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法,骨科

手法,骨科

手法,骨科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专利文献781707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国际中医中药杂志、河北中医、陕西中医等; 手法,骨科的相关文献由792位作者贡献,包括詹红生、王辉昊、刘益善等。

手法,骨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81707 占比:99.97%

总计:781931篇

手法,骨科—发文趋势图

手法,骨科

-研究学者

  • 詹红生
  • 王辉昊
  • 刘益善
  • 张明才
  • 李义凯
  • 王尚全
  • 郝博川
  • 陈博
  • 鲍树仁
  • 于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志勇; 白金山; 见国繁; 张伶; 韩琳红; 赵国芳; 刘小媛
    • 摘要: 目的 观察三位六步手法联合倒立悬挂牵引治疗腰椎间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倒立悬挂牵引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三位六步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10次.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5、10次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83%(55/58),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45/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5、10次后2组疼痛VAS、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JOA下腰痛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10次后2组疼痛VAS、OD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5次(P<0.05),JOA下腰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5次(P<0.05),且治疗5、10次后治疗组疼痛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JOA下腰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三位六步手法联合倒立悬挂牵引治疗LDH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倒立悬挂牵引疗法.
    • 吕立江; 毛凌宇; 李景虎; 杨超; 王玮娃; 王晟; 刘鼎
    • 摘要: 目的:观察杠杆定位手法结合脉冲电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镇痛效应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纳入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将58例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8.03±11.29)岁,采用杠杆定位手法结合脉冲电场治疗.对照组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8.21±9.16)岁,采用脉冲电场治疗.两组患者每周均治疗3次,隔1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同时对治疗前后血清中IL-1β和TNF-α浓度进行测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RS评分分别是4.21±1.76,4.66±1.61,治疗后分别为1.28±0.84,2.10±1.35,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β和TNF-α浓度均有变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L-1β分别为(119.01±69.65)、(112.23±78.43) pg/ml,治疗后分别为(59.78±36.60)、(77.51±40.46) pg/ml;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TNF-α分别为(1.68±1.13)、(1.74±0.70) pg/ml,治疗后分别为(1.14±0.56)、(1.45±0.58) pg/ml,观察组IL-1β、TNF-α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杠杆定位手法结合脉冲电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有明显影响,可作为指导临床的依据,但杠杆定位手法结合脉冲电场的协同作用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谢克波; 郝博川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Monteggi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58例儿童Monteggia骨折患者,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3.5~12(8.48±2.29)岁;病程0.5h~9d,平均(4.21±1.46)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采用Broberg和Morrey评分系统对患肢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6(3.35±2.12)个月.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Broberg和Morrey评分分别为7.24±2.81,32.06±8.33,73.18±5.56,95.87±6.75;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37例,良19例,中1例.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Monteggia骨折,实现动静结合治疗,可早期去外固定,短、中期疗效显著.
    • 张鑫杰; 宫顺国; 王俊发; 曹玉举
    • 摘要: 目的 观察手法联合刃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骨痹康复胶囊口服,对照组35例予手法联合针刺治疗,治疗组35例予手法联合刃针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82.86%(29/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联合刃针治疗LDH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疗效优于手法联合针刺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 杨贵尊; 苏春元; 王红; 史良; 袁志强; 王立东; 朱月婵; 周勇忠
    • 摘要: 目的:观察屈膝应力位针刀松解联合手法松解和中药薰蒸治疗创伤性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屈膝应力位针刀松解联合手法松解和中药薰蒸治疗创伤性膝关节伸直位僵硬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3~70岁,中位数52岁。患膝屈伸活动范围(中立位0°法)30°~75°,中位数45°。中医辨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瘀血阻滞证及阳虚寒凝证的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至1年,中位数7个月。屈膝应力位针刀松解后患肢用可塑夹板固定。分别于针刀治疗结束后2 d、3 d、4 d,在应用镇痛泵的基础上对患膝行手法松解。自针刀治疗结束后5 d开始,在针刀松解处皮肤已愈合的基础上行中药薰蒸,然后在无镇痛泵的基础上对患膝行手法松解;中药薰蒸和手法松解均每日1次,共10 d。测量患膝屈伸活动范围,采用Judet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针刀松解时间15~35 min,中位数20 min。针刀松解出血量1~3 mL,中位数2.5 mL。所有患者均获6个月的随访。患膝屈伸活动范围,治疗前45°±5°,针刀松解后即刻119°±4°,综合治疗结束后即刻115°±3°、3个月110°±3°、6个月112°±6°。