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中国国际言语治疗学术大会
第三届中国国际言语治疗学术大会

第三届中国国际言语治疗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青岛
  • 出版时间: 2011-07-01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康复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中国国际言语治疗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失语症患者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语言交流的障碍,每个病例的临床表现根据其大脑损伤部位、损伤范围、病前的语言技能及语言习惯、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生理、社会等种种因素差异很大,其表现也不尽相同。在失语症的语言康复治疗前要全面地检查评定患者的语言症状,根据语言症状的特点及大脑的损伤部位诊断其语言障碍的类型及程度,据此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短期康复目标及长期康复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语言交流的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及家人的关系,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影响疾病的恢复。因此,必须重视心理问题的治疗和康复。
  • 摘要:目的:评估儿童孤独症语言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不同语言障碍特点进行个性化语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应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ATEC总分及各分项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语言训练可明显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改善。
  • 摘要:本文主要对失语症患者发生声调错误时的表现及大脑定位进行了探讨。在简要介绍声调和失语症定义及特点的同时,重点讨论了声调的大脑偏侧化。声调既是一种语言信号,又具有音乐旋律的声学特点,其两重性影响了声调语言的认知过程,因此国内外对声调研究后显示的偏侧化优势结论并不一致。本文通过总结不同语言正常人声调听感知的偏侧化优势,和归纳出现声调障碍的失语症患者的大脑损伤定位,讨论了声调于大脑优势侧的定位。本文还对失语症患者的声调障碍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 摘要:吞咽是健康人进行能量以及营养摄入的重要功能,是维持正常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吞咽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多个器官和部位参与, 条件反射活动与主动意识控制交错掺杂的连续运动,吞咽异常是老年人以及脑血管病后的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是指个体因吞咽动作异常造成的摄食困难或不能正常经口进行食物以及水的摄入,[2][3]吞咽障碍带来的两个主要后果为营养障碍和吸入性肺炎,前者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依赖经管或胃肠外营养,造成营养结构变化或者是摄入量的减少,引起体重减轻,脱水以及机体免疫力降低等一系列的后果,而吸入性肺炎,主要是由于在进食过程中食物成分进入呼吸道,继而引起坠积性肺炎的严重并发症过程,这也是造成高龄老人以及住院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 摘要:目的:探讨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评价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饮水试验(日本洼田俊夫1982)及相应地采用摄食.吞咽障碍康复的训练方法结果。结果:50例摄食吞咽障碍患者都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显效38例(73.1%),有效12例(23.1%),无效2例(3.8%)。结论:进行摄食吞咽障碍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总结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的声母构音特征。方法:对7例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完成声母构音的评价。结论:6例儿童存在舌声母构音的异常。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舌构音与正常儿童不同,对造成舌声母构音异常的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 摘要:谈话垫(Talking Mats)是1989年由斯特灵大学的辅助和替代性交流(Augmentative and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AAC)研究小组所创,现已被跨国界应用于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于各种交流障碍的治疗,包括失语症、痴呆、学习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犯罪、社会及情感障碍等的治疗。rn 20lO年,AAC研究小组的Joan Murphy和Sally。Boa来到中国沈阳,对我院康复科的医护技人员作了为期半月的该项技术的培训。