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

贫困问题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2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6524篇;相关期刊699种,包括共产党员:上半月、理论与当代、瞭望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纪念张培刚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等;贫困问题的相关文献由1230位作者贡献,包括等、陈端计、唐钧等。

贫困问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2 占比:14.73%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36%

专利文献>

论文:6524 占比:84.90%

总计:7684篇

贫困问题—发文趋势图

贫困问题

-研究学者

  • 陈端计
  • 唐钧
  • 张当
  • 张艾力
  • 朱玲
  • 李红
  • 林毅夫
  • 温家宝
  • 陆汉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晚晴
    • 摘要: 从古到今,贫困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类,影响着人类发展。自古以来,导致人类死亡率最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赤贫、疾病和战争。贫困问题,关系到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关系到民生幸福和社会安定。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为理论指导,浅析贵州贫困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内在关系。
    • 韩康
    • 摘要: 共同富裕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不同于“北欧福利国家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等,我国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已经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共同富裕中国模式,其中,最鲜明、最突出、最有中国特点的内涵有三条:一是我国社会公平的政策方针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系列配套政策也随之跟进;二是通过政策手段促进居民收入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积极转变,形成4亿中等收入群体,平抑贫富差别、促进社会收入更趋合理;三是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实现共同富裕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未来,我国需要继续探索共同富裕的难题,认真研究面对最富有人群如何构建更合理的管理体制机制。
    • 何军; 张慧慧
    • 摘要: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治理的政策举措和辉煌成就,值得认真总结和评估。从伦理角度观察,扶贫工作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公正与和谐,但实践中在伦理上还存在一些冲突和困境,进而影响扶贫的公正性和社会评价,应予重视。这些伦理上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贫困户识别中的原则要求与人情因素的矛盾;外部帮扶强与内在动力弱的矛盾;实际生活困难但未达到文件规定贫困标准的矛盾;驻村干部扶贫工作同本职工作的矛盾等。应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培育懂政策能力强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大扶贫格局,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育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坚持原则坚定性同政策灵活性相结合等,为建立和完善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累宝贵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 黄璐雪
    • 摘要: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用来回击蒲鲁东以唯心史观分析贫困问题的论战性著作。为了阐明蒲鲁东思想上的局限性,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武器,分别对蒲鲁东关于贫困问题的起源、性质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案进行了批判。从现实上看,马克思在这篇著作中研究贫困问题的思维方式不论是对客观看待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还是对增强我国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赵宇博
    • 摘要: 民生问题作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目前就我国国情而言,贫困问题仍有待解决。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作为针对贫困问题的重要指引,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结合我国当代所面临的贫困问题,陈述了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的当代影响,为我国贫困问题的解决找出了适合的方式。
    • 盛德荣; 何华征
    • 摘要: 2020年后,预防和化解返贫风险将成为公共经济治理的一种常态化形式.预防返贫风险机制具有前置性、协同性、触点化和常态化特点.它的基本框架包括风险信号识别、风险控制流程和风险关联管理三大方面.信号识别系统的复杂性、风险控制流程的二维性(动态流程和静态化流程)、风险关联管理的紧密性,使返贫风险预警机制执行的实效具有匡正经济发展方向和及时止损的作用.构建预防返贫风险机制应基于客观世界的内在逻辑,就是要重塑经济结构力,进化预警机构组织的能力,加强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全面引导,使整个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内外冲突,顺应"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理念.
    • 杨俊
    • 摘要: 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剥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形成与发展时期、深化与拓展时期和创新时期.依据不同历史时期政治路线、中心任务及客观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有针对性地采取发挥制度优势、强化以人为本、扩大治贫视野、适时调整贫困标准与贫困治理目标、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综合减贫等多种经验做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后脱贫时代,应更多地关注精神贫困问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重视多维贫困问题、防止脱贫后返贫问题,以彻底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贫困问题.
    • 王淼; 何乔平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举全国之力解决贫困问题,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但在边疆农村地区,贫困问题仍然严峻.通过对边疆地区的普洱市按板镇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边疆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同时总结脱贫攻坚中的经验,为脱贫攻坚提供经验借鉴.
    • 张春敏; 吴欢
    • 摘要: 新时代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反贫困事业中的应用与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方法论继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将矛盾分析法与问题导向思维相结合,将全面论与重点论相结合,通过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揭示了新时代贫困问题本质并寻求解决方案,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原则,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反贫困理论与实践进步.在其指导下,新时代中国反贫困事业不仅取得了辉煌成就,更为世界各国反贫困提供了中国方案.
    • 杨虹; 张秀
    • 摘要: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分析工资理论揭露了国民经济学对于工人阶级贫困问题的遮蔽,指出工人阶级贫困的原因隐藏在异化劳动这一事实中,这种异化劳动创造的私有财产形成制度反过来维护异化劳动,并成为工人阶级贫困的制度根源。因此,要解决工人阶级的贫困问题,就要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进行扬弃,促使工人回归到自己的社会本质来解除其精神贫困,使私有财产能够为工人直接按需占有来消除其物质贫困,从而达到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