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近思录》

《近思录》

《近思录》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26259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中国哲学史、船山学刊、读书等; 《近思录》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程水龙、曹洁、路新生等。

《近思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26259 占比:99.56%

总计:26375篇

《近思录》—发文趋势图

《近思录》

-研究学者

  • 程水龙
  • 曹洁
  • 路新生
  • 周实
  • 陶政欣
  • 佚名
  • 姜锡东
  • 朱高正
  • 石立善
  • 秦月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建华
    • 摘要: 朱熹、吕祖谦采摭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遗书,成理学名著《近思录》。王卓华教授为《近思录》所作译注译文通俗、精准,将许多抽象的理学概念贴切地表达出来;译文补充了适当内容,文意不明处在注中体现,可谓注译互补;注释引用前贤的经典注本,择其善者而从之;为了妥帖地体现朱熹选择这些条目的意图,往往结合《朱子语类》相印证;旁征博引了大量古籍,博采众家之长。
    • 王卓华
    • 摘要: 《近思录》共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四子语录622则,内容包括:论太极之理的本体论和性论;论敬知双修的认识论与修养论;论大学之道和儒家之学。该书既是朱熹、吕祖谦二人统一认识的共同成果,也是其共同主张,被后世奉为“性理之祖”。在朱熹看来,《近思录》仅是通往“六经”的阶梯,但该著作能成为代表元明清三代主流哲学思想的经典,是朱、吕两位理学大师远远没有想到的。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重新审视《近思录》,汲取其营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自宋以来林林总总的关于《近思录》的解或注,今天我们重新译注这本著作既要考镜源流、正本清源,更要立足普及,以便在更广的范围内广大其精神、传承其思想。
    • 郑春汛
    • 摘要: 中国理学经典《近思录》自南宋时传入日本,江户时代被广泛传播,影响巨大,产生的相关注解、讲述、翻译等衍生文献数量远超中国同期。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藏弘化四年安褧著《近思录训蒙辑疏》是一部江户时代具代表性的《近思录》注本,呈现引文宏富、富于质疑精神、注文详尽的内容特色,并具有版本学、辑佚学等文献学价值。
    • 程水龙
    • 摘要: 在明清学者仿语录体理学经典《近思录》编纂的理学文本中,出现了反映王阳明思想的文本。季本是王阳明门徒中仿《近思录》体例辑录反映阳明学思想语录论说的第一人。其《说理会编》“仿《近思录》而作”,大体遵循《近思录》结构体系,纲目有对应关联,继承中有发展,意在借鉴朱子及其门人的做法编纂此书为王学张目。他欲辨明当时关于王学的疑杂之说,阐发阳明心学思想,组建心学思想纲目。季本认为王学中有朱子学的影子,欲“借程朱之言以证良知之说”,进而调和朱王思想。虽然程朱理学的体系可仿,然不注重本门学术思想的建设与完善,王学末流仍难以逃脱被后世诟病的命运。
    • 蔡瑞珍
    • 摘要: 《近思录》迄今为止仅有陈荣捷英译本.该译本乃学术型翻译之典范,副文本全面、溯源彻底、语言表述精准流畅,呈现了中国哲学特有的话语体系,体现了陈荣捷作为学术型译者深厚的哲学功底、强烈的读者意识、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致力于传播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矢志初心.该书不仅仅是译著,更是西方学者进行宋明理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张美英
    • 摘要: 二、《广近思录》馆臣提要的考释《广近思录》十四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张伯行撰。伯行是编采集宋张栻、吕祖谦、黄榦,元许衡,明薛瑄、胡居仁、罗钦顺七家之遗书,以续朱子《近思录》。分十四门,仍如朱子原书之目。考释:《广近思录》十四卷,清张伯行撰。《总目》收录底本来源于副都御使黄登贤家藏本。[11]关于《广近思录》的内容,张伯行采摭宋、元、明三代文人之遗文著作,如宋代张栻、吕祖谦、黄榦,元代许衡,明代薛瑄、胡居仁、罗钦顺等七人,以续补《近思录》。《广近思录》依然遵从朱子《近思录》原书门目次序,分十四卷,共1217条。
    • 方军
    • 摘要: 江西省上饶市鹅湖山的某山谷平川处坐落着一座鹅湖书院。鹅湖书院的建造起因于影响深远的"鹅湖之会"。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浙东大儒吕祖谦在福建与朱熹合编《近思录》完稿后,邀请朱熹前往鹅湖寺与陆九渊、陆九龄进行学术讨论。(在此之前,你听说过"鹅湖之会"吗?)六月,朱陆双方应约在鹅湖寺"相与讲其所闻之学",并就治学方法和修身之道等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 陈永宝
    • 摘要: 朱熹的存世文本中可以挖掘出朱熹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在《小学》、《童蒙须知》、《近思录》和《朱子语类》中得以体现.相比较古代教育中枯燥的师训弟背的教育模式,朱熹更为重视问答式与陪伴式的教育方法.这与李普曼和马修斯所主张的philosophy with children的儿童哲学理念较为类似.于是,我们发现这种风靡各学术圈的教学法,竟然源自中国已有的哲学精神.进而,挖掘朱子理学中的儿童哲学思想,便具有一定的可能性.需要明确的是,探讨朱熹的儿童哲学,既要尊重儿童哲学的发起者李普曼对儿童哲学所下的定义,亦要挖掘朱熹儿童哲学的独有特色.朱熹的儿童哲学需要包括教师主导、价值引领等方法论层面,也包括天理意识的本体论、格物致知的知识论及修身至德的伦理学面向.综上,既可回答朱熹儿童哲学存在的合理性问题,亦可为中国儿童哲学的研究开辟一条可行的新路.
    • 朱前
    • 摘要: 朱子和吕祖谦编纂《近思录》如何适切的编纂整合北宋四子的思想,建立一个明确的道统,让后学有所依止,是朱吕二人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编纂的这一个构想并无前人现成的意见可以依据。在朱子之前的理学家中,最重要也最必要的代表人物是谁,当时并无定论。朱子在四十六岁之前,已经花了巨大的心力,以二程(尤其是程颐)思想为主体,对周敦颐、张载思想加以去取、消化、甚至转化,构成一个融合完备的整体思想;这正是选录四子言论,编为《近思录》的必要基础。也就是说,周、程、张四子之所以能有机地汇整为一编,其实正是以一桩学术上艰难巨集伟的创造工程为前提的。北宋四子的思想既然有其异同,那么,如何求其同?又如何存其异?如何呈现北宋理学之大体与发展,如何辨明佛老等异端,同时又必须考虑到此《近思录》所要达成的接引后学的任务,凡此种种,都考验着朱吕二人“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学术能力。
    • 石立善
    • 摘要: 昨晚一个研究生发来电子邮件问学:“石老师:《近思录》后有朱子评语,‘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四子’是什么意思?是《四书》吗?没有标书名号,可见不是书名。我在网上查了,很多学者都说这句话中的‘四子’不是指《四书》,而是指宋代的周、张、二程四子。一个师兄告诉我,《哲学研究》有一篇文章说‘四子’并非是指《四书》,是说《近思录》是读周、张、二程之书的入门读物。记得您在课堂上说过‘四子就是《四书》’。这里的‘四子’究竟是什么意思?请老师赐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