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错误
软错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原子能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56661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2012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等;软错误的相关文献由63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正峰、梁华国、张民选等。
软错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661篇
占比:99.75%
总计:56801篇
软错误
-研究学者
- 黄正峰
- 梁华国
- 张民选
- 高翔
- 欧阳一鸣
- 易茂祥
- 赖晓玲
- 孙岩
- 庄毅
- 徐建军
- 毕少筠
- 毛志刚
- 谭庆平
- 于登云
- 张庆祥
- 徐辉
- 景乃锋
- 蒋剑飞
- 周国昌
- 朱启
- 游红俊
- 蔡震波
- 赵小宇
- 郑晋军
- 闫爱斌
- 吴珍妮
- 王健
- 王永文
- 王颖
- 绳伟光
- 肖立伊
- 蔡烁
- 虞致国
- 顾晓峰
- 顾晶晶
- 鲁迎春
- B·B·皮德森
- J·T·瓦特
- N·T·夸克
- 何卫锋
- 何玉娟
- 刘中阳
- 宋媛媛
- 巨艇
- 张培瑶
- 张弓
- 张战刚
- 彭超
- 徐彦忠
- 斯涛
-
-
谭驰誉;
李炎;
程旭;
韩军;
曾晓洋
-
-
摘要:
探讨了工艺差异对组合电路软错误评估的影响,研究了工艺差异对通用高效率三模冗余(general efficiency triple modular redundancy,GE-TMR)与门尺寸调整(gate-sizing,GS)加固方法的加固特征表现的影响。将GE-TMR和GS加固方法应用于28 nm工艺和65 nm工艺的组合电路,详细分析和比较了2种加固方法在软错误率、面积和延时3个指标的特征表现。研究结果表明:表决单元的面积和软错误率是制约GE-TMR加固方法加固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不考虑表决单元面积的前提下,28 nm工艺电路中,采用GE-TMR加固方法在面积代价大于1.5时,软错误优化能力强于GS加固方法,而在65 nm工艺电路中,该面积代价阈值是1;无论何种工艺,GS加固方法在电路延时表现上都优于GE-TMR加固方法。
-
-
庄宇翔;
庄毅
-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时间冗余的网络接口容错方法,使用记录表对每个请求数据包进行记录,并在奇偶校验检错模块检测到错误时进行快速重传,以保障网络接口的可靠性。本文对i.MX 28评估套件的网络接口进行了故障源分析,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设计了网络接口的容错方法,通过模拟网络接口故障注入实验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容错方法降低了软错误导致的网络接口失效率,可以在较小的开销下提高网络接口的可靠性。
-
-
庄宇翔;
庄毅;
沈奇
-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级冗余的I/O接口容错方案。本方法利用操作系统中任务级冗余技术,在不干扰微控制器其他模块的情况下保护I/O接口。由于其在驱动程序层执行,因此对用户应用程序是透明的。本文对TMS570LS3137的I/O接口进行了故障源分析,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设计了I/O接口的容错方案,将该方法应用于搭载了SylixOS操作系统的微控制器中,通过模拟I/O接口故障注入实验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时空开销。
-
-
周浩;
石磊;
彭涛;
李松泽
-
-
摘要: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中大量使用各种芯片及存储器件,器件失效将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结合一起由于单粒子翻转引起的保护装置动作行为,分析了保护装置的动作原因,提出了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中存在的单粒子翻转的问题.对单粒子翻转的机制、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并从芯片选型、硬件架构、软件架构等方面提出一整套完善的方案.在继电保护装置设计中应用所提出的方案可有效减少单粒子翻转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和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
-
黄正峰;
曹迪;
崔建国;
鲁迎春;
欧阳一鸣;
戚昊琛;
徐奇;
梁华国;
倪天明
-
-
摘要: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不断改进,电荷共享效应诱发的单粒子多点翻转已经成为影响芯片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提出一种有效容忍单粒子多点翻转的加固锁存器:低功耗多点翻转加固锁存器(low power multiple node upset hardened latch,LPMNUHL).该锁存器基于单点翻转自恢复的双联互锁存储单元(dual interlocked storage cell,DICE),构建三模冗余容错机制,输出端级联"三中取二"表决器,可以有效地容忍单粒子多点翻转,表决输出正确逻辑值,不会出现高阻态,可以有效地屏蔽电路内部节点的软错误.该锁存器能够100%容忍三点翻转,四点翻转的容忍率高达90.30%.通过运用高速传输路径、时钟选通技术和钟控表决器,该锁存器有效地降低了功耗.32 nm工艺下SPICE仿真表明,与加固性能最好的三点翻转加固锁存器综合比较,LPMNUHL的延迟平均降低了40.16%,功耗平均降低了44.96%,功耗延迟积平均降低了65.40%,面积平均降低了34.60%,并且对电压/温度波动不敏感.