至末次随访时,Judet膝关节评定结果均为优,均未出现局部皮肤感染、膝关节骨折、下肢缺血坏死、伸膝无力、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屈膝应力位针刀松解联合手法松解和中药薰蒸治疗创伤性膝关节伸直位僵硬,可以改善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华杰; 金甬; 贾晋荣; 邹志强; 胡俊翔; 叶海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对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外固定后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宁波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浆黏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以及血液中相关炎性因子(TNF-α、IL-1、IL-6)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1、-0.126、0.483、0.459,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38.970、14.684、72.258、53.612;对照组:t=20.098、19.045、33.962、34.822,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t=-30.239、-7.043、-31.815、-10.359,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8% (8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 (6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89,P<0.05).结论 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复位并小夹板固定后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张帆; 詹红生; 王庆来; 吴惠明; 周江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背后臂屈伸锻炼配合手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对53例以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粘连性肩周炎患者采用背后臂屈伸锻炼配合手法治疗,其中男22例,女31例;年龄45~71(51.63±5.79)岁;病程3~24(8.62±3.73)个月.手法治疗每周1次,背后臂屈伸锻炼每日3组,每组1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及1、3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2(5.91±3.55)个月.治疗前VAS评分为(4.02±1.46)分,治疗后1周及1、3个月分别为(3.15±1.54)分、(1.98±1.37)分、(1.12±0.86)分,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Constant-Murley评分为(42.70±5.72)分,治疗后1周及1、3个月分别为(54.25±6.34)分、(67.45±6.84)分、(82.40±6.63)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19例,良22例,中9例,差3例.结论:采用背后臂屈伸锻炼配合手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肖清明; 吴昔钧; 尹恒; 邱峰; 李超; 张贤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推拿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7例退变性腰椎失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其中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手法治疗组(肌筋膜链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40~69 (51.76±5.07)岁;病程(3.4±1.6)年.基于中医经络理论手法治疗组(中医经络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42~70(52.48±4.31)岁;病程(3.3±1.7)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和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腰痛程度,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及改良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腰部肌肉肌张力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肌筋膜链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与中医经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筋膜链组治疗结束后1和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较中医经络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高升焘; 万连平; 张鹏; 林均馨; 杜建春; 刘泽淼
    • 摘要: 目的 探讨股神经神经阻滞镇痛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节外科3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B超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后行手法松解术,松解完毕后患者行主被动功能康复锻炼.记录术前及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度、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 S)及功能锻炼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所得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20.4±3.1)周.松解前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平均(70.0±10.8)°,松解后末次随访主动屈曲度平均(106.4±7.9)°,平均改善(36.9±7.5)°(t=-28.5,P<0.05).松解前KSS评分平均(78.3±2.3)分,松解后末次随访KSS评分平均(88.3±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5).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平均(4.5±1.1)分,为中度疼痛.随访无假体周围骨折、伸膝装置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 股神经神经阻滞镇痛下手法松解术能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缓解患者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
    • 陈啟鸰; 王力航; 欧阳北平; 陆廷盛; 姚书眈; 罗春山
    • 摘要: 目的 探讨头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贵州省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按是否实施头盆环牵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44),观察组术前采用头盆环牵引3~4周(平均3.2周),对照组未行头盆环牵引.观察组患者记录牵引前后及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计算牵引后和术后的侧后凸纠正率,同时与对照组的矫形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头盆环牵引后平均侧凸、后凸纠正率分别为45.2%、53.7%.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侧凸及后凸矫正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可预测患者对脊髓矫形的耐受程度,简化手术步骤,提高矫正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