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00901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实用老年医学、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第十五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 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的相关文献由888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体钢、凌光烈、刘国仗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00901篇
占比:99.93%
总计:401184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研究学者
- 黄体钢
- 凌光烈
- 刘国仗
- 吴可贵
- 张宇清
- 朱岫芳
- 李小鹰
- 柯元南
- 王海燕
- 舒强
- 蒋健
- 郑刚
- 阮翘
- 乔保平
- 于小红
- 刘志军
- 刘文忠
- 华琦
- 史永红
- 唐孝达
- 孔洪
- 富路
- 崔豹
- 张梅
- 张艳玲
- 张训
- 彭延申
- 徐瑞
- 方胜先
- 朱健华
- 李广平
- 李德祥
- 李惊子
- 李继强
- 李英
- 李英敏
- 杨庭树
- 林曙光
- 林清飞
- 柳怿
- 梁建华
- 段惠军
- 母义明
- 涂晓文
- 王勇
- 王华军
- 王林
- 王梅
- 王淑英
- 王燕
-
-
赖朝辉;
刘迎午;
王禹;
彭文近;
李鑫;
王赟赟;
吴鹏;
刘博江
-
-
摘要:
目的研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合并高血压患者经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后血压及心力衰竭(心衰)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HFrEF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相关药物。试验时停用ACEI或ARB,其余用药方案不变。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2组均治疗6个月。对比2组血压、心衰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2.49±5.11)%vs(43.46±5.24)%,P=0.000],收缩压、舒张压、LVEDD和LVE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HFrEF合并高血压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血压及心衰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
-
李萌;
闫晓菊;
袁兰所;
黄景妹;
李敬;
郑群
-
-
摘要: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发作期患者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8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肺心病心衰急性发作期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常规组给予利尿、扩血管、强心、改善心室重构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口服2.5 mg/次,逐渐调整至5~7.5 mg/次,2次/d。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5-羟色胺(5-HT)、糖类抗原125(CA125)、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心率变异性以及治疗后6个月MACE。结果2组治疗后LVEF、6 min步行试验、明尼苏达量表评分、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及心肌功能综合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A125、5-HT和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A125、5-HT和NT-proBNP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24 h R-R间期标准差、每5 min节段平均心搏间期均值标准差、24 h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24 h R-R间期标准差大于50 ms百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125、5-HT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654,P=0.002;r=0.606,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A125和5-HT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0.583~0.997,P=0.018),CA125和5-HT联合检测对肺心病心衰急性发作期患者6个月MACE预测价值最大。结论伊伐布雷定治疗肺心病心衰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改善心肺功能,降低CA125、5-HT、NT-proBNP水平,降低6个月MACE的发生,改善预后。
-
-
-
徐东蕊;
赵钦徽;
刘同祥
-
-
摘要: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8例HFmrE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分别口服6个月.监测并比较患者试验前后相关心功能指标:N末端前体B型利钠肽(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房内径(LAD)、NYHA分级、6 min步行试验(6MWT)、收缩压(SBP)以及不良事件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NT-proBNP、sST-2、CR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LVEF升高,IVST、LVEDD、LVPWT、LAD降低,且观察组LVEF升高更明显,IVST、LVEDD、LVPWT、LAD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6MWT、SBP及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
-
陈宇宁;
李博文;
严萍
-
-
摘要:
cqvip: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RB)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高血压的病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诊断及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高血压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ACEI/ARB降压治疗,分为ACEI/ARB组(n = 31)和对照组(n = 37)。对其进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统计。分析两组SOFA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及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SOFA评分、Murray评分及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使用ACEI/ARB降压对其预后无特殊影响。
-
-
王路祎;
张月华;
张鑫;
刘情;