-
-
李友军;
周华良;
郑玉平;
邹志杨;
徐广辉
-
-
摘要:
继电保护装置用到的存储器类型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2种.这2种存储器的异常变位(单粒子效应)将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的关键数据丢失、程序运行异常、整机功能失效和误动.文中针对随机存取存储器异常变位,设计了实时内存变位监控及变位恢复机制,避免了异常变位造成继电保护装置功能失效的问题;针对非易失性存储器异常变位,设计了冗余加固的文件存储方法,消除了异常变位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文中所提设计方法通过中子散列试验得到了实际验证,已应用于超高压继电保护装置并挂网运行,方案切实有效.
-
-
林倩;
岳少忠;
何玉娟;
黄云;
恩云飞;
黄奕铭;
张战刚;
李斌;
王松林;
梁天骄;
吴朝晖;
雷志锋;
彭超
-
-
摘要:
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BL09终端提供的宽能谱中子束流,开展智能手机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研究.发现死机、内存清空和音频波形失真等故障现象,源于中子在7 nm FinFET工艺CPU、DRAM和Flash芯片中引起的单粒子效应.计算由高能中子和热中子产生的各种故障类型的FIT值,发现高能中子产生的错误率较热中子高5~9倍.观测到录音波形出现幅度整体下降、时间维度的前后移位和局部波形失真等异常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对地面数以亿计的消费电子产品有显著的影响,必须在产品设计时进行加固处理.
-
-
韩建伟;
陈睿;
李宏伟;
朱翔
-
-
摘要:
单粒子效应(SEE)是诱发航天器故障最重要的空间环境因素之一,其与充放电效应(SESD)诱发故障的宏观表象相像,但具体影响细节及防护设计又不尽相同,导致工程上将大量可能由SESD诱发的航天器故障简单归零为SEE并进行改进设计,但复飞后的航天器在轨故障依然不断.截至目前,鲜有综合比对研究以揭示这2种效应诱发星用器件错误和导致电子设备故障的异同.文章首先通过大量在轨实例表明二者触发的航天器故障有很强关联,之后对引起2种效应混淆的可能原因进行剖析,并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通过地面模拟实验,针对JK触发器、运算放大器、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初步研究的SEE和SESD诱发软错误的异同表象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发展准确甄别与应对有关在轨故障的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
-
罗予东;
董守玲;
陆璐
-
-
摘要:
由于芯片集成度的提高,软错误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些故障对高性能微处理器中的存储器和硬件设备的可靠性造成了重大挑战.设计一种基于PIN的工具来模拟软错误,可以在机器代码级实现硬件故障注入.故障注入器基于二进制插装,支持准确和低成本的故障注入.在典型的应用程序中进行了示范应用,通过模拟位翻转来分析程序对软错误的响应情况,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软错误对程序性能和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该程序对软错误反应明显,该注入器为未来的故障注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
-
胡志诚;
庄毅;
晏祖佳
-
-
摘要:
在太空辐射环境中,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部分如寄存器和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会因单粒子效应而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程序正常执行但输出结果不正确,引发数据流错误.针对在程序级数据流错误的检测率不高并且开销大的问题,面向程序级代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流错误检测方法DEDDL,可智能识别关键变量.进一步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数据流错误检测算法DAIA,可自动添加具有复算冗余和有检测功能的语句,实时检测程序的数据流错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取得较高错误检测率的同时,相对于已有的数据流错误检测算法拥有较低的时空开销;并具有独立于具体编译器,便于实施,快速部署等优点.
