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首届中国国际言语治疗会议
首届中国国际言语治疗会议

首届中国国际言语治疗会议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7-04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会议文集:首届中国国际语言语治疗会议论文汇编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听觉障碍对儿童的语言发育非常重要,如果在语言发育期间长期存在声音语言的输入障碍,则语言信息的接受和发出势必会受到影响,其语言障碍程度与耳聋程度相平行。我院条件优越,所开展治疗针对0~6月有听觉障碍的脑瘫患儿.方法:通过各种声音的听觉刺激,对听觉的感知、辩别、定位形成条件反射,由被动到主动去寻找声源,唤醒患儿的听觉,促进大脑神经突轴之间的发展和联系,对智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院对2004~2006年所有住院患儿,听觉障碍238例进行听力训练,总有效率为85.3%,听力训练的开展,使听觉障碍的孩子得到了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也为患儿听觉和智力的开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听力训练试用于临床效果很好,以予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持续6个月以上的慢性口吃的危险因素和环境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9例2-10岁持续6个月以上的慢性口吃与持续6个月以下的发育性口吃的儿童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口吃组儿童的次要症状和躲避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有8个因素入选,即孩子在意自己口吃、无专业人员指导/训练、家长对口吃的态度、家族史、不良的纠正方法、家中人口少、家庭养育环境不良是慢性口吃的影响因素。结论:口吃的同时较快出现次要症状和躲避行为、孩子在意自己的口吃(有心理压力)、具有家族史的儿童是慢性口吃的易感人群;是否有专业人员指导/训练、家长对口吃的态度、家长纠正口吃的方法、家中人口少、家庭养育环境不良,都对口吃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 摘要:艾尔斯教授所提出的感觉统合教育理论,在早期(1955年)主要是以视觉运动的统合和有目的性的动作训练作为主要研究课题的。艾尔斯教授通过可靠的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在长期的临床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感觉统合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感觉统合的对象,语言和感觉运动的发展,感觉统合不协调与语言发展的影响,语言障碍儿童的感觉运动发展观念中的语言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汉语普通话应用者运动性构音障碍在言语、发声方面的影响和康复生理途径的疗效。方法:采用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检测患者的最长发声时间、频率、音量、发声时的每秒气流量;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用力呼气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一秒率、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最大呼气流量等。采用普通话单词表和语句检测语音清晰度并采用康复生理途径法对18名患者进行40天治疗.结果:治疗前18名患者的发声时间均缩短,每秒发声气流量较明显降低.治疗后患者的MPT均明显延长,经t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0.0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检测,治疗前明显低于正常值,治疗后明显增加,经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治疗后篇章水平正答率明显增加(P值<0.01)。结论: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肺功能检测仪、语言清晰度和篇章正答率检测对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言语和发声检测是较好的综合评定方法;康复生理途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交流能力。
  • 摘要:报道一对年龄3.6岁的孪生兄弟同患语言发育迟缓同时合并额叶发育不良的病例,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检查DQ分别为兄59弟57,PET检查显示额叶皮质发育不良,语言评价均为语言发育迟缓,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及孤独症(ABC和CARs)评价等未见异常.结论:孪生兄弟发生语言发育障碍病因与遗传、脑发育、语言环境有关,但准确的病因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
  • 摘要:脑性瘫患儿童的言语障碍发生率较高,据相关统计可达70%以上。在此类患儿中,最常见的言语障碍类型为语言发育迟缓和运动障碍性构音障碍二大类,但在笔者近几年的康复实践中,发现此类儿童不仅有单纯的言语障碍,其中绝大部分患儿伴有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注意力缺陷、多动倾向、自闭倾向、情绪及人格障碍,感知觉障碍等多方面问题。因此使这类患儿的治疗更趋复杂化,难治化。通过近几年的治疗实践,现将自己的治疗体会总结。
  • 摘要:本例电击伤合并脑外伤引起失语症的表现为:患者表情淡漠,自发性言语呈中间型偏非流畅,信息量一般.会话时言语表达启动缓慢,有找词困难,伴有少量错语等语言症状。本报道语言功能结果显示如下:听理解、阅读、朗读、命名均达到单词水平,抄写、描写、听写、计算均有所保留.无明显口颜面失用,但伴有言语失用。经过语言功能及实用性日常交流能力训练,效果满意。