石海燕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子宫内膜癌(EC)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人EC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RB组、ACEI组。饲养28 d处死小鼠,测量体质量、肿瘤体积和质量,计算肿瘤抑制率。检测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变化和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EC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1)的表达。结果 AT1R和ACE1在EC组织中表达增加(t=39.631、64.313,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ARB组与ACEI组在21、28、35 d的肿瘤体积降低(t=9.534~13.226,P均<0.05),微血管密度减小(t=10.944、11.563,P均<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下降(t=11.523、12.076,P均<0.05),细胞凋亡率上调(t=12.209、14.782,P均<0.05)。结论 ARB和ACEI均可以抑制EC移植瘤的生长。
-
-
王晓明
-
-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老年心力衰竭患病率持续攀升。全球心力衰竭负担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心力衰竭患者达6430万,较1990年3350万,增加了91.9%,并且70~89岁老年心力衰竭患病人数是40~59岁人群的3.7倍[1]。中国2000年35~74岁人群中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2015年的心力衰竭调查患病率为1.3%,提示中国心力衰竭患病率增长了44%[2-3]。
-
-
-
袁湘宁;
杨敬华;
唐家乐;
廖中华;
罗丽颖;
肖湘成;
许辉;
周巧玲;
李晓照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CEI/ARB)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经3个月足量ACEI/ARB治疗,尿蛋白仍>0.5 g/d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治疗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250μg/次,2次/d,同时联合ACEI/ARB治疗;对照组仅给予ACEI/ARB治疗.入组后第3、6和9月各随访1次.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0、3、6和9个月的的尿总蛋白/尿肌酐比值在不同组间有差别(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0、3、6和9个月的的eGFR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变化趋势上无差别(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0、3、6和9个月的尿总蛋白/尿肌酐比值变化率、eGFR变化率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下降趋势上有差别(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联合ACEI/ARB治疗IgA肾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延缓eGFR下降.
-
-
彭明;
李玉凯;
王岚;
肖杰;
成忠
-
-
摘要:
目的 探讨合并冠心病(CHD)与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疾病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愈出院的80例COVID-19患者,其中普通型58例、重型14例、危重型8例.按照是否合并CHD分为2组:合并CHD组36例,未合并CHD组44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住院天数、胸部CT明显好转所需天数、临床分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用药情况等一般资料,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合并CHD组较未合并CHD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增快,住院天数、胸部CT好转所需天数延长,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患者所占比例升高(均P<0.05).合并CHD组较未合并CHD组患者WBC、LYM降低,CRP升高(P<0.05).合并CHD组患者重型、危重型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合并CHD组,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COVID-19患者重型、危重型所占比例均高于未服用药物患者(P<0.05).结论 合并CHD的COVID-19患者病情更严重.同时,ACEI/ARB类药物的使用有可能加重COVID-19患者的病情.
-
-
刘蔚
- 《第十五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
| 2017年
-
摘要: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是调节心血管生理功能的重要体液系统,其关键的活性产物——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AngⅡ)不仅在高血压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也与心血管的重塑、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的活性而减少AngⅡ的生成和缓激肽的降解,使循环和组织中的AngⅡ水平降低、缓激肽水平升高,从而减轻或消除AngⅡ对心血管的毒性作用,发挥降压、靶器官保护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有益作用.ACEI已被推荐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高危人群的二级预防,并写入国内外指南之中.指南建议应用ACEI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增加剂量至目标剂量或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大剂量.本文拟对高血压患者应用大剂量ACEI的意义及必要性加以阐述,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
-
刘靖
- 《第十五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
| 2017年
-
摘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同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抑制药,在降压、心血管保护以及机制等方面的异同一直是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既往数十年来开展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同安慰剂相比,两类药物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并提供适度的心、脑血管保护.两类药物被大多数指南推荐为降压的一线用药.在临床实践中,不少医师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ARB是不会(引起)咳嗽的ACEI""ACEI是会(引起)咳嗽的ARB",致使当前国内ARB的使用高达RAS抑制药总使用率的80%,远高于国际水平.相对于ARB,临床医师应用ACEI最大的顾虑在于担心ACEI引发的咳嗽。实际上,ACEI相关的咳嗽,尽管文献报道不一,总体发生率为5%-20%,其中亚裔人群可能会略高些。对于ACEI引发咳嗽的对策如下:①尽量选择低咳嗽发生率的ACEI,在亚裔人群中开展的不同ACEI应用的临床研究显示,咪达普利、培垛普利咳嗽发生率相对于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及雷米普利更低,可能与上述药物对于缓激肤适度蓄积的作用。国内一项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开展的咪哒普利与贝那普利随机、双盲、双模拟、交叉对照研究显示,在常规剂量范围内,二者的降压效果相似,但咪哒普利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贝那普利。②除外同时存在的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过敏等因素的影响。③延长观察周期,一些患者在服用ACEI一段时间后,初起的咳嗽反应逐渐减弱、消失或可耐受。④换用其他类型的ACEI只有上述措施均无效或患者不耐受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换用ARB。