-
-
Liu Chang;
刘畅;
He Xu;
贺旭;
Liang Bin;
梁斌;
Guo Yang;
郭阳
- 《2017中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大会(2017 China CADCG)》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工艺尺寸的缩减,软错误问题日益突出,给抗辐照芯片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同时,空间辐射粒子轰击电路时电荷共享效应越发显著,当位置相邻且电路相连的单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电荷共享时会产生脉冲窄化效应.组合电路中发生的脉冲窄化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单粒子瞬态产生的脉冲宽度,脉冲窄化效应与电路版图结构密切相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荷共享效应的组合电路软错误优化布局方法,通过增加电路中quenching单元对数量来增加电路发生脉冲窄化效应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同时实现了一个组合电路软错误优化布局及评估平台,该平台可独立使用,也可以嵌入到商用工具中,自动化的完成布局及软错误评估.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少14%-26%的软错误.
-
-
李远翾;
谭庆平;
徐建军
- 《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由软错误引起的计算可靠性问题,已经在安全关键系统中越来越多的被考虑到.由于寄存器文件被访问的非常频繁而且在其中发生的错误会迅速地传播到其他组件,所以寄存器文件是影响系统可靠性重要的因素.然而,现存的保护技术通常会导致显著的功率代价和性能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软件实现方法来减少寄存器文件中的软错误.基于对许多狭窄数据宽度的寄存器的值得观察,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空间的寄存器数据是未被使用的,因此,屏蔽操作被插入来清除这些寄存器空间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缩小寄存器文件的错误窗口.为了提升效率,每个屏蔽范围内的效率都被算出,而且覆盖屏蔽分析可以在不牺牲错误覆盖率的情况下去除不必要的屏蔽.根据用户定义的开销约束,可以自动选择最划算的屏蔽操作.几个基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程序的可靠性都得到平均16.8%的改善,而且只增加了3.3%的性能开销.
-
-
SONG Chao;
宋超;
SUN Yan;
孙岩;
ZHANG Min-Xuan;
张民选
- 《2012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集成电路进入到纳米时代,微处理器的软错误问题越来越严重.地面应用的商用微处理器难以像工作在恶劣环境中的系统那样采取激进的保护措施,需要在性能,功耗和可靠性之间取得平衡.新出现的3D集成电路具有芯片间屏蔽效应,能够降低内层电路的软错误率.本文分析了微处理器软错误率,基于3D集成技术,将微处理器的不同功能部件放置在受软错误影响较小的内层电路,以此来降低芯片整体的软错误率;通过量化分析可知,对于四种基于存储电路的功能部件,软错误率最大下降程度为41%.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在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计资源的前提下提高了芯片的抗软错误能力.
-
-
吴珍妮;
梁华国;
黄正峰;
陈秀美;
曹源
- 《2010年第四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针对纳米级工艺下瞬态故障引发的软错误可能造成电路失效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容软错误的流水线电路加固方案.该方案面向软错误的主要诱因--单事件翻转(single event upset,SEU),利用新型的容错结构锁存器(radiation hardened by design Iatch,RHBDL),构造高可靠性的触发器RHBD-DFF,对电路中原始时序单元进行加固,同时对流水线电路进行了软错率理论分析.考虑到加固所带来的附加开销,采取选择性加固的策略,对电路中的关键时序单元进行加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开销限制前提的选择性加固,能够达到以低开销代价换取高容错性能的目的.
-
-
Xiong yinqiao;
熊荫乔;
Tan qingping;
谭庆平;
Xu jianjun;
徐建军
- 《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微型化、降耗和降低噪声容限等技术在提高现代微处理器性能、降低能耗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这些特征也使得微处理器在遇到软错误时容易导致数据被破坏,甚至使得系统崩溃.通过硬件加固的办法固然可以减少这种瞬时错误的发生,但是其代价较高,需要冗余的硬件模块和专门的设备.而通过数据复制和时间冗余方式来实现错误的检测和恢复则避免了硬件冗余,但额外的性能开销难以让人满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标签的软错误检测和恢复技术SEDRSS来检测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软错误,并基于前期正确的计算结果实现向前恢复,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恢复中的重做和回退,相比以往的技术指令的冗余数量和错误恢复产生的额外开销都有所减少.
-
-
-
-
-
-
赵振宇;
赵学谦;
张民选;
郭斌;
秦军瑞
- 《2009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单粒子瞬变(SET)现象对高性能计算的影响日益严重,本文对高性能微处理器中锁相环(PLL)的RHBD(Radiation-Hardened-By-Design)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系统级和电路级两个方面对PLL的SET加固方法进行了分类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加固方法可以在较高的层次上考虑加固问题,降低了工艺依赖性,可以有效地提高PLL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