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康复训练
认知康复训练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5454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临床医学、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湖南省针灸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等;认知康复训练的相关文献由34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一帆、赵萍、陈浩东等。
认知康复训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5454篇
占比:99.93%
总计:125548篇
认知康复训练
-研究学者
- 王一帆
- 赵萍
- 陈浩东
- 陈立典
- 严彩璇
- 冯筱阳
- 刘学珍
- 刘庭伟
- 刘瑞云
- 吴劲松
- 宋皖兵
- 张凝
- 张川
- 张慧丽
- 张泷
- 张焕云
- 成红霞
- 曹丽
- 曾强
- 朱弘博
- 李莉
- 杜谨瑜
- 杨佳
- 杨光
- 杨珊莉
- 母晓明
- 汪漫珍
- 王东
- 田亚黎
- 石捷
- 秦爱萍
- 程杰
- 罗顺佳
- 苏玉婷
- 蒋玉成
- 蒋皆恢
- 谭洁
- 贾秋玲
- 赵康荏
- 赵旖旎
- 赵玮琳
- 赵香玉
- 郁志华
- 郭忠杰
- 陈丹彦
- 陈嘉园
- 陈德芳
- 陈文秀
- 陶建青
- 陶静
-
-
董雷
-
-
摘要:
目的分析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烟台芝罘医院收治的86例PSC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W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以及记忆力,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改善PSCI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
余利霞;
徐裕;
江敏;
张守亚;
金群;
曾慧
-
-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治疗及认知康复训练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14例社区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社区心理治疗及认知康复训练,1次/周,持续干预3个月。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别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睡眠状况、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心理治疗及认识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
-
-
雷钧茜
-
-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治疗与认知康复训练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实验样本对象为我社区 100 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时间跨度为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 月,按照奇偶数平均分组,50 个奇数号属于对照组,50 个偶数号属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社区心理治疗与认知康复训练,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有效结论。 结果: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明显更高,二者数据存在差异,P<0.05 有统计学比较意义;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在护理满意度上更高,存在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社区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心理治疗与认知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减少了患者不良心理,使得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升,使护患和谐相处,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
-
刘子薇;
刘芳丽;
蒋秋焕;
李烨;
关宁笑;
李蕊
-
-
摘要:
对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在颅脑损伤病人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虚拟现实技术的优点和局限,并对虚拟现实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临床更好地利用虚拟现实进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
-
陈姣姣;
胡江波;
苏彩霞;
马喆喆;
王世雁;
翟宏伟
-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与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2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认知康复和假刺激治疗,观察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脑卒中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28 d后,两组BDNF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IL-6、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DNF(4.66±0.61)ng/ml高于对照组的(2.96±0.55)ng/ml,IL-6(68.78±8.94)pg/ml、TNF-α(729.09±23.11)pg/ml低于对照组的(85.34±10.21)、(1078.28±37.9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MMSE、MoC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MMSE评分(26.14±3.43)分、MoCA评分(25.84±3.75)分高于对照组的(20.19±3.24)、(20.34±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SS-QO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S-QOL评分(201.25±13.45)分高于对照组的(163.42±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ADL评分(85.91±6.07)分高于对照组的(72.11±5.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与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疗效理想,可调节血清学指标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
-
-
杨晓玲;
魏珍玉;
沈佐廷;
戎天艺;
吴敏;
陈淼
-
-
摘要:
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PSCI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35%左右[1]。临床中PSCI可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大大提高患者的死亡率。而防治PSCI及恢复卒中后神经功能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中认知训练治疗PSCI的临床疗效已经明确,有研究报道,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效改善神经功能[2]。也有研究表明,认知康复训练和高压氧治疗均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3]。本文选取PSCI患者在常规认知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二者联合使用后PSCI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
-
张丽;
董继革
-
-
摘要: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伴吞咽困难患者通过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认知康复训练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58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伴吞咽困难且能应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及认知康复训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联合认知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入高频rTMS。使用标准的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对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变化进行比较,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连线测试(TMT)、数字广度测试(DST)及Stroop色词测试(SCWT)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比两组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认知及吞咽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吞咽及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高频rTMS治疗的认知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相关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
-
余晖;
宋哲
-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咸宁市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35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5例行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者作为试验组,采用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两组整体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ACE-R总评分为(79.73±7.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62±9.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ADL总评分为(17.19±3.8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3±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与认知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可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增强疗效,值得推广.
-
-
田亚黎;
苏玉婷;
冯筱阳
-
-
摘要:
目的分析针刺、认知康复训练联合应用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对其认知功能、机体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研究组联用针刺、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单纯认知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MSE量表评分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TNF-α水平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认知康复训练、针刺联合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
-
宋志敏;
郭艳红;
史建英
-
-
摘要:
目的 观察电子生物反馈干预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电脑神经心理测验(CNT)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V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电子生物反馈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状态[电脑神经心理测验(CNT)]、功能独立性[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疾病严重程度[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定向力维度、语言能力维度]变化.结果 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记忆力评分、FIM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集中注意力所需时间、MMSE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D患者采用电子生物反馈干预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可提高其注意力与记忆力,促进脑部神经功能重建,改善功能独立性缺陷,从而缓解病情.
-
-
-
-
朱小林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大部分患者病程迁延,常伴有严重的精神残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认知障碍(Cognitive Deficits,CD)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以及回归社会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手册式认知矫正治疗(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CRT)和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omputerized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CCRT)都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及其社会功能.但是,目前有关这两种方法疗效的持续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比较了CRT和CCRT两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疗效的持续性分析,探索认知矫正治疗的远期疗效,为临床认知康复训练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