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语义

语义

语义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3年内共计18203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36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9698篇;相关期刊2282种,包括文教资料、语文学刊、汉字文化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5次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技术未来分析论坛等;语义的相关文献由28331位作者贡献,包括焦李成、刘芳、吴朝晖等。

语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36 占比:46.34%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9698 占比:53.28%

总计:18203篇

语义—发文趋势图

语义

-研究学者

  • 焦李成
  • 刘芳
  • 吴朝晖
  • 李玲玲
  • 王伟
  • 王磊
  • 张勇东
  • 王涛
  • 孙宇
  • 周武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晓娇; 马彧; 陈永超
    • 摘要: 目的研究专家与用户对产品外观语义认知及设计语义评价结果的差异,探索在产品研发的初步评价环节,小样本专家评价能否替代或预测用户评价。方法进行两个阶段的问卷调查。第一阶段,统计专家与用户的设计认知语义计数,筛选高频词汇作为第二阶段的评价语义。第二阶段,分别进行较小的专家样本和较大的用户样本的问卷调查,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专家与用户语义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进一步应用聚类分析法,检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梳棉机外观设计为对象,选取12款梳棉机为刺激材料,专家语义第1集合与用户语义第1集合具有较强相关性(Pearson’s r=0.938,F=2.542,p=0.054),2类聚类结果显示专家语义与用户语义评价结果完全一致,3类聚类不一致率仅为8.333%。结论表面上看,专家语义与用户语义不同,体现出专家与用户对设计的认知差异,但最终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因此,小样本的专家语义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用户语义评价结果,该方法能够帮助设计研发团队掌握和预测用户的设计评价与认知,为纺机企业设计初评价阶段节约一定的成本投入。
    • 宁静
    • 摘要: 随着对英语学习重视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意识到同义词的存在。为了体现词汇的灵活性,他们通常使用同义词的转换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但是,同义词之间是否“完全相等”呢?如果两个单词为同义词,那学习者是否可以在任何语境中进行替换使用呢?为了更地道地学习英语,绝对同义词的存在问题还有待商榷。可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借助词汇词典和一些英语语料库寻找答案。通过研究发现,绝对同义词并不存在,因为所谓的同义词在一个或多个方面与对应的同义词并不对等。此外,该文还阐述了限制同义词互换性的因素,以避免词汇变化时含义的缺失。
    • 沈敏; 庞海威
    • 摘要: 基于语料库的考察表明,副词“仍然”与“照样”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诸多差异。句法方面,“仍然”作状语不能加“的”与“地”,而“照样”存在“照样的”与“照样地”的形式;“仍然”后面一般不能修饰单音节动词的光杆形式,而“照样”可修饰单音节动词的光杆形式;“仍然”不能独用,而“照样”可独用。语法意义方面,“仍然”主要表示与时间推移相关的“延续义”,而“照样”既可表示与时间推移相关的“延续义”,也可表示关涉不同对象、条件的“类同义”。语义特征方面,“仍然”属于弱可控副词,具有[-企望]的语义特征,而“照样”属于强可控副词,具有[+企望]的语义特征。语用方面,“仍然”不具备话语衔接功能,而“照样”具备话语衔接功能;“仍然”书面色彩较浓,而“照样”口语色彩较重。
    • 段美羽
    • 摘要: 话语标记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你看看"句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你看看"句式的语料,以范晓的三个平面为理论基础,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角度对话语标记"你看看"进行阐述分析。
    • 杨朋飞
    • 摘要: 唐代出现否定动词“没”,在对名词和名词性成分进行否定时,从而形成表否定意义的“没+NP”形式。当“没+NP”形式属于否定构式时,其构式义为“说话人对所描述对象作出的主观否定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构式“没+NP”表示转喻性否定,“没”否定的是“NP”的转喻意义,说话人的否定性评价以“NP”具有的转喻意义为基础,其中构式“没+NP具体”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构式“没+NP抽象”最早出现在元代;二是构式“没+NP”表示量度性否定,“没”否定的是“NP”的语义程度,说话人的否定性评价以“NP”隐含的量度变化为基础,其中构式“没+NP抽象”最早出现在唐代,构式“没+NP具体”最早出现在元代。
    • 刘军
    • 摘要: 南宋权臣韩侂胄的"侂",其实有两种读音。从其语义与名、字互训的关系看,读古音chà似为妥帖。
    • 韩佳蓉; 吴炳璋
    • 摘要: 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中副词的易位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分析。考察发现,易位副词在语义、句法、语用层面都呈现出范畴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语义方面,表示语气、时间、情态、范围等副词均可易位,其中语气副词最为典型;在句法方面,副词易位多是“主语+中心语,状语”或“中心语,状语”格式,且以陈述句为主;在语用方面,易位副词主要用于补充说明,凸显言者视角和立场。认为通过对易位副词范畴化的描写与分析,可以为副词的多角度研究提供新视野,同时也为对外汉语中的副词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徐文倩; 王冲
    • 摘要: 近义词语义研究长期以来多借助内省法或者诱导法。这些传统研究方法在研究近义词辨析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随着近义词语义研究转向实证方向,出现了基于心理实验和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克服了以往传统研究方法主观性强,可信度低等局限性。本文梳理分析了国内外近义词语义研究的现状,展望了近义词语义研究今后的研究方向。
    • 孙宁
    • 摘要: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对语义的理解经历了从指称关系到语用推论、用语用层面的共识代替语义层面的表征的“语用转向”。本文将通过考察戴维森和布兰顿的语义学方案阐明,试图在语义和语用之间做出选择的理论视域是狭窄的。戴维森意在阐明,为了让解释者和说话者共同意指某个公共事物或事件,世界和语言之间必须存在某种更为基础的同构性。基于同样的诉求,布兰顿认为我们必须在推论实践的终点用清晰的逻辑表达语汇来刻画语义推论的表征维度。从一种更为整全的语义观出发,他们尝试在语用的语境中重新讨论语义表征,从“语言使用者在世界中”的图景出发探讨语言和世界的深刻关联。这些思考从根本上表明,关于语义的探讨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转向”,而是一个将各种因素都纳入考量的开放性议题。
    • 曹永杰; 由志慎
    • 摘要: 通过检索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和现代日语均衡语料库发现“一位”和「一人の」虽然在表示数量时用法相同,但是在语义、搭配方面又存在很大的不同。前人的研究中,提到了「一人の」和“一位”的定指示和不定指示的特征,但关于两者在搭配或者语义方面的比较鲜有提及。因此,本研究旨在补充「一人の」和“一位”相关的对比研究,借助语料库帮助学生促进「一人の」和“一位”的学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