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语言治疗

语言治疗

语言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328619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新西部(下旬刊)、家庭医生、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国际言语治疗学术大会、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国际言语治疗会议等;语言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汪洁、卫冬洁、李胜利等。

语言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28619 占比:99.96%

总计:328740篇

语言治疗—发文趋势图

语言治疗

-研究学者

  • 汪洁
  • 卫冬洁
  • 李胜利
  • 何怡
  • 刘振寰
  • 潘佩光
  • 马美美
  • 于爱霞
  • 付英杰
  • 任战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静燕; 戴婷欣; 游翠婷
    •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语言治疗对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5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语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水平、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商及总发育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3个月语言发育水平评分分别为(70.6±10.1)、(77.5±1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6.7±9.8)、(65.3±1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语言发育商及总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瘫患儿在基础治疗上联合使用语言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
    • 王海燕; 管蔚畅; 郑俊; 林璐; 廖维靖
    • 摘要: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联合常规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7例符合纳入条件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接受30 min音乐疗法和30 min常规语言治疗,对照组每天接受1 h常规语言治疗,每周治疗5 d.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汉化版口语部分与Goodglass-Kaplan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ASRS)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WAB各项评分及ASR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常规语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尤其是言语流畅度,复述及命名能力.
    • 王双; 彭轩; 夏晓萱; 贺菊芳; 张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控制理论在运动性构音障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8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4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按照Excel生成的随机数字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构音障碍治疗,包括口部运动训练及构音语音训练等;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师还将根据运动控制理论,制定新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训练.应用frenchay构音障碍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构音器官运动及其发音状况共28个细项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构音运动及发音状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好转,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控制理论为体系的治疗方法对运动性构音障碍较为有效,且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 杨冰1
    • 摘要: 以语言治疗的方法为突破,用正向支持对一位小学四年级10岁AS儿童所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辅导结果表明:此方案对于个案的行为和情绪问题确有帮助。
    • 艾叶凡; 陶梦; 刘雨亭; 巩尊科
    • 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对脑瘫患儿语言神经中枢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例符合脑瘫诊断标准并且同时合并语言障碍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治疗,对照组不予头皮针治疗,两者均予语言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S-S法进行语言能力测定,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儿在疗程结束后语言状况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语言治疗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语言治疗.
    • 王红; 余齐卫; 牟志伟; 陈小云; 严嘉健; 李淑青; 陈卓铭
    • 摘要: Aim: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e white matter fiber in the recovery mechanisms of post-stroke aphasia by observing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the bilateral arcuate fasciculus(AF) us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ethods:One post-stroke aphasia patient received five-month language therapy,Both 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were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hanges of language function and bilateral AF.Results:After five-month language therapy,the ABC score percentage of audio comprehension,nomination,oral expression and repetition were changed from 66.38% to 69.40%,84.76% to 84.76%,69.81% to 81.13% and 64.00% to 72.00% respectively.Among these items,audio comprehension and nomination were only improved less,while oral expression and repetition were improved a lot.In oral expression,the ABC score percentage of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fluency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66.67% to 83.33% and 48.15% to 66.67% respectively.In the subitems of repetition only the sentence repetition score percentage was increased evidently from 52.63% to 63.16%.DTI showed that the quantity and the compactness of bilateral AF were increased and the reorganization in the damaged area was also observed.Conclusion:After language therapy,the increased integrity and reorganization can take place in bilateral AF,and all these changes may take a role in the recovery of 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post-stroke aphasia.%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在语言康复治疗前后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探讨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在卒中后失语症恢复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5个月的语言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估和DTI扫描,观察各语言功能亚项和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的改变,并分析各语言功能亚项改变与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5个月的语言康复治疗,患者ABC各语言分项治疗前后得分百分比为:听理解(治疗前66.38%,治疗后69.40%);命名(治疗前84.76%,治疗后84.76%);复述(治疗前64.00%,治疗后72.00%);口语表达(治疗前69.81%,治疗后81.13%),其中听理解和命名功能未见明显改善,而复述和口语表达改善较明显.在口语表达分项的各亚项中,信息量(治疗前66.67%,治疗后83.33%)和流利性(治疗前48.15%,治疗后66.67%)得分明显提高.复述分项中则以句复述亚项得分百分比提高为主,从治疗前的52.63%提高到63.16%.DTI纤维追踪结果显示患者双侧弓状纤维束的纤维数量和致密性增加并出现损伤部位的结构重建.结论: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经过语言康复治疗后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可发生完整性增加及结构重建等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参与语言功能的恢复.
    • 林雪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强制性诱导语言疗法(CILT)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2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个月语言治疗.其中随机取51例采用CI治疗(观察组),余51例采用传统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和交流能力问卷(CADL)评定患者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结果 出院时,2组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月后,观察组患者的4项WAB疗效指数及CADL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自发言语较出院前有显著提高(P<0.05),但听理解、复述、命名及CADL评分出院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坚持CILT语言治疗,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恢复.
    • 王志玲
    •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分析了我国语言康复工作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语言康复治疗工作处于一种分解状态;我国语言病理学家少;缺少相应的语言康复治疗专业的高等院校。建议,应尽快建立全国性的语言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举办语言康复治疗培训班;在相关高等院校开展语言康复治疗专业;尽快建立语言康复治疗的资格认证。
    • 王志玲
    •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分析了我国语言康复工作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语言康复治疗工作处于一种分解状态;我国语言病理学家少;缺少相应的语言康复治疗专业的高等院校.建议,应尽快建立全国性的语言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举办语言康复治疗培训班;在相关高等院校开展语言康复治疗专业;尽快建立语言康复治疗的资格认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