)。试验组术中未发生穿孔及不可控制的出血,2例出现固有肌层损伤,对照组术中4例出现固有肌层损伤,3例出现小穿孔,试验组固有肌层损伤及穿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77,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未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情况,创面均愈合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情况。结论橡皮圈腔内牵引辅助ESD治疗右半结肠LST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且术中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
梁世晅;
陈国庆;
邵亚楠
-
-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气滞血瘀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牵引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2组均1周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7、TNF-α]水平、中医证候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41/43),对照组总有效率81.40%(35/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JOA腰椎功能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JOA腰椎功能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1β、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β、IL-6、IL-17、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F-36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气滞血瘀型LDH,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
-
陈啟鸰;
王力航;
陆廷盛;
姚书眈;
欧阳北平;
罗春山
-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头颅-骨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7.5±4.8)(14~23)岁。均行Halo骨盆牵引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牵引力取患者可承受的极限,牵引时间为(3.2±0.6)(3~4)周,后行后路截骨内固定融合术。对患者治疗前左右侧屈位、牵引后和术后的侧后凸矫正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或邻椎截骨12例、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y,SPO)或Ponte截骨20例。未见脊髓与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治疗前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136.8±38.0)°(96°~172°),矢状面Cobb角为(90.4±24.0)°(45°~125°)。患者平卧左右侧屈位侧凸矫正率为(8.9±3.2)%,Halo骨盆牵引后侧凸矫正率为(37.6±4.3)%,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为(68.7±4.8)%;牵引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为(30.7±5.6)%,后路矫形术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60.6±4.3)%;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Halo头颅-骨盆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预测矫形效果,简化手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畸形矫正率,安全有效。
-
-
陈啟鸰;
王力航;
陆廷盛;
姚书眈;
欧阳北平;
罗春山
-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头颅-骨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7.5±4.8)(14~23)岁.均行Halo骨盆牵引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牵引力取患者可承受的极限,牵引时间为(3.2±0.6)(3~4)周,后行后路截骨内固定融合术.对患者治疗前左右侧屈位、牵引后和术后的侧后凸矫正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或邻椎截骨12例、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y,SPO)或Ponte截骨20例.未见脊髓与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治疗前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136.8±38.0)°(96° ~172°),矢状面Cobb角为(90.4±24.0)°(45° ~125°).患者平卧左右侧屈位侧凸矫正率为(8.9±3.2)%,Halo骨盆牵引后侧凸矫正率为(37.6±4.3)%,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为(68.7±4.8)%;牵引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为(30.7±5.6)%,后路矫形术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60.6±4.3)%;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Halo头颅-骨盆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预测矫形效果,简化手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畸形矫正率,安全有效.
-
-
史本龙;
李洋;
刘臻;
孙旭;
毛赛虎;
朱泽章;
邱勇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矫形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2.9±5.6)岁(范围6~27岁).牵引后、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及冠状面侧凸Cobb角评估畸形改善情况.以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牵引前、牵引后、手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记录Halo重力牵引的并发症、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术前局部后凸Cobb角96.1°±16.0°(范围71°~128°),侧凸Cobb角75.5°±20.5°(范围40°~107°).术前脊髓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9例;牵引后局部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32.8%±15.0%(范围18.0%~65.9%),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22.9%±8.0%(范围14.1%~38.6%),ASIA评分改善至D级4例、E级12例;手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45.4%±14.9%(范围29.0%~69.0%)、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33.6%±8.6%(范围23.3%~49.3%).术后随访时间为(35.6±14.2)个月(范围24~72个月),末次随访时无明显矫正丢失,ASIA评分E级15例、C级1例.术中均未发生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臂丛神经麻木、2例术后出现近端椎板钩脱钩.1例术前ASIA分级为C级者术后即刻改善为E级,术后4年随访时再次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C级).结论 术前Halo重力牵引可改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并矫正脊柱侧后凸畸形,辅助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策略.
-
-
刘昌顺;
肖亮星;
曾浪勇;
章歆
-
-
摘要:
目的 探讨牵引锻炼颈托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12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门诊就诊的38例CSR患者,随机分为牵引组(18例)和牵引加中药组(20例),牵引组运用牵引锻炼颈托在牵引状态下进行颈部肌群等长收缩锻炼(2次/d),牵引加中药组在颈托牵引基础上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1剂/d),疗程为4周.记录两组患者3个月内临床症状发作频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缓解程度,通过CT影像三维重建测量椎间孔面积和高度.结果 入组受试者全部完成临床观察.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牵引加中药组下降幅度优于牵引组;临床症状发作频次亦少于牵引组.治疗后两组受试者左、右侧椎间孔面积和高度均提高,增加幅度较大的部位为C4~C5和C5~C6颈椎;相较于牵引组,牵引加中药组受试者C4~C7椎间孔面积、高度的增加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锻炼颈托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能减轻椎间神经压迫,有效缓解CSR临床症状,短期效果良好.