  • 摘要:从康复效果评估及语言学理论知识两方面探讨科学的听觉言语康复方法。对目前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三种康复方法(听觉口语训练法、综合感官训练法、音素辨听训练法)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 摘要:交叉性失语症是由于右利手者右大脑半球损伤引起的失语综合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病率低.本文对4例交叉性失语症患者进行了病例介绍,检查分析,以及详细的治疗方法的观察,以期对于此类失语症的治疗作一介绍和分析。
  • 摘要:本文利用录像X线透视技术的目的是使正侧位下的吞咽过程可视化,使得吞咽障碍的症状可视化,并评价各种已选用的治疗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分析使用录像X线透视技术的评价结果,能够提供(制定)治疗计划的根据。
  • 摘要:本文介绍1例左颞叶脑梗塞诊断为传导性失语的语言康复治疗训练者针对患者的语言表现,应用SCHUELL刺激法和交流效果促进法(PACE)对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主要以听写,复述为训练的重点。经过3个月的语言训练后,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为复述改善明显,语音性错语明显减少,口语表达实际交流能力明显提高,可回答如姓名、年龄、出生日期、职业、家庭成员等问题。听写可完成日常生活物品的名称,可完成较长句子的听写,提示该训练方法对传导性失语有良好的效果。
  • 摘要:在中国,语言治疗是一新兴的学科,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中期,至今大约20年的历史,近几年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本文对中国语言听力康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做一介绍。
  • 摘要: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在环咽肌失迟缓症所致吞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诊断环咽肌失迟缓症。利用14号导尿管球囊,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扩张环咽肌.同时结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口颜面吞咽器官运动训练及进食指导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估.结果:平均经过19.7次球囊扩张治疗后,扩张球囊注水量由平均2.65±0.91 ml增加到8.20±2.03 ml,环咽肌开放功能明显改善(t=-16.08,P<0.01)。吞咽障碍明显改善,其中显效7例,有效2例,9例能完全经口自主进食糊状食物,无呛咳,吞咽造影复查显示进食糊状食物时,咽部期残留明显减少,环咽肌正常开放,误吸消失,仅1例只能达治疗性进食,吞咽造影复查显示吞咽肌无力,环咽肌仍不完全开放,仍存在误吸,为无效,总有效率达90%;比较治疗前后饮水试验分级及吞咽障碍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囊扩张术能有效改善环咽肌失迟缓导致的吞咽障碍.
  • 摘要:目的:对于脑干病变所致环咽肌功能障碍的吞咽障碍的患者的疗效。对脑干脑炎1例、脑干梗死4例患者,经录像X线吞咽造影检查和纤维喉内规镜检查,拟诊为环咽肌功能障碍导致严重吞咽障碍.方法:采用14号超滑导尿管球囊,经鼻腔插入致环咽肌段,用注水方式使球囊持续充盈,自下而上牵拉导尿管,使球囊在环咽肌段反复多次扩张,同时应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在颈部刺激与吞咽有关肌群,结合吞咽障碍的手法治疗及间接训练、直接训练.结果:5例患者环咽段经尿管球囊内注水8-9 ml(直径2.54-2.71 cm)扩张,环咽肌松弛稳定时,4例能完全经口进食,吞咽造影复查显示在食团通过时,咽部期残留减少,环咽肌正常开放,误吸消失;1例只能达治疗性进食,吞咽造影复查显示在部分食团通过时,咽部期有残留,环咽肌不完全开放.结论:球囊导尿管扩张术能治疗脑干病变引致的环咽肌功能障碍的吞咽障碍,疗程短,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
  • 摘要:目的:通过康复治疗结果分析明确新的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分析40例临床治疗组(老模式)与40例康复治疗组(新治疗模式)。结果:40例临床治疗组无效率为35%,40例康复治疗组仅为7%。结论:假性球麻痹病人吞咽障碍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具有显著效果,形成新的治疗模式。
  • 摘要:吞咽困难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上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饮食摄取就是在口腔咀嚼食物后,经咽部送入食管的一连串运动,是以维持人世间的生命为目的的本能性活动.不依赖于鼻饲而用自身的口来摄取食物,品尝滋味,对于患者而言是证明活着的活动.所以康复师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愿望就必须努力改善食物摄取机能。另外,口腔及咽部也是构音器官的一部分,所以,食物摄取机能的改善也意味着为良好的构音运动而做好了准备. 近一年来,我科在常规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上,开展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现报告资料与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康复生理途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结合发音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治疗45d后,对其构音障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5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0%(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发音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构音障碍优于康复训练组。