该项技术在临床为期一年的应用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遇到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 摘要:目的:观察开放式语言训练失语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早期即采用开放式(治疗师、经治疗师简单培训后的家属和病人、其他治疗人员)语言训练,对照组15例采用封闭式【一对一训练方法和小组训练(其他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训练。结果:回归家庭和社会后患者在口语表达、听理解,尤其在实际语言交流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早期即采用开放式训练对患者语言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唐氏综合症患儿语言训练的疗效。方法:对10例1—10岁唐氏综合症患儿语言训练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唐氏综合症患儿的语言及智商均有所改善;年龄<5岁效果显著。结论:语言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唐氏综合症患儿的语言能力及认知能力,早期介入语言训练对唐氏综合症患儿的认知能力尤其是生活质量有很大改善。
  • 摘要:目的:探讨交流板在完全性失语症的应用。方法:对于完全性失语的患者采用SCHUELL刺激法,交流效果促进法(PACE)和功能性交际治疗(FCP)进行语言训练特别加入交流板的使用训练。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和交流效果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例完全性失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讨论在完全性失语的语言训练中,交流板的使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交流手段,可在以后的训练中广泛推广。
  • 摘要: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汉族,右利手, 江苏泰州人。主因“头部外伤后言语不能伴双侧肢体活动不利4个月”于2005年11月4日以“脑外伤恢复期”收住入院。患者于2005年7月16日骑摩托车摔伤头部,1小时后意识不清。急诊于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头颅CT示:右侧硬外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中线移位。胸片示:右侧肋骨骨折。1小时后行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并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胸部绷带包扎固定肋骨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约3、4天后患者可睁眼,但不能领会他人意图,四肢均不能活动。于病程第11天撤呼吸机,转入上海市济仁医院神经外科,转入当天10时患者突然出现抽搐发作,四肢强直,牙关紧咬,数分钟后缓解,给予抗炎止血、正中神经刺激、催醒治疗及营养神经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特点及其临床评定方法。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9月在我院脑瘫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吞咽障碍调查(DDS)和口运动评估,分析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吞咽障碍。按年龄、性别匹配对照组进行口运动评估,对比分析。结果:116例脑瘫患儿中,66例(56.9%)存在吞咽障碍,其中26例(22.4%)为轻度吞咽障碍,40例(34.5%)为中-重度吞咽障碍。脑瘫患儿DDS总分平均为5.39±7.23分。主要的吞咽障碍症状表现在口腔期和咽期,包括各种进食技能不足(涉及吸吮、咬合、咀嚼和吞咽),进食时或进食后呛咳、噎食、呕吐,下颌运动和唇闭合差,舌的搅拌、侧方转运能力差;进食过程中头颈过伸展或哭闹;不同类型的脑瘫吞咽困难表现和严重性有所不同,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比较严重,痉挛型双瘫的吞咽障碍最轻。90例(77.59%)患儿存在口运动障碍,痉挛型双瘫和偏瘫患儿口运动障碍发生率低,分别为62.22%和55.00%,其他各类型所有患儿都存在明显的口运动障碍。结论:吞咽障碍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临床问题之一,以口腔期吞咽障碍为主,DDS调查表和口运动评估二者结合,可以作为评估脑瘫吞咽障碍的临床工具。
  • 摘要:完全性失语症是临床的一类重度失语症,其言语表现为所有的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或几乎完全丧失为主要特点,国内学者统计完全性失语症在各类失语症中占13.07%。完全性失语症近年来临床治疗中观察到的发病率也在增高,传统的对于完全性失语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提高患者的听理解能力的训练和使用辅助交流工具进行交流措施的训练,训练方法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并且对训练用具要求个体差异很大,对家属而言,家庭治疗具有相当的训练难度。
  • 摘要:目的:应用S-S法对5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进行检查。方法: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的患儿制定不同的语言治疗,辅以PT、OT、针灸、早教、感觉统合等康复治疗方法。结果:交流态度良好,患儿疗效较好;交流态度不良,疗效较差。结论:交流态度良好组明显高于不良组,两组有较明显差异性。
  • 摘要:小组治疗是失语症语言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失语症小组治疗设计相关内容,如参加人员、小组治疗时间、治疗相关准备、治疗形式、治疗内容。
