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范畴化

范畴化

范畴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652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6553篇;相关期刊398种,包括文教资料、语文学刊、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等;范畴化的相关文献由681位作者贡献,包括宗守云、杨德峰、华晓会等。

范畴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1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6553 占比:99.88%

总计:557205篇

范畴化—发文趋势图

范畴化

-研究学者

  • 宗守云
  • 杨德峰
  • 华晓会
  • 李翼
  • 罗思明
  • 董涛
  • 轩治峰
  • 郭永刚
  • 何雅文
  • 冯文敬

范畴化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邢露露; 邬菊艳
    • 摘要: 新冠病毒疾病自发现以来,其术语名称不断发展完善,最终汉语名称确定为“2019冠状病毒病”,简称“新冠”,英语名称确定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简称COVID-19。文章通过阐述英语、汉语新冠疾病术语的命名发展过程,梳理出新疾病名称的命名大致经历范畴化、信息回避与综合三个发展阶段,这种动态的命名机制对新传染性疾病命名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意义。
    • 王晓燕
    • 摘要: 汉语量词“根”的词典释义是:“用于细长的东西”。但在实际语言使用中,量词“根”可以搭配的名词事物类型广泛,难以用“细长的东西”概括。文章通过探究量词“根”的历时演变过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将其析分为四个搭配对象不同的量词:植物量词“根_(1)”,专用量词“根_(2)”,性状量词“根_(3)”及“根_(4)”。厘清四种不同的“根”,并在词典释义中予以区别,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和学习量词“根”的用法。
    • 韩佳蓉; 吴炳璋
    • 摘要: 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中副词的易位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分析。考察发现,易位副词在语义、句法、语用层面都呈现出范畴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语义方面,表示语气、时间、情态、范围等副词均可易位,其中语气副词最为典型;在句法方面,副词易位多是“主语+中心语,状语”或“中心语,状语”格式,且以陈述句为主;在语用方面,易位副词主要用于补充说明,凸显言者视角和立场。认为通过对易位副词范畴化的描写与分析,可以为副词的多角度研究提供新视野,同时也为对外汉语中的副词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皇甫素飞
    • 摘要: 语言学里,单元音化、元音高化、辅音塞化、辅音擦化、实词虚化、名词化、动词化、语法化、范畴化、语境化等一些概念具有一个共同的形式特征,即它们都是“X化”现象。解正明博士的学术专著《认知生物语言学与六书模型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1年版,以下简称解著)认为,语言学里这种“X化”现象体现出一个十分重要的语言机制,即大脑中的语言信息代谢机制。
    • 余玉萍
    • 摘要: 2013年度阿拉伯布克奖获奖小说《竹竿》讲述了一位科威特—菲律宾混血儿先后于母亲的祖国和父亲的祖国的成长经历,在揭示其所遭遇的身份认同困境的同时,直面以科威特为代表的海湾阿拉伯石油国家在物质现代化外衣遮蔽下的若干社会问题。本文聚焦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辅之以认知学有关理论,全面理解主人公身份认同危机的缘起及其所虚构的解决路径,以期深刻把握文本的思想主题,并体察作者在现实主义笔法中的机锋暗藏。
    • 杨敏; 罗思明
    • 摘要: 本文基于认知范畴化理论,采取词典语料,历时探索汉语"马"的范畴化特征,共时比较汉英"马"的范畴化共性与个性,并试图加以解释。研究发现:先秦时期汉语"马"的范畴化单一,古汉语时期"马"的范畴化可细分为51个次类,现代汉语时期"马"的范畴化被简化为28个次类,整体呈现出"两头窄,中间宽"的花瓶状范畴化发展结构;现代汉英"马"的范畴化共性主要体现在都以"颜色、品质、用途、性别"作为范畴化区分参数,个性主要体现在汉英"马"的次范畴化参数和精细度不同;汉英"马"范畴化共性来自汉英民族对马文化的共同认知,个性源自汉英民族认知中对"马"概念域内不同要素的突显差异。
    • 李琳; 宋晖
    • 摘要: 互文性理论作为经典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辖域的切入点各异。作为教师有必要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视角,建立范畴化的教学意识,构建“一致性范畴”和“差异性范畴”,从而在异同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范畴化构建”可狭义地理解为作者在构拟某一类文章时共性化的写作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细节化的理论分类。初中语文游记散文体裁教学中,应分析范畴化的共性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建立某一类文体的“一致性范畴”和“差异性范畴”,并采用生成的方式呈现景物意象,建构其“一致性范畴”,即“景人”范畴,同时又概括了其“差异性范畴”,即“景中有人”和“以人带踪”两种形式。
    • 谢婧怡
    • 摘要: 在汉语的个体量词中,“筒”字具有代表物体形状的意义,而在今天湖南省湘西地区古丈县的方言中,个体量词“筒”表形的含义出现虚化现象,在实际使用中,不限于和描述筒状物、条状物的词语搭配。个体量词的语义规范是围绕原型而形成的,概念边界的模糊性是其语义泛化的先决条件,而称量对象则从范畴中的典型成员向非典型成员延伸,这是泛化的一般路径。论文作者透过实地考察,以认知义学的视角对古丈方言中个体量词“筒”的泛用使用情况展开了研究。
    • 赵丽梅
    • 摘要: 《黄帝内经》里有很多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概念,它们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经验集结和分类认知,是经内化、沉淀并存储于医者心智中的思维成果,反映了不同对象之间的共同特征和相关联系,对它们的翻译需要译者在不同文化间对概念输出方式做出选择,而将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代入这一选择过程,可以对概念做出更合理、更符合语言事实的解释与语际转换。本文选取李照国英译大中华文库《黄帝内经·素问》与《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的译文,进行范畴化及其翻译分析。
    • 张明芳
    • 摘要: 以社会话语认知模型中的“强/弱区分”认知模型为理论工具,分析禅宗话语中底层范畴化机制,认为禅宗话语体现了典型的“弱区分”范畴化特征,其“弱区分”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1.淡化“人”“物”“佛”三个范畴之间的边界;2.淡化“人”“物”“佛”各范畴内成员的边界;3.淡化原型范畴“佛界”内原型“佛”与边缘成员“学人”的边界及原型范畴“三界”内原型“佛”与非原型性成员“人”“物”之间的边界,从范畴化这一认知视角,分析禅宗信众如流的底层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