  • 摘要:记忆能力作为人类高级脑功能的组成部分,对人类感知世界积累经验及思维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又可根据有无意识的参与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记忆是对过去事物在大脑中的重新反映.它与作为另一高级智能体现的言语的产生和表达之间的关系如何,记忆对失语患者的康复治疗及预后的影响程度如何.现对存在记忆障碍的失语患者进行研究报道。
  •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性失语症伴口颜面失用口语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对伴口颜面失用致口语不能的10例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治疗前给予各种言语型式的障碍程度分级表评定说话能力的级别,采用先模仿口颜面动作,然后在不同的动作上引发相应的音,并给予音的横向扩展与纵向提高,来提高患者的说话能力,治疗后给予各种言语型式的障碍程度分级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在治疗2~3天开始发音,半个月能复述词组,一个月后有8例患者说话能力从6进展到4,进展2级为改善,2例患者说话能力从6进展到5,进展1级为有效。结论:加强口颜面各动作的模仿、发音、语音组合、词组组合训练等,不但可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言语表达功能、而且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有利于言语的康复。
  • 摘要:众所周知"基底节性失语"是非典型失语的一种,它不同于典型性失语,有其固有的临床特点。其发病率占全部失语症的22%,我院语言治疗室3年病例统计占23.5%且其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临床资料不够,康复方法也各异,先就我几年的工作体会简单讨论。
  • 摘要:语言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大脑之中的符号系统,儿歌则是具体的话语或文字,是对语言的运用。儿歌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描述事物或情景的言语教育活动.孩子们在儿歌活动中,或者是在语言的具体运用中,才能得到发展。因为儿歌的简短、通俗、朗朗上口,适合孩子们的学习,因此用儿歌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能使孩子们学到各种语言单位和语言.言语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儿歌教学是其中实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论述了儿歌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并详细说明运用儿歌教学学习言语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训练具体方法。方法:根据每个孩子的语言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方法、项目和内容,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训练.结果:训练1~2周后,孩子会讲的字、词比原来增多;训练4~5周后,孩子主动发音增多,看到认识的图片或实物会主动说;能坚持训练3个月以上,经Gesell测试可达到或接近同龄孩子水平,占85.71%。结论:根据不同类型定出各自的训练方案,并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对语言发育迟缓孩子语言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训练已经在国内外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带动下,亦日趋成长并壮大,我单位在对脑瘫儿童的语言康复中,利用辅助沟通系统对脑瘫儿童进行沟通与言语训练,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 摘要:腭裂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腭裂患者在发声、共鸣、构音方面的异常形成独具特色的腭裂音质.在腭裂修补术后应早期进行语言训练,并以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共鸣、发音训练为主,改变异常的发声习惯,使患儿具备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脑梗塞伴吞咽障碍、发声障碍患者1例,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和光纤内窥镜吞咽检查,拟诊环咽肌失弛缓.利用14号导尿管球囊,采用注水方式使球囊充盈,牵拉导尿管,自下而上缓慢移动球囊,使球囊反复多次通过狭窄的食道入口,逐渐扩张环咽肌.同时在颈部结合Vitalstim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并进行进食指导训练.结果:分别给予38次扩张治疗后,患者可独立自主进食,无呛咳.吞咽造影复查显示在食团通过时,环咽肌正常开放,误吸消失.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能有效缓解环咽肌失弛缓,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吞咽动态造影是明确诊断及疗效评价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 摘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又称孤独症样障碍,是一组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儿童孤独症由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Leo Kanner 1943年首先描述,Kanner注意到有一批被诊断为儿童精神病的儿童,从婴儿时期开始,"天生的不能与周围的人们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系",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者根本就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刻板等,他将这种状况称为"孤独性情感交往紊乱",即儿童孤独症,也叫自闭症。