-
-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目的 对比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钙离子拮抗剂(CCB)控释硝苯地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影响.方法 78例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4mg/d)组和控释硝苯地平(30mg/d)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0周后分别测量脉搏波速度和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培哚普利与控释硝苯地平组基线数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0周后两组血压[培哚普利组,(-11.7±7.8)mm Hg比(-2.6±6.8)mm Hg,1 mmHg=0.133kPa;控释硝苯地平组,(-13.4
-
-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目的 对比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钙离子拮抗剂(CCB)控释硝苯地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影响.方法 78例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4mg/d)组和控释硝苯地平(30mg/d)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0周后分别测量脉搏波速度和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培哚普利与控释硝苯地平组基线数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0周后两组血压[培哚普利组,(-11.7±7.8)mm Hg比(-2.6±6.8)mm Hg,1 mmHg=0.133kPa;控释硝苯地平组,(-13.4
-
-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目的 对比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钙离子拮抗剂(CCB)控释硝苯地平,对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影响.方法 78例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4mg/d)组和控释硝苯地平(30mg/d)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0周后分别测量脉搏波速度和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培哚普利与控释硝苯地平组基线数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0周后两组血压[培哚普利组,(-11.7±7.8)mm Hg比(-2.6±6.8)mm Hg,1 mmHg=0.133kPa;控释硝苯地平组,(-13.4
-
-
顾琦;
陈笑艳;
刘丹;
王英武;
钟大放
- 《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
| 2003年
-
摘要:
文献报道多以免疫法测定体液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近年来,有报道采用GC/MS法和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这些方法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定量下限量仅为0.2和1.0ng/mL.本工作旨在建立一种更快速、灵敏的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的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以监测到服药后72h的血药浓度,用于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
顾琦;
陈笑艳;
刘丹;
王英武;
钟大放
- 《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
| 2003年
-
摘要:
文献报道多以免疫法测定体液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近年来,有报道采用GC/MS法和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这些方法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定量下限量仅为0.2和1.0ng/mL.本工作旨在建立一种更快速、灵敏的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的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以监测到服药后72h的血药浓度,用于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
顾琦;
陈笑艳;
刘丹;
王英武;
钟大放
- 《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
| 2003年
-
摘要:
文献报道多以免疫法测定体液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近年来,有报道采用GC/MS法和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这些方法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定量下限量仅为0.2和1.0ng/mL.本工作旨在建立一种更快速、灵敏的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的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以监测到服药后72h的血药浓度,用于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
顾琦;
陈笑艳;
刘丹;
王英武;
钟大放
- 《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
| 2003年
-
摘要:
文献报道多以免疫法测定体液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近年来,有报道采用GC/MS法和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这些方法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定量下限量仅为0.2和1.0ng/mL.本工作旨在建立一种更快速、灵敏的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的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以监测到服药后72h的血药浓度,用于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
顾琦;
陈笑艳;
刘丹;
王英武;
钟大放
- 《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
| 2003年
-
摘要:
文献报道多以免疫法测定体液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近年来,有报道采用GC/MS法和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这些方法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定量下限量仅为0.2和1.0ng/mL.本工作旨在建立一种更快速、灵敏的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的依那普利及依那普利拉,以监测到服药后72h的血药浓度,用于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药物动力学研究.