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行当

行当

行当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6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501种,包括现代营销、福建艺术、黄梅戏艺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行当的相关文献由96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余飞、吴同宾等。

行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3 占比:99.7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0.19%

总计:1036篇

行当—发文趋势图

行当

-研究学者

  • 刘志
  • 余飞
  • 吴同宾
  • 佚名
  • 史善庆
  • 叶炳昌
  • 安宁
  • 本刊编辑部
  • 李岩
  • 温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静
    • 摘要: 由梅兰芳开创的梅派青衣行当在京剧表演中独树一帜。本文对京剧梅派青衣行当的基础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试从气息、唱腔、神态、形体等方面的技巧训练方法对梅派青衣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提出新的认知,并提出了提高梅派青衣表演质量的策略,希望能够借此对现代京剧教学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人认知和熟悉梅派青衣行当
    • 童健
    • 摘要: 一直以来,泗州戏只是一个以农村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戏,泗州戏的传统行当不像其他剧种分得那么清晰,它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即所谓的“三小戏”。然而,在泗州戏的传统剧目表演中还有一种行当,而且,在相当一部分剧目中这种行当还是主要角色,这就是兼容生行和丑行特征的行当——丑生。
    • 蓝凡
    • 摘要: 女子越剧及越剧女小生行当的产生,是中国戏曲为因应时代与社会的巨大变革而发生的一项应变。在中国戏曲的许多剧种中,以女小生为台柱的舞台演剧体系,将“女小生”作为一个行当来处理;以女性观众为主的观演群体,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娱乐空间,并由此而奠定女子越剧剧种风格的基础,仅为越剧。女子越剧的新古典主义剧种风格的两大特征是女性与通俗。在这里,通俗的本质就是城市的大众性,是城市新女性的平权思想、祛魅诉求和生活愿景的平民化。越剧的剧种风格属性,框定了其在舞台演唱中的自身特点,即用新城市、新市民、新女性的通俗性取代了昆曲的传统文人性,并且在其本性上,仍然保持了其原有的民间艺术的属性。作为行当的越剧女小生,其行当逻辑是站在女性立场上的舞台表演,这种行当逻辑,而非行当的“反串”表演,决定了越剧女小生的舞台表演基础的特殊性——一种以女性“替代”男性的舞台表演逻辑。女子越剧的本质矛盾,也就是女小生的行当性矛盾。这种本质性矛盾“超越”了人的生理性别的矛盾统一,而进入到一个社会性层面,即作为剧种的女小生,其行当的特征是艺术性与政治性高度契合的结果。它开创了中国戏曲剧种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先例: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在这里成为了政治对艺术的主导性作用,进而成为一种规导戏曲行当的艺术形态与方法的主要因素。所以,矛盾的本质既是艺术性的,更是社会性的。面对女子越剧的性别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社会性矛盾是主要的、刚性的矛盾,当然剧种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
    • 江爱华; 段静然; 田玉莲
    • 摘要: “戏改”运动之前,黄梅戏旧艺人旦行有“三大名旦”,田玉莲先后拜两大名旦即桂月娥和严凤英为师。期间桂月娥和严凤英等一批知名黄梅戏演员相继离开安庆,奔赴新的岗位,安庆出现黄梅戏表演人才断档的危机,田玉莲作为严派传承人坚守安庆,支撑起胜利黄梅戏剧团的一隅天空。传承严派,田玉莲在黄梅戏现代戏表演上前进了一步,做出可贵的探索和创新,提出现代戏演出要“生活化”。在黄梅戏行当方面,其本工为花旦、青衣,兼擅武旦和老旦,以一己之力丰富和拓宽了黄梅戏的行当
    • 华云
    • 摘要: 竹溪山二黄剧种是湖北省现存的9个地方稀有剧种之一,被誉为"汉剧之母".行当在戏曲中可以理解为演员的分工和表演技巧,每个行当有着自己特有的表演特性和程式化分工.本文从角色体会入手,试图阐释舞台表演对既定角色的二度创作.
    • 摘要: “智”阅读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穷人,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有一天,他的妻子对他说:“孩子他爹,反正我们的生活都这个样子了,你就出去试试运气,也许能找到一个糊口的行当呢。要不我们很快就会被饿死的。”穷人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于是二话没说便同意了。临走前,妻子给丈夫烤了一张饼,放在包裹里面。就这样,穷人出行了。
    • 李松; 冯紫璇
    •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汉剧艺人陈伯华在崔嵬等新文艺工作者的支持下,吸收京剧唱腔、表演的优长,结合西方的艺术技巧,对《宇宙锋》从行当设计、形象塑造、"唱""演"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突破和创新.在国家对于戏曲改革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的条件下,汉剧《宇宙锋》的革新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其艺术价值不容忽视.
    • 张莹莹
    • 摘要: "生旦净丑"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京剧行当,这些行当的产生、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事实上,在宋代时,有些行当就已经出现了。我们展开《清明上河图》,宋代喧闹的街景一览无余,那无数人头攒动的勾栏瓦肆中就有很多不同的行当在演绎着戏剧化的人生,而这种有行当、有故事的表演形式在当时被称为杂剧。
    • 王如昆
    • 摘要: (接上期)八一班的学生八一班的学生都挺可爱的,天真无邪、聪明活泼,男孩子性格直爽,有啥说啥,女孩子灵巧细致,有的泼辣爽快,有的内秀收敛。学戏曲的孩子属于比较有特色的,这一是因为辨才、选材的原因,老前辈的眼力是很厉害的,看看这个孩子的嗓音、五官、气质等天赋条件,一眼就能看出他适合学什么行当;二是孩子分了行当就容易往行当上"靠",慢慢地就挂了相了,有了行当的痕迹。
    • 梅榆昆
    • 摘要: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川剧与中国古典舞都同样陷入了窘境,已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的审美需求.当下一门艺术想要独立发展是十分艰难的,只有向姊妹艺术借鉴并融合、创新,才能促其良性发展.关于川剧与中国古典舞这两门艺术的书籍及论文都十分丰富,但将两者统一起来讨论的却寥寥无几.本人位于西部地区并一直学习中国古典舞,对川剧与中国古典舞都有一定的认知.本论文将主要对几个成功借鉴川剧元素的中国古典舞剧目案例进行剖析,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希望对未来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对西部地区高校特色古典舞学科建设能有所启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