多数孤独症儿童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语言能力落后现象也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训练提倡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本人在经过一年多实践,对7名小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语言康复治疗,结果这7名患几经过1-4个疗程的语言康复治疗,100%的儿童在语言理解、言语表达、动作性课题、交流态度、构音功能几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 摘要:所谓语言治疗是对那些因语言障碍而交流有问题的人,最大限度的开发其潜在的语言能力进而诱导他们取得交流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正常的圆满的交流的治疗法。语言治疗学科是为了培养专门语言治疗师,并且专门研究语言病理学为目的而成立的学科.残疾人的问题:特殊教育占50%,康复占50%,康复50%的专家中最核心的是语言康复学科.大邱大学语言治疗学科是1988年在这个领域最初成立的。到2007.3月,在韩国4年制大学有12个,2、3年专科有9个.大学院课程15个本文介绍韩国语言治疗师培养课程。
  • 摘要:健全的母婴关系是婴幼儿语言发育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在告知病情及以后的医疗和提供治疗相关的情况之前,对家属特别是母亲对患儿接纳程度如何以及如何接纳其障碍等问题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这样的一系列内容就叫做接纳与支持. 本文以对患儿的接纳与支持为主题,介绍2年来北九州市进行的一系列治疗内容,并思考什么是接纳。
  • 摘要:目的:探讨汉语语音特点。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觉效果,提高汉语的听觉言语康复水平. 方法:依靠声学分析软件,对正常20~50岁男女的单韵母、单声母、四声声调的声学特性进行分析,对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单韵母、单声母、四声声调的听觉识别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对各声学特点的单韵母、单声母、四声声调听觉识别的正确、错误出现率的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汉语普通话的声学特点为:单元音在语图上有明确的频率和共振峰特点。单元音之间的频率和共振峰有明显的差别,无时限的差异。单辅音在声学分析软件上,一部分有时限的差异为:b=0.05066秒、p=0.10463秒;d=0.03237秒、t=0.08478秒;g=0.03163秒、k=0.10863秒;j=0.07402秒、q=0.19468秒;z=0.09285秒、c=0.1875秒;zh=0.09304秒、ch=0.16195秒,一部分无时限的差异为:/m/、/f/、/n/、/l/、/h/、/x/、/s/、/sh/,所有单辅音在LPC声学分析软件上都有各自的频率和共振峰特性,其频率和共振峰特性与元音相比差异性差、瞬间的变化更复杂。四声的声学特点在语谱上表现为以基频F0为最易识别的实时的频率的规律变化,其它所有频率呈协同变化,男性普通发声状态下(发i音的中音C调)时,四声中的阴平声的变化在142-151 Hz,阳平声的变化在130-196 Hz,上声的变化在99-115 Hz,去声的变化在100-196 Hz,其变化幅度分别为:9Hz-96Hz.2)一组6.5-8.0岁偏大年龄人工耳蜗患者的汉语语音识别率为:(1)单元音(韵母)平均言语识别率为:94%,(2)单辅音(声母)平均言语识别率为:75%,(3)汉语四声声调的平均识别率为78.6%,其中平声(一声)为81.8%、扬声(二声)为53.3%、上声(三声)为79.2%、去声(四声)为74.1%,识别率较差的声母依次为:x(66.0%),ch(68.8%),t(73.6%),zh(75.0%);x错辨为q(29.0%)、q错辨为x(15.3%)、f错辨为b(8.3%)、1错辨伪h(7.8%)、ch错辨为zh(6.2%)、zh错辨为ch(6.0%)、h错辨为k(5.2%)、m错辨为b(5.0%)。 结论:将汉语语音在声学分析软件上的表现特点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言语识别效果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1)元音(韵母)有各自明显的频率与共振峰表现特点。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识别效果较好。2)辅音(韵母)的一部分受时限的约束明显,瞬时检测出的频率与强度的变化特点不易识别,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在辅音出现的错误较多,频率与强度的变化特点。差异性越小、越不易识别的辅音之间,出现错辨率越高。3)汉语普通话四声声调在声学分析软件上的表现为落在组成词的无时限特点的元音上的频率规律地协同变化,声图上基频的表现最明显,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四声、语调的识别的敏感性较差的原因在于:对语调识别的精细程度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水平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
  • 摘要:目的:关注引起儿童语言发展问题的家庭因素;方法:通过对1例儿童语言实际交流不良进行个案分析,并针对个案特点。对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结果:家庭关系不良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会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结论: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语言发展。