-
-
陈啟鸰;
王力航;
陆廷盛;
姚书眈;
欧阳北平;
罗春山
-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头颅-骨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7.5±4.8)(14~23)岁.均行Halo骨盆牵引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牵引力取患者可承受的极限,牵引时间为(3.2±0.6)(3~4)周,后行后路截骨内固定融合术.对患者治疗前左右侧屈位、牵引后和术后的侧后凸矫正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或邻椎截骨12例、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y,SPO)或Ponte截骨20例.未见脊髓与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治疗前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136.8±38.0)°(96° ~172°),矢状面Cobb角为(90.4±24.0)°(45° ~125°).患者平卧左右侧屈位侧凸矫正率为(8.9±3.2)%,Halo骨盆牵引后侧凸矫正率为(37.6±4.3)%,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为(68.7±4.8)%;牵引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为(30.7±5.6)%,后路矫形术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60.6±4.3)%;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Halo头颅-骨盆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预测矫形效果,简化手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畸形矫正率,安全有效.
-
-
赵朝锋;
崔玉;
高泉阳;
韩卢丽;
张天健
-
-
摘要: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撬压器固定联合指骨皮牵引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8年11月,采用闭合复位撬压器固定联合指骨皮牵引治疗Bennett骨折患者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13~70岁,中位数41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左侧13例,右侧33例。受伤至本次治疗时间3~10d,中位数7d。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价手部功能。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中位数11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6周,中位数5周。末次随访时,根据上述评定标准,优40例、良5例、可1例。治疗后2周,3例发生胶布条过敏,改行指骨骨牵引后过敏症状消失;6例发生皮肤轻度压疮,常规碘伏消毒后疮口结痂愈合;2例发生第1掌骨短缩畸形,其中1例拇指功能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另1例第1腕掌关节活动后无不适症状。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撬压器固定联合指骨皮牵引治疗Bennett骨折,骨折愈合和手部功能恢复好,且安全性高。
-
-
陈舟梁
-
-
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包括颈椎牵引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TMFV)和阻力指数(RI)]和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55/60)]高于对照组[73.33%(44/60)](x2=6.984,P<0.05);观察组治疗后 VAS 评分[(1.48±0.39)分]和 CSS 评分[(10.53±1.83)分],均低于对照组[(2.30±0.48)分、(13.26±1.96)分],而 CASCS评分[(92.09±5.42)分]高于对照组的[(83.21±3.78)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0、7.886、10.40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 PSV[(67.18±5.27)cm/s]和 TMFV[(26.75±3.02)cm/s]高于对照组[(56.01±6.34)cm/s和(20.93±2.87)cm/s],而 RI(0.72±0.15)低于对照组(0.98±0.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95、10.821、8.88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前屈(45.68±3.27)°、后伸(48.26±2.26)°、左旋(74.01±5.48)°和右旋(75.83±4.89)°,均高于对照组的(40.83±2.16)°、(42.70±2.80)°、(63.78±4.29).和(66.58±4.36)°(t=9.586、11.969、11.386、10.937,均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椎活动度.
-
-
谢志勇;
白金山;
见国繁;
张伶;
韩琳红;
赵国芳;
刘小媛
-
-
摘要:
目的 观察三位六步手法联合倒立悬挂牵引治疗腰椎间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倒立悬挂牵引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三位六步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10次.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5、10次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83%(55/58),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45/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5、10次后2组疼痛VAS、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JOA下腰痛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10次后2组疼痛VAS、OD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5次(P<0.05),JOA下腰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5次(P<0.05),且治疗5、10次后治疗组疼痛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JOA下腰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三位六步手法联合倒立悬挂牵引治疗LDH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倒立悬挂牵引疗法.
-
-
杨娣
- 《第二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进行老年股骨颈骨折牵引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0%,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生发生少,满意度高.
-
-
-
-
-
-
-
-
-
潘先明;
段艳丽;
张毅;
胡进
- 《重庆市针灸学会2017年对外交流与合作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仅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的方式治疗,每个疗程10天,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治疗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2.8%)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9.7%),两组治疗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的治疗方式效果较好,其治疗过程安全,且无毒副作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好的手段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
潘先明;
段艳丽;
张毅;
胡进
- 《重庆市针灸学会2017年对外交流与合作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仅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的方式治疗,每个疗程10天,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治疗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2.8%)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9.7%),两组治疗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的治疗方式效果较好,其治疗过程安全,且无毒副作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好的手段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