  • 摘要: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不平衡,其听力基本正常,语言能力却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可能是由于自闭症患儿对外界刺激存在歪曲认知,使交流和语言沟通能力的发育异常。最终导致患儿言语发育及认知方面的残疾。听觉统合训练针对性的过滤和减低敏感频率的音量,加强正常频率的训练,从而使大脑对各种频率声音的感应达到均衡,改善患儿的社交行为障碍。通过让受试者聆听经过调制的音乐来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并刺激脑部活动,从而达到改善语言障碍、交往障碍、情绪失调和行为紊乱的目的。随着人们对听觉统合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对听觉统合训练的接受程度也日益提高。
  • 摘要:在中国,语言治疗从无到有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政府、中国残联给与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经济的投入,语言治疗人员的增加以及国际上合作的增加,此项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rn 语言障碍包括多种类型,在初期主要开展的是失语症、构音障碍、嗓音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听力障碍所致的语言障碍的康复等。近些年来除了以上言语障碍类型的康复,还逐步开展了对自闭症语言障碍的干预,听觉统合治疗,结构化教育。聋儿电子耳蜗植入术后的语言训练。除此之外还逐步开展了对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在省市级医院陆续开展了吞咽功能的训练和管理,VF诊断,吞咽障碍的评价等技术,很多患者去掉了胃管经口进食,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很多康复机构也加强了对言语和吞咽障碍的深入研究,而且这种研究是多范围和多学科的,在临床、言语康复、认知科学、传统医学领域加强了合作,取得了很多新的科研成果。
  • 摘要:目的:探讨腭托对重度鼻音化构音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汉语构音障碍检查法对患者佩戴腭托前后的言语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佩戴腭托后患者的言语清晰度得到明显改善,达到92%。结论:腭托是改善重度腭咽闭合不良和鼻音化构音的有效方法。
  • 摘要:交叉性失语是一种少见的失语类型,现结合本院一例交叉性失语的病例资料,进一步阐述交叉性失语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发病率及预后。
  • 摘要:目的:对唇腭裂患儿的早期语言发育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其语言获得情况,为唇腭裂的语言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对105例无智力与听力障碍腭裂术后患儿采用一对一治疗模式,每周1—2次每次30-45min。同时,根据不同的年龄组采取了不同的流程进行语言的康复治疗。结果:语音清晰度的变化;30月患儿训练前48.23%训练后99.02%;40月患儿训练前52.33%训练后98.86%;50月患儿训练前56.24%训练后97.68%。讨论:早期手术可尽早的恢复腭咽闭合功能。为恢复清晰可懂的语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早期手术改善了口腔压力;减少语训的时间和难度;并有利于推进语言治疗的完善与完美,早期手术术后语音效果越好。
  • 摘要:目的:采用X光动态吞钡透视技术(VFSS)进行吞咽障碍的功能分析,探讨其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于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吞咽障碍患者20名,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其中有16名患者征得知情同意,接受了VFSS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分别采用稀钡(50%w/v)、稠钡(270%w/v)、馒头沾稠钡(一口进行咀嚼测试),每次(一口)所采用的剂量为10ml;采用正位、侧位动态造影测试,依次观察双侧梨状窝对称情况、口期时长、咽期起始时间、咽期时长、滞留、误吸及其时间、剂量等;结果:16例患者经VFSS检查,显示5例为口期吞咽障碍,治疗侧重于口部运动治疗;3例为咽期吞咽障碍,显示存在咽期起始迟缓,并且有1例表现为吞咽后误吸,治疗旨在增加吞咽前的口咽部粘膜感知觉,如冰刺激等;8例为口咽期吞咽障碍,其中5例不伴误吸,治疗侧重于口咽部感知觉训练,以及口部运动治疗等;3例伴有误吸,其中2例为安静误吸,1例表现为吞咽前误吸(侧重于舌的食物把持控制训练);1例表现为吞咽后误吸(梨状窝滞留引起,治疗侧重于喉向前向上运动训练,促进环咽肌开放等);1例无法判断误吸的时间;本研究4例误吸患者中,有3例存在钡剂20%以上的重度误吸,1例存在5%的轻度误吸,对于重度误吸患者建议鼻饲营养1个月,同时配合吞咽康复治疗;结论:VFSS的检测结果为采用不同的吞咽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失语症患者语法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康复对策。方法: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对存在语法障碍的失语症患者进行检查和康复治疗。结果:失语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语法障碍,也总结出相对应的语言康复治疗的方法。结论:失语症患者语法障碍的研究还需要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共同协作,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