  • 摘要:言语失用:不能执行自主运动进行发音和语言活动,而且这种异常是在缺乏或不能用言语肌肉的麻痹、减弱或不协调来解释的一种言语障碍.或者说是一种运动程序障碍.在儿童言语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言语失用叫发育性失用。本例中一名发育性失用患儿训练后语言功能有所提高。总结对象与方法。
  • 摘要:据文献报道,在智力低下或脑瘫儿童中常有自残行为,但在如此小年龄出现自残行为较少见。脑瘫患儿童自残行为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语言及智力障碍,不能与人交流,即在无法有效表达自己需求的情况下,患儿往往通过一些不良行为来达到引起父母或别人关注的目的,这就导致患儿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出现自残行为,是较为极端的一种行为表现。本文主要研究脑瘫儿童的语言训练,康复治疗。
  • 摘要:本文对《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一书作简单的编写说明.文章阐述了《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的编写背景与编写的指导思想;介绍了该书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文章阐述了《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的一个基本理念: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即言语评估和测量与矫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言语矫治以言语评估和测量为起点。在言语矫治中或一个阶段后,应再次进行言语评估和测量,从而监控言语矫治方案的有效性,调整言语矫治方案,或提出更高的言语矫治目标。
  •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改善交流障碍患者与其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本文研究试验性的在长期护理机构(L-TCFs)中对健康护理人员(HCPs)进行交流培训和使用交流工具箱对交流的影响。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用于评价交流培训和工具箱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培训及工具箱并没有显著效果。然而,在此研究中我们还是观察到某些措施对交流有益,特别是给听力损伤患者增加辅助用具.此外,L-TCFs的本质决定了要做到成功有效的交流会遇到机构设置等方面造成的障碍,这一点在解释研究结果时需予以考虑.本领域需要更多的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灌注影响。方法:选择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除内科常规治疗外还进行电针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和内科常规治疗,12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咯痰功能计分及吞咽功能透视检查进行吞咽功能疗效评估,同时采用SPECT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脑血流灌注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及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中风患者吞咽障碍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改善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
  • 摘要:研究目的:腭裂患者由于上腭解剖异常,发音时气流同时通过口腔及鼻腔,不仅难以维持发音所需的口内压,而且无法形成有效的气流阻碍.这些缺陷会影响擦音的发生,并因此产生多种代偿表现.研究方法:分别选取清擦音/x/、/sh/和/s/为声母的音节,应用CSL-4300B或Mspeech-3700,分别提取辅音时长、频率分布、振幅值和共振峰值,并提取后接元音共振峰值。研究结果:1 三组擦音乱纹时长均普遍小于正常值;部分音节送气段几乎消失,而只表现为元音发音特征.2 由于发音时口内阻碍难以形成,阻碍点向咽喉部移动或位于齿间。3发音方法出现多种代偿表现,包括咽喉擦、齿间化、边音、鼻腔发音及声门爆破等方式。结论:通过运用语图分析技术,既能够对实际语音的特征表现作出客观分析,同时为治疗提供实际发音的生理原因。
  • 摘要:构音障碍(dysarthria)是由于神经病变以及言语产生有关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病因常见于脑外伤、脑卒中、脑肿瘤、脑瘫、肌萎缩性侧索硬化、重症肌无力、小脑损伤、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等。构音障碍可能是脑局部缺血首发及唯一的临床表现.其病理基础为运动障碍,所以又称为运动性构音障碍,依据神经系统损害部位和言语受损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六种类型:痉挛型、迟缓型、失调型、运动过强型、运动过弱型、混合型,构音障碍降低了患者的言语清晰度,从而使个体的社会交流能力下降,并最终影响其生活质量。据估计,各种脑损伤相关的交流障碍中,构音障碍的发病率高达54%。本文主要探讨构音障碍的产生机制。
  •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hinese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Standard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在评测脑血管疾病失语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运用CRRCAE量表对20例失语症患者进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引用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表示量表的可信度,将CRRCAE量表的总分和分项目测验同WAB(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的失语症指数和分测验进行量表的效度研究。结果:CRRCAE量表的信度较好,量表的总评分组内相关系数>0.9;CRRCAE的总评分同WAB的失语症指数有较高的相关性(r=0.948,p<0.01);CRRCAE也有较好的敏感性,其敏感效应尺度为0.94.结论:CRRCAE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敏感度,其总分在反映失语症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可以作为在失语症患者的临床和语言康复中量化的指标。
