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向功能
负向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学、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28326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当代青年研究、福建理论学习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等;负向功能的相关文献由7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丽霞、侯鑫、吴康宁等。
负向功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8326篇
占比:99.99%
总计:1028398篇
负向功能
-研究学者
- 何丽霞
- 侯鑫
- 吴康宁
- 吴韶华
- 周珊
- 张奇勇
- 张瑞良
- 林丽华
- 洪艳利
- 魏山
- 万星
- 余忠淑
- 侯敬平
- 侯文华
- 刘峻杉
- 刘廷哲
- 刘晶波
- 刘美奋
- 刘范美
- 卢跃青
- 叶启绩(审稿老师)2
- 周柯利
- 周祁林
- 姚群
- 孙文超
- 庄西真
- 康红梅
- 张得才
- 张玥
- 徐胜阳
- 曾巍
- 朱玲燕
- 朴凤玉
- 李扬
- 李豫黔
- 李金霞
- 李霞
- 杜明义
- 杜立云
- 杨恒
- 杨昌勇
- 杨晓奇
- 杨金荣
- 林晓敏
- 汪丽君
- 涂文琪
- 王东星
- 王丽琴
- 王任梅
- 王宇晖
-
-
汪丽君;
周祁林
-
-
摘要:
初中阶段是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衔接期,这一阶段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时期。面对音标教学在中学阶段教学中严重缺失,导致学生产生发音不标准、背单词时死记硬背、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等现象,要想使学生减少以上这些负向功能,学校应开设音标课程。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尤为重视系统教授音标,并且应运用一些策略让学生轻松掌握音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
-
侯敬平
-
-
摘要: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育中都存在利用奖励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的情况,但是奖励的频繁使用,它对学生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慢慢减弱,反而对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从小学教育的奖励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出发,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
-
-
董晨
-
-
摘要:
现代小学教育中,老师和家长都习惯于通过奖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奖励不乏为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但必须是适当的奖励才会产生正向作用,若不当的使用奖励制度,学生可能只是为了奖励而学习或者通过不当手段相互竞争,这就违背了建立奖励制度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不当的奖励方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及时采取措施规避负向功能。本文将主要研究小学教育中奖励的负向功能并提出规避的方法。
-
-
杨金荣
-
-
摘要: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基础教育中的奖励教育也不例外.不恰当的奖励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荣誉观,会消减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其原因就是奖励教育的负向功能常常具有隐蔽性、延时性、客观性、可逆性的特征,解决办法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
-
张玥
-
-
摘要:
教育过程是否公平是当前研究高等教育公平必须面对的问题.研究过程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功能发挥需要首先对高等教育正负向功能的内涵进行解释,指出负向功能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功能存在;继而关注到我国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发展趋势,借鉴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建立高等教育过程与负向功能的分析框架,将惯习、资本、权力符号和再生产要素与知识学习、社会实践与人际交往建立纵横指标结构;最后提出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规避来自于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政策制度的合理调整和高等教育自身的结构调整.
-
-
董强
-
-
摘要:
教育负向功能是继对教育正向功能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探究,文章主要梳理了以往国内外对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理论的研究,从"标准化"的课堂教学、"传统化"的师生关系、"个体幸福感培养的缺失"三个角度为切入点,来探讨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针对这三个表现,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消减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实施策略.
-
-
李扬
-
-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从顶层设计到微观层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步入飞速发展阶段.自2002年就业导向理念提出至今,我国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转型、改善民生及缓解劳动力供需矛盾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的负向功能也暴露出来,如何最大限度消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
-
郑淮;
徐胜阳
-
-
摘要:
规训作为一种精细化、潜隐化、标准化的权力技术,在学校教育中非常典型.通过对学校教育中规训现象及其带来的影响深入分析,发现学校教育为了标榜“正规教育”,借助文化规训与制度规训以保证正常教学.而“规训化”教育带来的则是学生主体有被物化的倾向、工具理性价值观的泛滥、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受到机械团结的压抑,从而迷失了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真正目的.其中文化规训表现在权威、话语、知识方面,制度规训表现在时间、空间、身体方面.从“规训化”教育中反思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倡导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世界,回归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宗旨.
-
-
刘范美
-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
-
摘要:
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对个体与社会的消极影响,它会妨碍个体的健康发展,影响社会的协调发展.分析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原因,研究探讨如何尽可能避免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出高等教育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正向功能.大学教师必须在娴熟自如地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重视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如对分课堂、翻转课堂、角色模拟法、案例教学法、社会探究法等,其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对科技发明和社会进步的背景、对现存知识的内涵、长远影响及局限性进行充分的讨论,学会预测和构想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规律,发展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培养探索能力、科研能力与创造精神,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学习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适应当今这一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