  • 摘要:命名障碍是词的随意提取障碍,即对已经熟记的词或者物品,再次感知时不能正确说出其名称及其用途.是左侧大脑半球损伤时普遍存在的表现之一。所有失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命名障碍,然而,命名障碍却不全见于失语患者,它也见于多种器质性脑病患者,如痴呆、中毒、感染性脑病、高颅压等。本文探讨命名障碍的神经解剖机制。
  • 摘要:孤独症(autism)是一种起病于幼年时期的广泛性、弥漫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它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功能障碍、语言交流困难及固定的刻板行为和(或)兴趣.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与人的目光接触少和专注力弱、学舌式说话、多方面的发音问题、语言理解能力弱,对抽象问题难于理解、缺少逻辑性、语言表达障碍、混浠代名词你/我/他等。按照语言训练的基本原则,在语言前期,通过视觉搜索追踪、目光对视训练、沟通欲望的培养、听觉训练、理解训练让孤独症儿童理解音字之间的联系,尝试发出音节,为正确发音做准备;通过呼吸训练、口面部穴位按摩刺激、正确使用构音器官的练习,可以逐渐学习词组、简单的句子;通过修饰词的学习及理解和逻辑能力的提高,准确的说出句子,从而达到学会语言的目的。在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中,通过正确的评估,找准存在的问题,应用正确的训练方法,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摘要:目的:分析语言发育障碍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表现,以求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的38名3岁以下脑瘫患儿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暨育英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从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的住院病人,确诊为脑性瘫痪,并在入院前后接受Gesell发育量表能力测试.结果:38名患儿中,男女比例2.45∶1,言语发育商可疑或异常的比例约占89%,呈明显落后.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年龄、语言、动作、应物、应人水平做一相关分析,结果示言语发育障碍与动作、应物、应人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脑性瘫痪患儿的言语发育水平与其它方面的发育落后是同时存在的。在脑性瘫痪患儿中,除了要关注运动发育外,也需要注意言语及应物、应人等方面的发育与训练.
  • 摘要: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始于婴幼儿时期的严重的全面发育障碍.主要行为特征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言语障碍、刻板行为、感觉异常、发展不平衡等。儿童孤独症语言障碍存在着(1)很少说话或完全不会说话,不愿意与别人说话.(2)他们会有瞬间言语或复述仿说言语,缺乏语法逻辑性。(3)语言发展过程中语言的退化等。就以上问题我院于2003~2006年开始,采用了S-S检查法(sign-significance,S-S法)对140名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评价及康复治疗训练。
  •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治疗对重度构音障碍患者语言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例重度构音障碍患者在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基础上强调手法治疗.结果:重度构音障碍患者在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基础上强调手法治疗后短时间内训练效果明显。结论:在对重度构音障碍患者的训练中强调手法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脑性瘫痪构音器官运动特点。为临床制定儿童脑性瘫痪构音器官运动功能检查量表以及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15例2~6岁脑瘫患儿,男46人,女69人.对其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如:呼吸次数、呼吸稳定性、有无反向呼吸、口鼻呼吸有无分离、最长发音时间和最长呼气时间、有无口腔原始反射等项一一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其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成人是不同的,而脑瘫儿童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如同其全身肢体运动功能一样也受到限制,因此其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较成人较正常儿童均有所不同。研究其儿童脑瘫的构音器官运动的特点。据此可以制定适合脑瘫患儿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检查的检查量表,也为临床上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